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在新年之际,人人都许愿希望自己减肥成功一样,来年的趋势也是年底时每个人都挂在嘴边的话题。
预测?此话当真?虽不想破坏氛围,但是我并不认为以上这些能被称为“趋势”。有些仅是随意列举的流行热词或平台名称,有些则不过是一些毫无用处的泛泛之谈,毫无深度可言。
以上对现象的描述根本无法再现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所充斥的诸多独特想法。
然而,我们却以媒体消费者的身份将信将疑地看着此类信息经由各种途径被宣传和解读。趋势预测面临可信度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完全能够被解决,最佳途径莫过于首先了解趋势预测为何会一败涂地的四个原因。
如果你是锤头销售商,对外宣称2015年是“锤头之年”,这毫无疑问会对自己大有助益。然而,大部分的偏见并不能如此轻而易举地被识破,做到公正客观对于我们任何人而言都是格外困难的。我们的偏见源于我们的经验以及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对于商界而言尤其如此。在商界中,我们有时需要相信行业与品牌的力量才能获得成功,但问题是不客观通常会导致痴心妄想。仅仅凭着希望缔造趋势的一腔热血并不能让我们梦想成真。
案例分析
2014年年末,我收到了大约十几封邮件,其中的白皮书与博客文章均预测可穿戴技术或“物联网”将会成为来年最热门的话题。不足为奇的是,这大部分的预测都已经有了相应的产品或变现策略,却又都被他们心仪的媒体所忽视。
趋势绝非仅是重复众所周知的常识。比如,“2015年会有更多的民众购买片剂式药品”这句话意义清晰,但却没有太大用处,原因是缺乏创意。之所以大部分趋势预测所提出的观点毫无内涵可言,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样做比较容易。用惰性思维思考总是要比有创意、明智的思考容易得多。伟大的预测常常深刻而富有洞察力,且能记录当今飞速发展的世界,绝非对众所周知的事实的简单陈述。
案例分析
“数字原生代(digital natives)”一词最早出现在大约15年前,用以形容在成长历程中离开互联网就根本无法了解世界的那一代人。尽管这一名词自出现至今已有较长的历史,并且已被广泛使用,而在2014年年底,仍有一些预测趋势的文章在喋喋不休地谈论这个话题,似乎这是一个全新的观点。这正是惰性思维的典型案例。
预测趋势却无具体案例作为支撑,就像有些人仅是买了把吉他并且学会了一首曲子就赫然宣称自己是音乐家一样。然而,很多趋势观察者所作的预测仅是依靠单一案例或事件来完成的。好的案例是阐释趋势的有力助手,亦是检验趋势的必备工具。仅是找到零星数据(甚至毫无证据)就断然定义新的趋势,恰恰证明了所谓的“趋势”只不过是天马行空的猜测而已。
案例分析
Medium.com刚被公共熟知时,记者和作家们纷纷慕名而来在网站上分享自己高水准的故事和文章。一些趋势报道遂在2014年预测此类“反Twitter”式网站会兴起,用户将会蜂拥而至来发布长内容文章。然而,一个人气网站并不足以代表一种趋势。同理,大部分的预测也仅是预料之中的铩羽而归。
似乎大部分的趋势预测都有一个不足之处:缺乏操作性。仅是从对其进行的描述中了解趋势并不够。语言描述仅是趋势发现的一个杜撰之说,其本身并无太大价值,因为它并不能揭示人们对某一特定趋势的不同理解会带来何种不同的反应。最佳的趋势预测不仅描述了所发生之事,还会就趋势的内涵、如何在不同情景中有效应用趋势分享其独到见解。换言之,最佳的趋势预测具有可行性。
案例分析
2014年,多家顶级公关公司在《广告时代》(Advertising Age)杂志上联合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分享了他们对2015年作的各种预测,以凸显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并吸引大客户的目光。这篇文章文笔优美,内容却让人啼笑皆非。在其所作的十大预测中,大多数均是充斥着热门词汇的喋喋之语,比如“大数据非常重要,但深刻的创见更重要”。至于如何将此类观点付诸实践或如何应用这些观点,文章却惜字如金。公共关系行业或许能够交出一份更好的答卷。
关于趋势,如何独辟蹊径
在本章即将结束之时,你可能正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面对众多的无稽之谈和失败诱因,伟大的趋势到底由何构成?趋势有哪些构成因素?是什么让趋势隐而不显?
在接下来的图书中,我将手把手地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趋势,远离惰性思维和错误观念。你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学会抛弃那些明显易得的观点,督促自己更进一步。
如果你迈出了这一步,我能确保你的思维方式将得到全面提升,并且你对工作与职业的理解与感悟也会变得更加深刻。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吧!
作者:[美]罗希特·巴尔加瓦 译者:武越
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