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0年向德国出口第一批冰箱,海尔开启了国际化之路,到2016年海尔收购GEA,并在GEA实践“人单合一”。我们看到的是,海尔品牌在海外的影响力,更看到了海尔的东方管理智慧在海外公司落地生根,助力它们焕发活力的同时,以更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和品牌理念为客户提供价值。这得益于海尔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海外创牌的道路。
经过多年坚定地走创牌之路,海尔的高质量发展展现出了它的成果。海尔在巴基斯坦、俄罗斯、泰国、印度等建立了工业园,海尔在巴基斯坦建立的鲁巴工业园是中国首个境外工业园,成为“一带一路”国家家喻户晓的品牌。现在,海尔已经在全球建立十大研发中心,24个工业园,66个营销中心,全球员工总数达到7.3万人。初步形成了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发展模式。
2017年12月16日,谷歌关键词实时搜索数据显示,在知名的八大家电品牌中,海尔以谷歌检索9140000次位居全球家电影响力第一,西门子、三星分别以谷歌检索4340000、3450000次分列2、3位。
2018年,中国已经迎来改革开放40年,也将迎来众多中国家电企业“出海”的第20个年头。在全球化的大时代里,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不在少数。通常,中国企业全球化有两条主要路径:自主创牌和出口创汇。海尔显然是前者,走出国门这些年,海尔不仅实现“创牌”,更“输出管理思想”,让海尔原生的管理模式影响了世界的,这在中国企业中可谓凤毛麟角。
海尔是如何做到的?这其中有什么样国际化的思路和对更多中国企业出海的启示?
“创牌”是海尔国际化的核心思路与逻辑。这也为海尔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海尔迎来了创业三十三周年。海尔始终坚持创名牌而非代工的高质量发展之道,并在互联网时代首创人单合一模式,终结了中国企业学习借鉴西方管理模式的现状,向海外输出中国模式、中国方案。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也是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
2010年前后,我国制造业占世界的比重高达19.8%,居世界第一。据欧睿国际统计,中国白色家电产量占全球的49.1%,在海外中国品牌占2.8%。这也间接导致中国的家电品牌在全球被外媒提及、专家报道及企业发声的频率很低,大多数被冠以“MADE IN CHINA”。
但是,以海尔为代表的自主创牌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不同,海尔在海外还被叫做“海尔”。 在欧睿国际统计中,上述2.8%中,海尔品牌包揽86.5%,改变西方国家对中国制造山寨和廉价的刻板印象。海尔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白电第一品牌,并收购GEA、FPA、三洋等家电品牌,构筑全球品牌矩阵。这得益于海尔一直坚持“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其自主品牌遍布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很多消费者已经把海尔当作本土化的品牌。
这与海尔一直坚持走创名牌而非代工的高质量国际化发展之道密切相关。上世纪90年代,很多企业响应号召“走出去”,但出去之后发现非常困难,又退回来继续做定牌。海尔则在“下棋找高手、先难后易”的策略下先找“硬骨头啃”。1990年海尔向欧洲出口了第一批冰箱,目标选择了堪称全世界冰箱水平最高的德国。一番PK盲选之后,德国经销商选中了海尔。在同样策略的指导下,1999年,海尔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工业园。只看当时,海尔到美国去设厂肯定没有成本优势,但从今天来看,这无疑是个高度前瞻的、正确的决定,今天海尔满足美国当地消费者需求正是依托于美国南卡的海尔工厂。
在“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12年,海尔收购三洋电机在日本、东南亚的洗衣机、冰箱等多项业务,成功实现了跨文化融合;之后,海尔还成功并购新西兰高端家电品牌斐雪派克(Fisher&Paykel)。2016年1月15日,海尔整合了GE家电业务,成为海尔国际化征途中历史性的一笔。
根据凯度华通明略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Going Global)研究显示,在家电品牌中,海尔依托“人单合一”模式较早布局全球化且一开始就选择了海外创牌的道路,因而在海外用户中熟悉程度最高,海信、TCL、美的紧随其后。
如今,中国家电企业步步逆袭欧美,全球化转型已初具成果。但不管是根据Google客观的影响力排序,还是欧睿国际等的市场数据,只有坚持在海外自主创牌才能在全球走更远。
海尔坚持创牌,为创造中国模式奠定了基础。因为坚持品牌的过程中,海尔始终围绕的是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这也就为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提出提供了可能。
最近,加拿大《毅伟商业期刊》编辑托马斯·沃森到访海尔,他表示,目前西方管理真的应该看看东方的管理智慧,海尔人单合一模式是超越硅谷模式的。
2017年早些时候,斯坦福大学讲师、前白宫政策顾问埃米·威尔金森到访海尔,通过3天的交流访问,威尔金森高度肯定“人单合一”模式,并认为“人单合一”模式值得西方企业借鉴。而在更早些时候,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克里斯蒂安·布施教授认为“海尔模式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社会模式”。战略管理大师加里·哈默也评价海尔,“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公司,我们需要向他们学习。”2017年,哈默教授将海尔案例写进他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里,向西方企业管理者介绍海尔模式。
海尔坚持创牌,为创造中国模式奠定了基础。因为坚持品牌的过程中,海尔始终围绕的是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这也就为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提出提供了可能。
2005年9月20日,海尔首创的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人单合一”正式诞生。经过12年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探索、迭代,已经成功在海尔及海外市场落地生根。有望成为工业革命以来,继福特模式、丰田模式之后,第三次划时代变革的引领者。
“零距离” “去中心化”和 “去中介化”的时代特征颠覆了我们曾经的认知,包括传统的管理理论。但新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管理理论尚未形成这是大时代交给世界的新命题。
海尔给出的答案是:人单合一。
海尔依托“人单合一”模式较早布局、整合海外市场,让海尔的品牌在海外落地生根。
“人单合一”的模式终结了中国企业学习借鉴西方管理模式的现状,向海外输出中国模式、中国方案。
这其中,尤为值得推荐的是收购并整合GEA的案例。
作为美国家电领域独树一帜的开放众创平台,First Build因创新而生。随着GE Appliances在2016年6月加入海尔大家庭,First Build也成为海尔的一部分。
First Build众筹创新的思路与海尔让用户全流程参与的思路一致,于是,海尔坚定了用“人单合一”模式理论来进行创新探索实践。与当时集中软件创新的硅谷相比,海尔希望将美国的研发优势与中国的制造优势相结合,把FirstBuild打造成“硬件创新的硅谷”。
在人单合一模式的推动下,FirstBuild完成了从企业直接投资到开放链接社会资源的升级,打破各种文化、政治方面的限制,实现全球资源协同。同时,在“人单合一”薪酬制度的指导下,First Build允许GEA工程师抢单跟投成为创业合伙人。从最初的定量工资制度,到现在的根据员工价值创造来分成,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被大大激活。如今,在First Build,每一个员工都希望加入FirstBuild成为“创客”。这些创客不仅为平台吸纳了更多资源,还不断突破平台的销售模式,打破原来仅通过众筹网站Indiegogo发售的模式,First Build创客团队正在计划新建三条覆盖线上、线下的市场渠道,彻底突破原来平台产品只能小批量生产的市场禁锢,创造更大市场空间。在海尔这个大平台上,他们更是找到了众创汇和HOPE这样志同道合的创新组织,相互分享经验,建立业务合作,共同创造更大的用户价值。
海尔可以在2018年率先引爆,成为全球首个在物联网领域引爆的企业。能够引爆的基础在于海尔坚定不移地推行人单合一模式。
物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专家认为2019年将是物联网引爆的一年。而张瑞敏认为,海尔可以在2018年率先引爆,成为全球首个在物联网领域引爆的企业。能够引爆的基础在于海尔坚定不移地推行人单合一模式。新时代放大了用户话语权,企业必须从以产品为导向转为以用户为导向,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在物联网时代,企业必须变成共创共赢的生态圈,让用户和利益攸关方都参与进来,共同创造价值,传递价值,竞争力体现在你拥有多少终身用户。
“海尔通过践行人单合一模式,打破企业边界,让企业能够零距离与用户面对面,让供给方和需求方同在一个平台上交互,并通过连接全球资源快速满足用户需求,建立共创共享的生态系统,既可以创造价值,也可以传递价值。”张瑞敏表示,“生态圈创造价值的方式是共创,利益相关方和用户在一个生态圈中共同创造价值,不是传统的价值链,而是价值矩阵。生态圈传递价值的方式是共赢共享,相关各方都得益,而不是零和博弈。
(文章来源:《商学院》杂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