活动背景
杨勇,北京大学金融数学系毕业的他,摸索出来的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特点的熟人圈众筹理论,并冠以“中国式众筹”之名,以与西方流行的陌生人众筹相区别。
后来他又通过“金融客咖啡”、佳美儿童口腔医院”、“经心书院”、“花色优品”等众筹项目来验证和完善这一套方法,证明确实行之有效,且发展空间巨大。
这种基于熟人间的利益联合体现了共创共治共享的鲜明特点,将会改变人们的社交与生活方式,会形成一个个良性互动、互帮互助、去中心化、自组织的强黏性社群。
有人说,他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方法论与行动路线图,因为,熟人圈众筹模式可大幅提高创业成功率,让创业者有底气、有保障地创业。
这是否是一种能将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O2O 模式的 2.0 版?这是否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商业生态与社交生态的一次革命?
还是互联网革命的下半场?
2015年12月23日,在这个互联网+浪潮最鼎的一年,阿里晶读会邀请到中国式众筹的布道者和领军人物——杨勇,带着他的新书《中国式众筹》来到阿里晶读第七期,与我们一起了解这种被誉为“众创时代的落地利器”的商业模式。
活动信息
活动主题:中国式众筹:众创时代的落地利器
活动时间:2015年12月23日(周三) 14:00——17:00
活动地点:北京金融客咖啡
主 办 方 :中国经营报社 金融客咖啡
联合主办:中关村互助众筹研究院 北京时代光华图书有限公司
承 办 方 : 中国经营者俱乐部
支 持 方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书籍介绍
《中国式众筹》由杨勇历时一年沉淀素材,十易其稿,由中信出版社、北京时代光华图书有限公司联合重磅发行,于2015年11月面世。
杨勇首倡的中国式众筹是在众创实践中产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是经系列案例验证的模式创新,为大众创业提供了落地利器,为万众创新赋予强大引擎。熟人圈众筹,把创业项目所需资源提前锁定为股东,构建投资者、消费者、推广者三合一的利益共同体,大大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它解决了互联网时代“信息太多,信任太少”的信用难题,促成人群的深度链接,共投共创共享的模式让创业、创新不再是难事!
著名学者、企业家陈春花教授在序言中寄语读者:“希望透过本书,你可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活动嘉宾
杨勇
毕业于北京大学金融数学系,中关村互助众筹研究院执行院长、北大1898咖啡馆董事长。
活动咨询
13683350999 刘老师 13810324211 曹老师
引文:盛希泰说,他为了众筹有点“不疯魔,不成活”,这2年时间,不下5万人听他面对面“布道”,究竟多少人在现场被他点燃之后把众筹项目落地,人数不得而知。他们或许成功转型,或许众筹成功,或许还仍在观望,或许效用不善。 杨众筹说,看一个众筹项目好不好,要看是不是有人追着给钱。在杨众筹新书出版之际,那些追着一路听杨众筹布道的人,是不是也能追着买书?虽不是检验真理的时刻,但至少这本被众大咖倾力推荐的“杨氏众筹兵法”还是很有分量。 这样一位在众筹领域开风气之先的北大人,有着怎样的胸怀和能量?由中国经营者俱乐部、商学院杂志联合中关村互助众筹研究院和北京时代光华图书有限公司主办的阿里晶读第七期读书会邀请到《中国式众筹》的作者杨勇,来到金融客咖啡开讲。
圣诞节的金融客咖啡
两天前,国家会议中心,从去年三千人大会到今年五千人,“中国式众筹——新中国合伙人”年会的高涨人气还未散去,杨众筹携新书——《中国式众筹》辗转来到由阿里晶读的读书会现场,在金融客咖啡馆为大家分享经过新一年思考和实践沉淀的干货。
1979年出生在湖北的杨勇毕业于北大数学系,这位爱琢磨、不安分的大个子,早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创业,活跃于各类学生社团和协会组织,北大校友创业联合会的成立他就是主要推动者。这些经历为他今天开创“中国式众筹”理论,并指导参与数十个众筹项目落地暗下伏笔。
12月20日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中国式众筹第二届大会
杨勇曾说,他希望能有一天面向10万人开讲,他也绝对不会去做别人做过的事。这位站在众筹风口,如此高调的人物,却说,我是一个不爱社交、怕麻烦他人,不爱求人的人。在他看来,做众筹是为了自我救赎,因为他想保持自己的原则和个性。而未来众筹社会就是好人发财的时代,因为众筹会使好人、利他的人得到更多机会。他还希望中国式众筹能构建中国特色信用体系,因为熟人圈的众筹让进入黑名单的人受惩严重。
晶读会已经举办了6场,在这个小院留下了许多回忆。
他对中国人的性格和人情世故有着深入的洞察,所以,他的理论完全基于中国人的特点,直指人心。虽然众筹看起来很“火”,但“火”的是旁观者,他是冷静的思考者。因为,他了解最多关于中国众筹界的问题,他所制定的每一项规则,都是许多案例蹚过来的路。有人说,中国式众筹在革众筹的命。比起“革命者”,或许首席架构师这个title更适合他。
杨众筹来啦,求合影
这位专注、务实,有创新精神和情怀的中国式众筹布道者讲了什么?摘要一些观点与大家分享。
中国经营者俱乐部秘书长、《商学院》杂志主编 汪静发言
《商学院》杂志副主编 李健主持
熟人圈众筹VS契约精神
分享会开始,杨勇老师从众筹案例开始讲起。
花色优品创始人万格格在这本书里讲到,以前自己一个人努力创业,非常辛苦也很孤独,没有时间交朋友,遇到问题也没人商量。通过众筹找到了一群梦想、愿景和价值观相同的人。他们不但是出资人,也是产品的超级粉丝,能提很多很好的建议,主动做营销,做品牌,提供资源,同时这种关心帮助像家人。
这家专注与健康生活方式的中国原创设计品牌公司,在杨勇的指导下,以熟人圈众筹的方式,出让10%的股权,成功筹资上千万,每人入资30万。2015年,万格格被马云主办的湖畔大学第一期录取。这次股权众筹代替VC融资的成功案例,同时也是杨勇中国式众筹把投资者、消费者、推广者三合一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实践证明。
在杨众筹的号召下,报名的听众也“井喷”。
在杨勇看来,中国式众筹,核心就是做好一件事:精挑细选有共同价值观、共同愿景、靠谱的人。至于项目本身提供什么回报或服务,未来要做什么事情,都不用担心。股东们会用集体智慧解决这些问题。
而这种方式还非常具有可复制性,据他介绍河北怀来葡萄酒庄的众筹项目也已启动。
通过这样的案例再比较沿袭美国传统定义下的“众筹”概念,杨勇说,“如果仅仅把众筹当做一种融资工具,价值非常小。”而国内效仿美国的众筹平台也成功者寥寥。对众筹的定义不同,看到的机会也就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由于中国人缺乏契约精神,又没有像美国一样完善的法律机制,投资人和创业者的信用都值得怀疑。但是,杨勇发现,中国人对熟人圈中的个人信誉和口碑特别在乎。所以,这种天然的约束机制,比法律、契约所产生的约束更有效,不但可以解决信任问题,同时降低了项目风险。杨勇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榫卯结构来解释这种不借外力而相互制约、稳固的人脉网络,加上后续组织管理机制的完善,他们的能量更加释放。
慕名前来学习的朋友,众筹之热,在朋友圈火了
决策机制:直觉、钱和小额
而如何让他心甘情愿投你呢?关于中国式众筹模式的投票决策机制,杨勇总结了以下三点:
第一:靠直觉,不要方案。杨勇的众筹项目都是没有方案的。有了方案,精明的投资人只会挑毛病,而没有方案,没有毛病可挑,反而会想,自己能为这个项目做什么。杨勇相信人的直觉是人最伟大的能力。
第二:靠钱投票。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言语上对项目的赞同很多是碍于面子,只有给了钱才是真认可。所以,当用钱投票的时候关系就变得非常简单。一个非常精明的人掏了钱,其他人可能也会投。
第三:小额。200人的股东准入线,既保证了组织的活力,又分摊了投资风险。即使真亏了,200人一起分担,影响也不会太大,并且还有“等额返卡”的实惠在。
杨众筹的粉丝们
中国式众筹做三件事:里子、圈子和面子
中国式众筹到底在做哪些事?为何这种模式特别适合中国人?
第一,里子(实惠)。外人看来好像众筹只讲圈子和面子,但是杨勇讲到,每一个项目花费最多精力的是在回报机制上。要尊重中国人投资的心态——不能亏钱。以众筹咖啡馆为例,给股东等额返卡,投资30万,返30万消费卡,让他感觉起码不亏钱。项目基本上要有实打实的合理回报,这或许并不就是他投资的原因,但是为了消除投资障碍。
第二,圈子。中国人做事在乎跟谁一起玩。所以,杨勇的每个项目都会“养”很长时间,因为合适的牵头人很难找。按照自身的操作能力,一个项目只要找对两个人,就能延伸出200人。加入圈子的其他股东也必须要精挑细选,以及遴选任职执委会股东也有一套规则。投资人都是对等的,不管里面有多厉害的投资人,200人的股权平均。通过鼓励创新,讲承诺,形成一种契约性的小圈子。
第三,面子。就是能够出去炫耀的荣誉感。中国人都非常在乎面子,如果参与一件事能够让一个人觉得非常有面子,很有荣誉感,这个人就不会计较投入了多少钱,甚至不关心这些钱是否有财务回报。所以,有些1898咖啡馆的联合创始人出去时会拿自己咖啡馆的名片而不是自己公司的名片。如何让这种荣誉感建立起来?杨勇说要做就做行业第一。
互动环节,杨勇老师回答大家问题
中产阶级崛起,从资金回报到价值回报的转变
这也是中国式众筹与传统投资不同的一点。众筹投资的回报是多元的价值回报,不仅包括现金的回报,还包括关系的回报、情感的回报、心理满足感的回报等。即便项目中出现小问题,如果股东能够利用手边的资源顺手解决,反而会增强他的归属感。特别是对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他们对价值回报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长。比如花更多钱只为看话剧时坐在第一排。
200人的众筹圈子对高回报看得过重的普通老百姓,以及不缺任何资源的富豪都不适合。而众筹的主要目标是那些正在成长的中产阶层。他们上百万千万闲置资产,面对房子、股票、基金等传统投资形式的风险担忧,选择优于存款的众筹这样的投资方式,又能改变生活方式。这种C2B的模式,将有望伴随他们的一生,比如众筹的食品、学校、医院、健身房,甚至是墓地。
分享结束后,观众不断抛出问题,关于众筹规则如何落地他们想知道更多
三大法宝:为何一定要钱多?
众筹项目要确保成功,持续经营有三大关键“法宝”——时间足够长,选人足够严,并且筹钱要足够多。与三大“法宝”相对应,做众筹要不贪、不急、钱多。基本上这三条做好了,成功率就是100%。特别针对第三点,为何一个咖啡馆要筹1个亿来做?杨勇解释,这是冲着5年咖啡馆一个人都不来消费,也能存活下去来定的。许多创业项目失败率高,重要原因就是钱不够。没有走弯路的试错机会,股东一次少额投入失败后,很难再找他们要钱,同时,一次出3万和一次出30万,股东对项目的关注度和奉献度是不一样。这种因钱少而失败的创业咖啡馆案例非常多。
一般众筹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开的,钱多之后,可以用非常高的薪酬聘请最优秀的专业团队服务股东,实现项目的良性发展。50万年薪的秘书长是一种高投入,但回报也是巨大的。这也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一种变革。
北京时代光华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
1898咖啡馆联合创始人,《中国式众筹》深度参与者 文钊
北京时代光华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宇
案例:如何公益众筹给北大国发院盖楼
每一个众筹项目的设计,杨勇都对项目运作面向的特定人群有着深刻剖析,从而制定出可以激活、存续发展的项目组织架构和回报机制。
明年杨勇的重点将放在一些公益事业上。比如给林毅夫教授创办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盖楼项目。这个案例中,杨勇计划将从国发院所有1500位EMBA毕业生中,选出200位校友,每人出资50万。新楼将开辟一个1000平米的咖啡馆,每位享有50万的咖啡券,相当于最基本的保底等额回报,可以赠送给他的师友。同时,学校将配合组织最优秀的师资开设一个培训班,专为这200位校友开课。这种以“大楼捐赠人”身份上学和以“学生”学习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并且可以参与新楼的命名等等。这些都对校友有很大的吸引力,追着要给你投钱,这是杨勇验证一个众筹项目好坏的标准之一。这种众筹盖楼的方式非常易于复制到各个大学之中,并且是健康阳光的。
活动结束后,大家久久没有离场,大有围攻之势
2016,蓄势井喷
读书会进行时,还不停有嘉宾进场,金融客咖啡的西厢房满满当当。在互动环节,大家纷纷抓住机会提问,读书会眨眼变成私董会,杨勇老师一一作答,关于众筹的“独孤九剑”、“十八罗汉拳”尽在书中。面对中国式众筹商业模式上的成功还没有特别案例,这与熟人圈众筹大家都是悄悄做,闷声赚钱有关。
杨勇老师预计2016年将会是中国式众筹井喷的一年,手里上百个项目蓄势已久,期待亮相。届时,陈春花教授在本书上写的这句话将更加有力——众筹是中国难得一遇的领跑世界的机会。
感谢杨勇老师和时代光华图书的支持,阿里晶读下个月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