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几番整顿政策让野蛮生长的电视盒子市场一度风声鹤唳,如今电视盒子的紧箍咒又来了。《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互联网电视接收设备强制国家标准制定工作4月14日正式启动。
遭遇连番严打的机顶盒市场,究竟生存现状如何?本报记者多方调查发现,盗版山寨现象虽然已经大幅减少,但政策高压之下,在软件应用和视频内容方面各种突破“纯净化”认证的违规行为依然普遍存在;同时,在持续政策高压之下,在电视盒子市场上看不到未来的生产商、代理商正悄然谋求转型。
在互联网视频行业遭遇广电总局的整顿之后,一度占OTT市场总量大约70%的山寨盒子受到巨大冲击,各种不安情绪充斥着机顶盒市场。
刚刚过去的3月,广电总局联手公安、网信、工信、工商、质检等12部门,在全国范围针对市场上传播淫秽色情、侵权盗版节目的非法电视网络接收设备,从生产、销售、软件下载、平台设置等环节进行了全面清理,并查处了一大批非法电视网络接收设备和一批非法互联网电视客户端软件。
过去几年,由于可以很方便地让普通电视用户通过Wi-Fi观看海量的视频和电视直播内容,电视盒子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但在此过程中,各种网络机顶盒生产商蜂拥而至,也造成了一个泥沙俱下的市场。
在物料采购、加工成本、售后服务、技术投入、质量管控、OTT牌照等方面节省费用,同时,可以任意安装第三方应用软件,这让山寨盒子在中国电视盒子市场大行其道。“伪概念、伪服务、伪产品”,道出了过去电视盒子市场的尴尬处境。
山寨盒子盛行市场让有关部门收紧了监管的“篱笆”。“鉴于行业极度混乱,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政府就重拳集中整治电视盒子市场。”广电专家、融合网总编吴纯勇告诉记者。
奥维云网提供给记者的监测数据也表明,在2014年~2015 年间,由于相关部门连续发文整治,网络机顶盒基本向内容牌照方靠拢,完成了“纯净化”认证;整治的结果是,2015年中国在售盒子品牌数量虽然达到191个,但前五位品牌销量占据七成以上,品牌集中度大大提高。
所谓“纯正化”认证是指,相关部门规定的,电视盒子“品牌和第三方应用均需配合广电总局做纯净认证”。去年11月以来,“纯净化”认证规定的出台,让整个电视盒子市场“炸开了锅”——因为这项规定,多家平台不得不强制检查和屏蔽用户本机上违规的第三方应用和内容,而电视盒子市场之所以能在短时间之内引爆市场,海量的应用和内容正是其中的关键,如今屏蔽这些应用和内容,市场上大部分的电视盒子都会成为一块没用的“搬砖”。
阿里巴巴家庭互联网事业部市场部负责人古默表示,去年以来按照规定完成升级的机顶盒分为两大体系:一是天猫魔盒,另一系列则是包括英菲克、开博尔等运用YunOS系统的云盒联盟;两者相加的市场份额占比高达70%。
古默还告诉记者,目前使用安卓系统的电视盒子还没有发布升级通知。就是没有发布升级通知的安卓系统,为“越狱版”电视盒子打开了方便之门。
尽管广电总局等多部门不断收紧监管政策,但据奥维云网分析师郑海燕观察,一般电视盒子的销售在政策刚出和严打执行及过后一段时间内影响明显,两三个月后就会趋于平稳。“这跟阶段性严打政策和监管是否细致持续到位直接相关。”郑海燕表示。
不过,本报记者从广电总局获悉,正在制定的国家标准,一方面将结合强制标准,会同工商、质检等联合出台规范性政策文件,针对产品的生产实施规范性管理;另一方面将建立互联网电视接收设备企业和产品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企业和产品信息的管理服务。
政策高压之下,线下销售的山寨盒子日子尤其难过。某机顶盒渠道代理厂商李彤(化名)对记者表示,在线下渠道,他的产品每月全国的出货量下降到只有不到1000台;在集中整顿前,月出货量曾一度高达2万台左右。
君诚数码负责人陈志君是海美迪以及创维盒子在河南地区的代理商,他告诉记者,虽然他代理的都是正规品牌,但近期销量也有所下滑,更令他担忧的是,政策逐步收紧将进一步压缩电视盒子的生存空间。如今,陈志君的君诚数码已经有了第二重身份——捷渡行车记录仪的濮阳地区总代理。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仅渠道代理商纷纷谋求转型,不少正规盒子生产企业也在做两手准备。
珠海迈科电子具有年产600万台数字电视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生产能力,属于国内电视盒子领域居于中上游的品牌。其东北大区经理张叶楠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70%~80%的产品用于出口。“中国电信运营商和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正在压缩电视盒子市场空间,现在迈科也开始为那些曾经的‘竞争对手’做代工。”张叶楠表示。
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电视盒子的出现扮演了连接传统电视和智能电视中介的角色,但归根结底,电视盒子更像是一个过渡性的方案,当智能电视时代的大幕开始拉开的时候,电视盒子就不得不面临着“存在是否合理”的问题。
2015年“双11”期间,50英寸智能电视的零售价格已经杀进2500元以内,40英寸智能电视杀到2000元以内;2016年,市场更是出现了“硬件免费”的论调和商业实践,业界也出现了在下一波彩电换机热潮中,电视盒子将被智能电视“价格战”淹没的声音。
(吴清 中国经营报记者)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