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冗杂的互联网环境下,综艺节目依然是获得年轻人关注度的重要流量入口。从《中国有嘻哈》、《偶像练习生》到《创造 101》、《这!就是街舞》,现象级综艺将本属于年轻圈层的文化现象推向了大众舞台,2017 年播出的《吐槽大会》也是其中之一。
在新颖的内容策划、明星嘉宾和平台流量助推下,《吐槽大会》火了。“有态度的吐槽和自嘲”作为节目特色,培养了一批脱口秀粉丝。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前三季累计收获了超过 56 亿次播放量,多期节目播放量突破 2 亿,位居同期网综播放量排行榜 TOP1。与此同时,把“人间不值得”挂在嘴边的李诞也火了,还有和他一起讲段子的脱口秀小伙伴们。
从 2012 年出任《今晚 80 后脱口秀》节目的编剧,到做王自健口中的“蛋蛋”,再到 2014 年参与创立笑果文化,要把带给众人欢乐的脱口秀当做一项事业,李诞一直以创作者的身份身居幕后。直到 2017 年的《吐槽大会》大热后,内心住着诗和远方的李诞和他所属的笑果文化走向台前,并且正在脱口秀引领综艺新风向。同时,从线上到线下探索一条年轻态喜剧的生态链。
要成为产业型公司,仅仅依靠爆款节目无法持续。笑果文化希望深耕喜剧产业链,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以内容撬动产业裂变升级,将年轻态喜剧赋能更多消费场景。其中,今年笑果文化还将与“草莓音乐节”的摩登天空合作,孵化中国首个喜剧生活节 IP。
从网络综艺到喜剧产业链布局,从线上吐槽明星到线下跨界音乐,笑果文化是如何一步步挖掘年轻人的娱乐需求,如何通过“吐槽“打开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又对年轻态喜剧的成长环境有怎样的认知?《商学院》记者联系采访了笑果文化品牌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喜剧,是每个时代的刚需,所以这件事儿一定是很有市场的。”
在 2018 年 年 底 上 线 的 第 三 季《 吐 槽 大 会》 的Slogan,从前两季的“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改成“吐槽,一种年轻的沟通方式”。
“吐槽之所以能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是想让大家用更为轻松、简单的方式进行沟通,这种沟通方式可以快速打破陌生人之间的交流壁垒,非常高效。”在笑果文化看来,这里的年轻是年轻化、年轻态而不是专指年轻人。
不过,这种不装、自我调侃、自黑型的表达方式被解读为“反精英”的情绪释放。年轻人通过吐槽可以减压一时,但内心或许依然焦虑,依然向往精英式生活方式。在笑果文化看来,脱口秀只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和电影、音乐一样,不存在所谓的精英或者反精英。“我们坚持把这件事儿当作产业来做,是希望向大家传递喜剧中乐观的精神,希望给大家提供一种用喜剧看待世界的角度。”
在《吐槽大会》上可以看到,“吐槽”是一种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幽默表达方式,但处理不当会变成抱怨,而为了吐槽而吐槽,也需要把握好分寸,面对吐槽放松的心态非常重要。
笑果文化解释,《吐槽大会》节目的本质是喜剧脱口秀节目,本质是好笑。“吐槽这件事儿也并非是一种抱怨情绪,而是给大家提供另外一种看世界的角度。”在他看来,年轻态喜剧的核心是与世界和解,希望通过喜剧精神,大家在遇到挫折或者困难的时候都是乐观面对,一笑而过。
不过,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下,要想创作出针砭时弊、令人酣畅淋漓的脱口秀内容,同时输出正能量价值观,考验的是编剧和演员的能力。《吐槽大会》也在寻找吐槽尺度的平衡点。
不可否认,前三季的《吐槽大会》的成功与自带流量和话题的明星嘉宾有重要关系。而爆款综艺往往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进入到第四季的《吐槽大会》是否也会担心优质明星资源减少,观众视觉疲劳,笑点提高?
该负责人解释,在第三季节目中,每一期节目除了邀请像王力宏、杨超越这样高流量的艺人外,还有邀请像王佩瑜老师、姜振宇老师等非娱乐圈的专业人士来到节目当中。“所以其实优质的嘉宾资源一直都有很多。”
关于如何保持节目的新鲜感,笑果文化表示,第一,在内容上,每一季都有新编剧加入,保证内容持续创新;第二,在节目形式上创新,比如第三季节目增加隔屏吐槽,增加了观众参与度和代入感;第三,嘉宾选择上,邀请更多圈层嘉宾,增加话题广度。
据了解第四季《吐槽大会》也将于今年年底上线,是否能获得好口碑还需拭目以待。
在真人秀扎堆的综艺节目中,靠有技巧地“说话”获得如此流量的《吐槽大会》在商业上备受品牌赞助商青睐。
笑果文化 CEO 贺晓曦曾透露第二季《吐槽大会》招商近 3 亿元。数据显示,该节目的核心观众为年轻人群,年龄集中在 30 岁以下,19 至 24 岁人群占比最高达 28.4%。受众的年轻化也吸引了众多希望能占领年轻人市场的品牌青睐,比如前三季的赞助商有京都念慈庵、Vivo、微视、快手、英树等品牌。
在为品牌做整合营销时,不仅通过传统的冠名、植入、定制等多种植入方式,还将品牌产品的特点和笑点深度融合,将品牌信息变成段子,引发观众共鸣。
把原生广告做成“段子”形成“二次传播”是喜剧的优势。据关联信息显示,在笑果文化的营业收入中,《吐槽大会》带来的冠名、植入广告应贡献大部分。
但是,单一依靠广告创收,无法做大盘子,经营风险性较高,同时过量的广告融入也将影响节目品质,比如有观众也吐槽,《吐槽大会》要变成《广告大会》等。
而拥有年轻受众和内容输出能力的笑果文化,希望将年轻人所喜爱的表达方式实现更多商业化可能,深化喜剧产业链布局。
“笑果文化是一家年轻态喜剧的产业公司,我们的完整的产业链就是线上 + 线下。”上述负责人称。
虽然试水综艺成功,但是笑果文化的野心却不仅仅止步于做一家内容制作公司。
据了解,笑果文化成立之初是做线下脱口秀演出,但是,为了快速向大众介绍脱口秀文化,走了线上综艺这条路,因为这样会更高效。而爆款综艺确实极大拓展了脱口秀表演受众,可谓实现“出圈”。
布局喜剧产业链意味着打通从人才培养,到线上和线下的表演通道,并且开拓更多商业化场景。其实,脱口秀在美国本身就是一种线下表演方式,但是,中国线下的脱口秀表演市场还很不发达。这与中国人对脱口秀这种开放式调侃的表达方式接受度还较低,以及缺乏优秀脱口秀演员有关。
谈及为什么坚持线下脱口秀市场,对方表示,第一,脱口秀像相声一样,不管通过哪种媒介手段传播都会一定程度削弱语言表达中的笑点。在现场才能近距离感受脱口秀文化的魅力。第二,公司一直在尝试线下消费场景,将年轻态喜剧打造成为全新生活方式,把年轻态喜剧元素融入到生活。
不过,习惯了线上免费观看脱口秀节目的观众是否乐意在线下买单呢?笑果文化对于这点显得非常自信。“只要是热爱脱口秀的人,在线上看完节目后,肯定都想要到线下看演出,而且不是为了看李诞看庞博,他们就是为了沉浸式地感受脱口秀文化这件事本身。”据该负责人表示,根据目前的反馈,线下演出的复购率较高,并且还会带朋友来看。
除了布局线下演出市场,进行更多商业化跨界合作也是将喜剧融入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的途径。
一些新锐品牌希望通过“吐槽”这种方式来表现品牌不装、不做作的态度,以期赢得年轻人的好感。
在 2018 年,笑果文化为新能源汽车公司定制了《威马神吐槽》版本的新车发布会。这被认为是一次向产业公司拓展的尝试,打造爆款产品的 IP 产业链。
“年轻人喜欢潮酷的东西,并且喜欢直接的表达,只要是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必定是认可的。”该负责人解释。
在笑果文化看来,与品牌方之间的合作,既是借助双方共同影响力,扩大年轻态喜剧的影响力,打破现有的圈层,同时也是打造年轻态喜剧这种全新生活方式的途径。比如,笑果文化会和大丸百货合作,做了一场关于脱口秀演员内心世界的展览。
为了开拓喜剧产业链布局,今年 3 月,笑果文化和摩登天空发布消息,两家将合作打造集美食、喜剧、音乐为一体的喜剧生活节,带给年轻人“音乐 X 脱口秀”的全新生活方式体验。除了结合线上综艺流量,并行 4场以草莓音乐节为主的脱口秀合作表演形式。
摩登天空作为一家业务多元的音乐厂牌,有着“逆”“潮”“年轻”基因,旗下的“草莓音乐节”也主打“年轻,多元,新锐,艺术,时尚”为核心的生活方式概念。为何今年会选择将潮流基因拓展至“喜剧”领域?
关于这次合作,《商学院》记者采访了摩登天空负责该项目的鹿鸣总监。他表示,“喜剧”这个词比较大,摩登天空主要是比较认可脱口秀这种形态,因为这是中国年轻一代的表达沟通方式。在他看来,喜欢脱口秀和喜欢音乐的人有重叠,但又各自不同。现在项目还处于非常早期阶段,对双方都是一次“出圈”行动。
与一次性的跨界合作不同,摩登天空认为合作本身具备商业逻辑和商业模式,希望能持续做下去。
面对脱口秀表演与摇滚、嘻哈、民谣等音乐文化差异性,脱口秀表演制造的气氛与音乐会现场的气氛是否能融洽匹配?
在笑果文化看来,这两种生活方式结合本身就很有趣。脱口秀和音乐都是一种娱乐方式,没有本质区别,两者本身都能制造快乐,可以极高调动观众积极性。据他称,此前笑果文化已经把脱口秀入驻到很多音乐生活节,比如音乐创意生活节“简单生活节”。
“人间不值得”的完整版本是“开心点吧朋友们,人间不值得”。对于依然在负重前行的年轻人,脱口秀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正成为一种刚需。但是,他们是否会为了开心一点,像为演唱会买单一样为脱口秀演出买单呢?这还需要看操盘者如何创造更多令人愉悦的消费场景。对于笑果文化来说,要讲好喜剧产业链的故事还在不断探索中。
(文章来源:商学院杂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