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叶问3》引发的漩涡正在进一步深陷。
在此期间,A股上市公司神开股份和港股上市公司十方控股参与其中。受该事件影响,两家上市公司股票均出现大幅度波动。截至《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稿,十方控股跌37.8%,报1.17港元/股。由票房风波至今,股价暂已蒸发逾80%。
纵观当前各界的质疑可以发现,这其实已经不是简单的论述金融创新和票房造假的问题,而是金融创新和票房造假底线的问题。将票房作为资产证券化,或许可以看作是一种电影产业的金融创新,但如果给资产注水、用吹出的泡沫掩盖资产的中空,与赌桌上出千、作弊无异。
而作为舆论焦点的投资方快鹿集团在回应公众质疑时,仍频频用《叶问3》的票房来进行佐证。有意无意之中,引导着一个有着多方股权关联的融资迷局向是否涉嫌票房造假的闹剧转化。
按照金鹿财行执行总裁张伯伟的说法,所有与《叶问3》相关的融资项目均由该平台集中统一调配(后经证实,并不吻合,详情见本报《东虹桥超额担保逾4倍<叶问3>牵涉其中》)。不过,记者发现,自3月8日以来,该平台上有关《叶问3》的项目介绍在不断地变化:之前有关《叶问3》的项目在预期年化收益下方是简单的“0”,而3月8日改成了“实物权益”。截至记者发稿之时,又改动为“消费权益”。项目称谓也由之前的“尊享影业融资系列YLTX+数字”变为“尊享影业融资系列SW+数字”“尊享影业融资系列LR+数字”以及“尊享影业融资系列YLTX+数字”几种类型的组合。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项目的融资金额开始分散变小。
例如,之前记者看到的一项名为“尊享影业融资系列YLTX018”的融资项目,融资额度为3000万元,当时的可投金额为2970余万元,而现在该项目已经无法找到。
对于上述变化,记者发采访函向易联天下方面求证,截至记者发稿之时,易联天下书面回复称:《叶问3》自上映以来,在影片制作、观众口碑、票房成绩等方面,均得到众多媒体、专业影评人及公众的一致认可。“票房”风波爆发后,在广电总局介入调查的情况下,《叶问3》当日票房仍高达6500万元,这一事实足以强有力地回应了外界的诸多不实言论。我们坚信,电影市场最终将会是理性的,该部电影的表现会解答和说明一切问题。
除此之外,记者还注意到,东虹桥金融在线有关《叶问3》的理财产品也已经全部删除。
随着易联天下平台对《叶问3》项目的变动以及前述回复内容,加上投资方快鹿集团用票房和“不差钱”来试图解释和说明一切的态度让更多的谜团无法解开。
记者发现,在上海玖那里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玖那里”)平台上,仍有200万元左右的《叶问3》融资款项处于待还状态。值得一提的是,这200万元待归还项目用途均是“旨在募集专项资金用以投入制作热门影视大片《叶问3》,并成为引领全新文化产业金融理念及互联网金融潮流的专业影视娱乐金融服务产品。”借款金额从1万元到50万元不等,时间最短的是3个月,最长的有12个月。
在2016年2月15日前后,仍有资金以拍摄《叶问3》的形式流入平台。不过,记者同时调查得知,早在2015年12月25日,《叶问3》已经在港上映。
“这个可能涉及借新还旧的问题。比如,一部电影的周期至少1~2年,而P2P融资期限都在几个月。短期债务匹配长期项目,必然导致现金流不稳定,从而产生期限错配,所以,也要同时注意融资平台和项目方是否存在关联。如果有关联,那么风险就很大。”前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据《华商报》报道,快鹿集团内部人士透露:“集团给影片设定的目标远超10亿元。集团给《叶问3》最开始设定的目标,是首日突破5.34亿元,最终的全部票房目标是突破30亿元。但当时,全国影市单日的大盘最高总成绩才是4个多亿,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们也是吓了一跳,真不知道这个成绩要怎么完成。片子我们都看过,在这个无竞争的档期,正常情况下也就是两三亿票房。”
不过,记者在对《叶问3》融资重新复盘后发现,30亿元对快鹿集团来说,或者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字。
此前本报曾报道《叶问3》负债情况。按照本报梳理,《叶问3》整部电影的债务资金链条由:私募基金、债权转让、收益权三部分总融资额度在4.5亿~6.5亿元之间。
但是,大部分中国影片的资金回收依赖票房分账,可占到影片总收入的80%以上。而前述业内人士分析称,一部最终票房 1 亿元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元左右,也就是说,票房收益要在总投资额度的3倍以上才能收回成本。按照之前计算《叶问3》的总融资额度,《叶问3》的票房要在13.5亿元以上甚至是高达19.5亿元,才有可能收回成本。
(郑利鹏 何莎莎 中国经营报记者)
4月10日,一场难逢的商业女王盛筵,一线企业女性高管相聚洛阳,点亮中原,耀眼东方。诚邀同样怀揣着撑起半边天梦想的你,以及帮你撑起另半边天的他出席参加。
【点击报名】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