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和指挥还有一个共同点——要借助他人来实现自己目标,就算再不满意,也不能越俎代庖。
指挥“管理”乐团,首先靠的是对作品的理解。统一认识很重要——就算是最为人熟知的莫扎特贝多芬,也是人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在这里,只有指挥的理解是唯一的权威。
诠释作品,并帮助乐手们提升对音乐理解层次,还能提高乐团的整体水平——这是指挥家管理乐团最重要的武器,就像最成功的管理者,总是把统一员工对工作的理解放在管理的第一位。
一个乐团五大器乐组,几十种乐器,指挥当然不会什么都懂,遇上刺头乐手,就是不按你的意思来,这是最考虑指挥管理能力的时候。
水至清则无鱼,自由是人的天性,员工对于任何管理都有一种本能的对抗。只有恰到好处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
当你对钱产生拥有感时,你就不能理性地面对“花钱”这件事。
穷人的钱是用来维持生计的,所以穷人常常对钱有“拥有感”,就产生了“禀赋效应”——花100元钱的痛苦大于得到100元商品的快乐;喜欢的东西没货了,竟然如释重负地松一口气。
而富人相反,他们的钱是用来“钱生钱”的,不停地进进出出,不能不会有“禀赋效应”的心理负担。
钱这个东西,一旦停止流动,就会迅速贬值。所以这个世界往往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同样,在做生意的新手眼中,商品和钱,是两样东西,卖得不好的商品,你让他打个折就像割自己的肉。
但在生意老手看来,它们都是财富的不同形态。所以他们更注重资金周转速度,该清仓甩卖时,毫不犹豫。
用一句老话说:钱只有被用掉了,你才拥有了它的真实价值。
目标管理是我们最常用的手段,习惯好的人,前一天晚上就计划好,今天要写完那份报告,再打五个客户电话,等等。
假如你今天效率奇高,到下午四点就完成了全天的目标。此时,你虽然如释重负,但理性尚存,脑中好像有一个小人在说:下班还早,不如把明天的任务也完成一部分吧。
但立刻就有另一个小人跳出来:明天的事急什么,好不容易提前完成工作,要注意劳逸结合啊。
虽然有一点不安,你还是开启了“假性上班”模式,看看微博,逛逛知乎,一个多小时飞也似地过去了。
目标管理的本意是让我们更好地控制任务完成情况,但此时,它反而牺牲了效率。
我们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神奇的化学反应,让我们再也不肯往前多走一步了呢?
如果贾府未被抄家,是否还能继续支撑下去?
不妨按书中提供的线索分析一下贾府的收支情况。
贾家的主要收入是地租和房租,主要开支是家庭成员和佣人的生活开支。地租和房租的好处是风险小,非常稳定;但缺点也很明显,在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增长非常缓慢。
贾家从第一代开始,官就越做越小,又缺乏商业人才,估计这几十年收入增长很小。
而另一方面,家庭开支却随着人口迅速增长。
收入不变,人口猛增,福利标准又下不来,只能变卖资产,家族渐渐变成空架子,这不是能力和道德的问题,而是马尔萨斯人口危机的贾府版,是农耕时代贵族大家族必然的结局。
过去解决危机的方法就是分家,用新家庭摆脱老传统,加强活力,大家各自想办法,只要有一支能存活,家族的香火就能延续(比如贾兰一脉)。
这就是过去没有阶层固化,而是“富不过三代”的原因。
(文章来源:人神共奋)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