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版权纷争四起,“精算”或成无米之炊

CBC2017年期刊VOL35 2017-09-28 3049 0
9月18日到20日,人民网连续3天对今日头条进行公开批评,“单纯依靠算法推荐的平台存在价值观缺失、制造信息茧房、竞争手段屡破底线”,这三项指责将今日头条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内容版权纷争四起,“精算”或成无米之炊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从单纯的新闻资讯分发软件到被微博、腾讯等各路企业“围剿”,今日头条已经成为与各互联网公司交集最多的公司之一。但上述的纠纷、口水战,都是围绕内容版权而展开,今日头条的此番批评则直指其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算法系统。


“作为全球最早依靠机器学习做个性化分发的信息平台,今日头条理解媒体的这些忧虑。多谢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作为行业领导者,今日头条有不可推卸的义务,让基于机器学习的信息分发,给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沉默多日后,今日头条这样回应道。


“今日头条遇到的问题应该与公司的定位、策略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内容版权其实是问题的核心,完全归结于算法,略有偏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腾讯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算法“漏洞”


算法推送出的内容是企业自己的在其中进行权衡的结果。


纵观针对今日头条的批评,推送内容低劣、版权纠纷易发、信息环境闭塞是其中重点。


“算法推送出的内容是企业自己在其中进行权衡的结果。” 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提供商第四范式的互联网业务负责人周开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其实先有人工,后有智能,算法本身是没有倾向的。我们在推行的时候会把用户体验拆成两小块,一个是短期体验,另一个是长期体验。所以长期和短期体验的权衡,不是算法决定,而是人为决定。”


对于价值观缺失、信息缺乏多元化等职责,周开拓认为,若能够加强用户浏览内容信息时的采集力度,可以在一定上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本报记者多次联系今日头条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据了解,内容分发平台收集的信息主要有三种:一是用户原本的自带属性,如账号注册时间、手机型号、注册渠道、性别等等;第二是根据内容的标签,平台背后的算法系统从各个角度来描述用户所浏览的内容,并贴上相对应的标签;第三是系统通过用户所在场景和状态,如网络连接状态。此外还有行为信息,比如用户在浏览一篇文章或观看一段视频后是否截图、是否点赞,以及在内容界面的停留时长等。


基于上述采集到的信息,内容分发平台在推送是会有自己的侧重点。“公司毕竟是以赢利为最终目的,所以在推送时会有自己的考量,比如穿插一些广告,如果这些信息的量在合理范围内,那么是多赢的。如果过于注重营销收入,可能会导致用户体验降低。”周开拓告诉记者。


上述腾讯内部的人士对此表示认同。“今日头条的用户量超过5亿,月活总量接近1.5亿,所以必然会吸引众多广告主,某些程度上就会增加平台方的压力,但今日头条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可以应对,毕竟其模式已经成熟。”该人士说,“但也许还存在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对系统的目标设定出现了问题,导致对用户信息采集力度不足,比如将误点误入当做兴趣,这会在某些程度上使用户对内容有所不满。”


“目前国内的企业都在尝试一种探索发现的算法。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但内容很多,探索发现的算法会将一些用户没看过的内容进行推送。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目前也在尝试,这种技术会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周开拓表示。


版权之困


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版权非常重要,若要做大做久,必须要对版权进行保护。


近一年以来,在互联网世界里,内容的价值水涨船高,稀缺版权内容资源导致今日头条的版权纠纷愈发频繁。


仅在过去一个月里,今日头条便陷入两起版权纠纷。8月15日,因认为今日头条擅自刊登“中国篮镜头”文章,“中国篮镜头”所属网站北京搜狐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著作权侵权为由,将今日头条的所有人和经营者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诉至法院。8月15日,英超赛事版权方新英体育表示,今日头条未获得版权但其平台上却出现了大量赛事集锦视频,就此事正在取证调查。


虽然内容分发平台并不直接生产内容,而且今日头条在作者进驻头条号时给出严格的防侵权条款,但这种现象却总是屡禁不止。


“内容分发平台在运作过程中会有两个环节:一个是内容的生产,另一个是内容分发。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版权非常重要,若要做大做久,必须要对版权进行保护。技术是中立,算法可以帮助识别两篇文章的相似程度有多高,这在大学论文识别中已经是很成熟的应用。若技术用得好,是可以帮助企业规避降低这种版权风险。”周开拓说。


在内容版权上,今日头条也一直做着大手笔的投入。2015年9月,在今日头条的“头条号创作者大会”上,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宣布将推出千人万元计划,表示在未来一年内,头条号平台将确保至少1000个头条号创作者,作者单月至少获得1万元的保底收入;2016年10月,张一鸣宣布,将拿出10亿元补贴短视频创作者,助力短视频创作的爆发。


“版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防止侵权纠纷,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充自己的内容库。针对近期舆论所指的‘信息茧房’,实际上当平台内有更多的内容,算法系统才能够推送更多类型的内容,让用户有多样化的体验。”上述人士如是说。


但内容的价值已经引起了业内的关注,以腾讯为代表的企业纷纷出手,颇有“价格战”的火药味。


2016年3月1日,腾讯推出企鹅媒体平台,花费2亿元补贴入驻该平台的自媒体和传统媒体,腾讯表示将通过天天快报、腾讯新闻客户端、微信新闻插件和QQ新闻插件等渠道,把作者创作的作品进行分发,并且文章上的广告收入全部归作者所有;今年2月28日,腾讯再次宣布将继续投入12亿元,用于扶持旗下企鹅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生产者,这笔钱将被着重用在原创和短视频领域。


头条号作者丁道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于百度的百家号、阿里的UC头条,今日头条和腾讯的补贴力度最大,而且双方还有拓宽补贴范围的迹象,加大对知名作者和自媒体的拉拢,意图成为知名IP的独家渠道,并向竞争者设置防火墙,禁止对方转载、抓取作品内容。


四面树敌?


今日头条是移动端内容分发平台的先行者,但在其他领域,从时间线上看却是后入门的“晚辈”,不过今日头条却毫不避嫌地向其他人发起了挑战。


在内容之外,今日头条从去年年底开始,不断向社交、短视频、问答等方面进行延伸,近日还有关于其计划进入金融领域的消息。


在此背景下,今日头条可谓“四面树敌”。信息分发领域,今日头条与百度、腾讯对峙;短视频领域,通过旗下火山小视频向快手叫阵;问答领域,今日头条在上月末被爆出挖角知乎的300名大V来旗下悟空问答答疑;微头条则索性以内容为幌子,行社交之实,这引来了与微博互相关闭登录接口的戏码;至于头条号更是很早就与微信公众号、百家号等平台争夺创作者资源。


多线出击的今日头条,从某种程度上看,就像十年前的腾讯。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腾讯传》中曾这样描述2006年到2010年间的腾讯——“全民公敌”。


与彼时腾讯所类似的是,腾讯之所以成为“公敌”,是因为其社交所拥有的大量黏性用户,所以不在乎与其他网络产品在内容形式上撞车。今日头条是移动端内容分发平台的先行者,但在其他领域,从时间线上看却是后入门的“晚辈”,不过今日头条却毫不避嫌地向其他人发起了挑战。


然而,与腾讯所不同的是,至少在资本上,十年前的腾讯已是上市公司,所以资本层面相对开放。从这种角度来看,今日头条可谓当今互联网界的一股“清流”,虽然与BAT的绯闻频出,但是与美团、滴滴等被列入第二梯队的互联网企业中,今日头条是唯一一家与BAT没有发生战略投资关系的公司。这家公司未来会继续保持独立,还是选择站队,尚不可知。


“互联网头部巨头的虹吸效应明显,当模式成熟时,市场地位就难以撼动,其他玩家很难从中分得一杯羹。在内容领域,今日头条就是领头羊,对其他互联网企业而言,是一个有价值的合作伙伴,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和挑战。”艾媒咨询CEO张毅说。


回归到此番饱受争议的算法本身,周开拓这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后来者不同,今日头条在做这件事时,国内没有前者可供借鉴,也无法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所以他们自己开发算法。这些年,算法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大家依然还在向前摸索,包括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等做内容分发平台的企业,以及相关服务商。”


(张靖超 中国经营报)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柯达:战略转型之路

    下一篇:共享单车到底有没有可能像滴滴快的一样合并?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