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为申波
如果把体育分为三个世界,在第一世界,非体育行业的公司开始花巨资去购买赛事IP,这些财团进入体育行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买买买”,这不是创业公司可以涉足的;第二世界涉及到线下场馆的建立,包括场馆相关的服务、票务都是围绕这个来做的,属于小土豪的游戏;能让创业公司可以大展身手的是第三世界,也就是参与大众体育娱乐的事情。
“买赛事是观赏体育,它并不和真正参与的人群是相关的。更大的市场在于参与人群,真正成为体育强国还在于运动人群,运动的人多了,运动装备就会有人买,体育场馆才会被需要。”申波说。
虽然有大财团的不断施压,申波认为,体育产业很难一统。体育的品类项目繁多,任何垂直细分领域都有机会。
咕咚主要专注于跑步,骑行,健走,因为它们玩法类似,最核心的是抓住参与人群。从2014年起,咕咚相继建立官方跑团、城市跑团、认证跑团、骑行团,并通过多种激励措施,推动用户在咕咚平台上自发成立运动团。
目前,入驻的“运动团”数量已超过17.6万个,其中跑团数量超过10万,骑行团数量超过3万个。
打造“全民运动生态系统”是咕咚在体育产业风口亮出的一张王牌。
对个体来说,作为一个运动爱好者,参与运动前需要购买装备,运动中需要记录,指导我的运动,运动后可以做数据分析,晒成绩,参与讨论,咕咚希望在一个App中可以满足所有需求。
打造生态系统有四个维度,即运动数字化、增值服务、社交娱乐、IP赛事。所有的运动都可以数字化。
数字化是基础,这里面不管硬件软件都有很大机会,但这是个短暂的过程。咕咚最早在中国推出穿戴设备,通过运动数据化的方法做一些记录和分析,然而咕咚最终决定放弃手环。
“手环是强加给你的设备而不是刚需,用户没有持续使用的意愿,智能穿戴式设备和装备结合才是未来趋势,比如智能跑鞋,衣服,这些都是数字化的过程。基于数字化,后续可以做个人的指导分析,增值服务。”申波说。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运动习惯,给跑鞋分类,如果用户经常跑5公里到10公里的路程,大数据给你推荐适合你的品牌跑鞋;跑鞋跑了一定公里数需要换掉,再给你推荐新的款式。
“未来的数据协作将比用户本人更了解自己的运动习惯,这个就是我们认为的打造全民运动生态系统所需要的,不是说我要达到最高精简尖的用户,而是要形成运动生活方式。”申波表示。
此外,通过客观真实的数据,还有很多商业化的机会。比如,基于运动大数据和保险的一些关系,咕咚已经和保险公司合作,为参与在线上马拉松的用户赠送意外险,未来还将包括其他针对运动的保险项目。
然而,用户需要的不仅是数据,而是数据背后的含义。数据告诉用户每天运动了多少步,一个月之后如果没有变化,对用户而言没有更多的意义。
数据应该成为社交体系内的标识,成为运动者的社交标签,在咕咚里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所有数据,以此来证明你是运动达人,也可以找到和你志趣相投的人。
和已经成熟的外国体育产业不同,中国到2020年才有50%的人经常运动,现在只有10%~20%。“如果一个事情特别苦,特别需要精神的力量,很难培养持久的习惯,因此体育创业者现阶段的目标,要做社交化和娱乐化。
以前做体育觉得是竞技性的东西,其实不是,它更多强调娱乐。面对不爱运动的人群,想让这群人运动起来,必须要引入社交。
比如用户晒出今天跑出了一个心形,很多人点赞,对个人既是鼓励又是压力,通过不断的鼓励,用户参加了线下活动,这些活动促使习惯的养成。咕咚的目的不是让你更专业,而是让你动起来。”申波说。
社交以外就是内容,大家喜欢电影行业,因为它有持久的产出。对体育来说,拍运动视频、直播、比赛、资讯,都是不断呈现的新内容,这都是吸引用户的内容源泉。
内容需要充满变化,所以咕咚放弃了手环这种智能硬件,转而注重打造内容,通过线下组织跑团,骑行团把大家连接在一起,互相传播。
体育运动永远是有竞技性的,有了竞技才有进阶,有些用户到了一定水平就自然会参加赛事活动。
咕咚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把线下赛事转移到线上,没有一个线下公司一年可以运营100场赛事。相比于专业的全马,半马,咕咚做了一系列更强调娱乐化的城市10公里马拉松,除了不受比赛场地、参与人数的限制,还提供虚拟证书、虚拟奖章、实体奖牌。
让用户先参与进来,再做专业性的事情,继而建立商业模式。线上线下活动本身就可以招商引资,对品牌,用户都有凝聚力。申波认为,运动一定是在一个具体的场景,无论是在家还是户外 都需要一个场所,运动天然就是020的,必然和线下结合,通过赛事可以从另一个维度获取更多用户。
“3~4年前,我找到投资人,他问我中国有人在运动吗?当然现在已经没人问了,因为趋势已经很明显。运动产业的用户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必然有一个过程。
希望未来不单是在跑步、骑行,而是在冰雪运动等其他垂直品类,创业者都能联合起来。当4年后,中国拥有7亿人能每周运动一次时,希望这些人的运动习惯是通过咕咚等一系列App建立起来的。”申波说。
(亢樱青 《商学院》杂志记者)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