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5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促进提速降费措施,助力创业创新和民生改善。这是自4月14日以来,总理第二次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了。
作为中国经济的当家人,李克强劝说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公司可称得上苦口婆心:降低网费和流量费,这不是政府的决定,而是“不降不行”的市场选择。企业降费后,事实上会推动流量消费的增加,实现薄利多销,最终也会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手机拥有国,但网速在世界仅排名80多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确实太滞后了。”
尽管总理说“不是政府决定,而是市场选择”,但所有了解中国电信市场的人都知道,网速提不上去,网费降不下来的根本原因,恰恰是因为政府给了三大运营商以垄断地位,从而让市场选择找不到表达的机会。工信部有关负责人曾解释,当前资费高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主要因为市场供给不足、4G投资还没有见效益、成本降低和充分竞争还有进一步的推动空间。显然,这些理由中“竞争不足”是最贴切的,“市场供应不足”是最荒诞的。在那么多产业都“过剩”甚至“严重过剩”,国资民资只愁没有投资方向的当下,这个被普遍看好的行业却长期处于“投入和供应不足”的状态,岂非咄咄怪事?
从道理上说,同一领域中有三家大企业,多少应该有些竞争,“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彼此争夺,最后带来的是企业效率提高和消费者利益增加。但遗憾的是,在中国,同样具有国资或者行政背景的企业,很容易达成“寡头共谋”:如果竞争意味着各自风险增加,而营收未必增加,那与其彼此竞争不如达成默契,维护现有市场格局,共同盘剥消费者来得利润更高,既不用投入,更不用创新,甚至连营销也可以简单从事,而业绩照样漂亮。在消费者除了这三家之外没有任何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企业如此谋划完全符合“市场规律”,尽管只是半拉子市场的规律。
现在总理不得已,只能“苦口婆心”,这与其说是为了打动尾大不掉的国企,毋宁说是因为舍此别无良策,只要行政壁垒不打破,政府根本没有其他有效措施,来制约大型国企。
今天,国家希望通过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为深陷诸多产业产能过剩之陷阱的中国经济,杀出一条血路,互联网+作为新常态下国家创新战略的方向之一,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效,意义重大。现在要是被网速慢、网费高拖了后腿,岂非因小失大?中国发展到今天,除了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别无他途。问题是,能改的地方都改了,剩下的尽是难改的骨头,其中最难改的就是打破行政垄断,而这不仅关系到企业,更关系政府本身。
“形势比人强”,如果总理关于提网速、降网费的要求重申次数多了,收效却不理想,那反而意味着重大改革的登场。稳增长与调结构从来没有像现在那样真正成了“一枚硬币的两面”。
现在,主管部门国家工信部已表示,未来将通过加大投入、引入民资等五措施提网速降网费,三大运营商也纷纷推出增速降价的措施,包括多年被诟病的“套餐流量月底清零”等条款也有了松动的迹象。看来,在市场竞争尚不充分的情况下,政府推动还是有效果的。但为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公众还是希望“市场选择”在这个行业里早日成为现实。
(顾骏)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