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我受邀和几位新朋友去看话剧。
话剧开始后,这几位朋友发现贵宾区空空如也,便理所当然地集体迁移到了贵宾区欣赏话剧。
或许是因为看到被留在普通区的我有点尴尬,于是他们试图说服我也一起坐过去:“这些座位空着也是可惜了,如果一会有人来的话,还给他们就是了。”
话剧结束后,他们在讨论贵宾区的优点时,还不忘吐槽我“不够机灵”、“太死板”。
这不是我第一次被吐槽不够机灵。
比如有一位朋友是这么向他的女朋友介绍我的:他是一个连可以闯的红灯都不去闯的人。
我很疑惑:存在“可以闯的”红灯吗!?
所有人都哄堂大笑,说李老师你真是太实在了。在他们看来,在四下无人的十字路口,是不需要考虑红绿灯这回事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排队、过安检、不去坐老弱病残座、花钱去听正版课之类,我似乎都没有其他人那么“机灵”。
这种情况发生得多了,我就会默默把一些“机灵鬼”拉到心中的黑名单里去。
或许有朋友会说,我们要抱有宽容之心,每个人都有选择怎么做的自由。
可要是这么说的话,我应该也有处理这种行为的自由吧?
在我看来,这种“机灵”格调实在太低了。
有一次,我在过马路的时候特地多跑了几步,在横道线范围内过马路。同行的人立刻就问我:你是不是在日本生活过?
在那一刻,我的心情是复杂的,这就像有些人不敢买国产货一样,这位朋友也默认国人是不会这么遵守交通法规的。
当然,这或许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但当这种“机灵”成为社会常态的时候,就有点可怕了。
有一次我坐在朋友的车上,一辆逆向行驶的助动车向我们高速驶来,险些酿成大祸。
朋友及时刹车,对方却狠狠瞪了我们一眼,咕哝了两句。大致意思是,开车怎么这么不机灵,看到了我开过来也不让让。
另一位朋友在日本生活多年,习惯了慢条斯理的节奏。有一次她回上海时,没来得及躲闪一位疾走的路人,被狠狠地从身后撞开。
撞她的人还白了她一眼,埋怨她反应怎么这么慢。
很多人在相亲之后不满意对方,并不会直接说明,而是选择用不发消息、态度冷漠来应对,觉得如果对方够机灵的话就应该懂的。
嗯,这群人分手的时候也一样。
明眼人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些“机灵”,都是以牺牲规则为代价得到的。
这个代价太大了。
没有规则,人们就不会有安全感。
我们坐出租车,如果司机不认路,而且还因此绕了远路,大家都会不开心,因为默认专业出租司机至少应该是认路的。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出租车服务不会成为一门产业。
如果不能100%确定红灯亮着时所有都不会通过,那无论是司机还是行人都会因此多出不必要的担心。
如果这个世界上都是这种“机灵”的人,我就必须在每次吃完饭之后仔细核对账单细则。
如果每个人“机灵”的标准都不一样,那就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没有办法有效率地合作。
而因此消耗的时间、精力、资源,本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美好的事物。
有人说,国情不同,人要适应环境。
不好意思,如果这就是国情,那我可一点也不想适应。
我走路时喜欢抬头看着前方,而不是老低着头看地。可我之前住过一个小区,地上经常有狗屎,结果只能时刻紧盯着地面。
怎么办?
我有三个选择:对整个小区的住户进行教育、更换这个小区的物业或是换一个小区居住。
我选择了那个我唯一做得到的。
《史记》上记载,孔子年轻时曾经向老子请教做人的道理。
老子告诉孔子:“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告诉年轻的孔子,一个头脑精明的商人非常懂得深藏财货,而外表看起来好像空无所有;
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内藏道德,而外表看起来好像是愚蠢迟钝。
你要去掉骄傲之气和贪欲之心,如此才能成为圣人。这便是所谓的“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抱朴守拙,向来是中国哲学中的最高智慧,强调做人与其处事圆滑,还不如保持朴实、愚拙的个性。
而民间总结出来的经验则是“傻人有傻福”。
(文章来源:公众号言之有李)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