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三巨头竞逐互联网下半场

CBC2018年期刊VOL51 2019-06-28 1757 0
在影视行业日子普遍难过的当下,视频平台也面临着不小压力。

视频三巨头竞逐互联网下半场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三大视频平台的总付费用户数已经超过2亿,相比过去已经有了大幅的提升,但无论是整体用户数还是付费用户数短期内很难再有大幅的增长。

 

当增量用户很难有显著增长,如何在存量用户身上挖掘更大的商业价值成为关键。记者注意到,分账网剧、短剧、互动剧、互动电影、网络电影的季播模式,以及平台与制作公司不同的合作方式,这些都成为2019年视频平台尝试的方向。并且,to C模式被提及的频次越来越高,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在内容层面作出创新,吸引并留住用户。

 

用户增速下滑


视频行业在过去几年迅猛发展。目前全网在线视频用户数已经突破6亿,截至2019年3月底,腾讯视频付费用户数达到8900万,爱奇艺付费用户数达到9680万,但数据繁荣背后仍存隐忧。

 

腾讯视频副总裁、企鹅影视CEO孙忠怀在5月21日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表示,从会员增长来看,从4300万增长到8200万,腾讯视频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但最近半年的增长却只有700万。从日活、月活数据来看,不管是腾讯视频还是其他平台,增长也不再疯狂,趋于稳定。

 

阿里大文娱优酷内容开放平台总经理梁洁表示,目前他们的网络电影业务最大痛点有两个,其中之一是今年初到近期,网络电影观影人群时长,包括去重的观影人次均没有显著增长。

 

梁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有显著增长,其实是相对2017年的增长数据而言,虽然也是在增长,但增长极不明显。”

 

在梁洁看来,短视频目前对长视频的冲击比较明显,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另外跟题材、类型单一也有关,主力的人群在持续消费同样的类型题材已经进入疲劳期,所以迫切需要很多新类型或者创新模式的内容刺激。梁洁认为,关键的点在于内容的可看性和用户时间分配问题,因为内容平台其实都在抢夺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应该好好思考用户的时间去哪了。

 

孙忠怀也得出结论,市场已经日益趋于饱和状态,新用户的获取变得越来越难,留存一个用户也需要付出更高成本,常态化的发展将遇到天花板,竞争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平台压价争议


实际上,在监管趋严和资本撤离等新形势下,平台也在进行新一轮调整。调整之一就是平台购买剧集内容的价格和数量实现双降。

 

在今年3月底举办的雪球中概高峰论坛上,爱奇艺首席内容官兼专业内容业务群总裁王晓晖在演讲中透露,对于友商我们再也不搞军备竞赛了,过去为了抢一个版权,杀红了眼,现在发现这种模式行不通,新媒体版权从每集一千七八百万降到现在的八百万,大部分则是在三四百万。

 

孙忠怀在6月11日的腾讯视频年度发布会上表示,很多制作公司的朋友向其抱怨平台压价的问题,认为是视频平台联手压价,这导致影视公司日子不好过。

 

“我不是太认同,当然大家立场不一样,观点不一样也很正常。”孙忠怀坦言,经过前两年的泡沫挤压,从电视剧和综艺两大市场来看,生产环节中的各个要素的价格已经下降很多。每一个链条的价格都降下来之后,最终的作品价格自然就下降。孙忠怀表示,在整个要素价格全都下降后,大家处于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下,如果某个公司活得不好,不能怪行业和平台,只能怪战斗力不行。

 

灵河文化CEO白一骢对本报记者说,2013年灵河文化在做《暗黑者》这部网剧时单集制作成本大概是电视剧的一半,当时一部比较好的电视剧单集成本在120万元左右,大剧价格在每集150万元到160万元之间,这样的价格稳定了很多年,业内其他环节的基本价格都有参考性,比如说演员、导演、编剧、剧组的价格都确定在一个范围。

 

记者了解到,2015年到2016年,互联网平台为了抢占更多版权通过提价的策略收片。于是在市场扩张期,演员片酬暴增,导演、编剧以及剧组工作人员的价格都上涨。如今,片方习惯了高价,有些接受不了当前限价。但是白一骢认为,限价实际上是行业慢慢回归冷静。

 

言溪互娱联合创始人司首联向记者分析了版权剧价格下降的原因。他表示过去影视行业的各个工种片酬高涨,与视频平台高价采购内容是有关联的。2016年是转折点,互联网进入下半场,视频平台过了烧钱抢用户的阶段,此前视频平台通过较高的采购价格来锁定头部内容,从而获取流量,实现用户习惯的迁移。互联网下半场人口红利不再凸显,2018年到2019年平台开始削减成本,要将既有的用户价值最大化。

 

如何破局?


在剧集限价、限量的情况下,制作方面临着新的生存困境,而用户增长陷入瓶颈,平台也在探索新的模式。

 

分账剧在2016年由爱奇艺首次提出,今年在业内被屡屡提及。司首联对记者表示,2018年开始由于政策调控,包括税收、限定演员片酬、限制题材,导致影视行业所有的公司都受到影响,且越大的公司越大体量的项目可能受到的影响越大。而相对来说,中小体量的分账剧风险要小一些。目前,华策、慈文等头部的剧集公司都已经开始启动分账剧的项目。

 

而从今年各个平台发布的剧集片单来看,大剧的数量以及体量都受到了影响。“高成本的大剧少了,要靠分账剧来补,这是平台分账剧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提升的一个基本逻辑。”司首联说道。

 

白一骢表示,制作公司也在思考下一步如何做,未来最重要的是看会员能不能对单一内容付费。“如果把过去所有靠剧拉来的会员转化成付费用户,我们的收益是远高于现在直接销售收益的。因为我们做的剧拉动会员效果比较好,即使是会员转化不是特别好的剧,也能回本。”

 

白一骢认为,对平台而言,单片付费降低了平台的购片成本,原本买一部大的版权剧成本高,现在分账剧平台用较低的价格(基本是成本价)来跟片方合作,片方舍去眼前的利润,后续大家一起进行分账。

 

记者了解到,在此前的版权剧、定制剧的模式下,制作方更多是to B的思维,这种思维下,片方做内容就是投平台所好,做平台认可的东西。某部剧火了之后,都一窝蜂地做这个类型的剧,这导致了题材的单一,普遍缺乏创新。

 

“国内影视公司太多,大部分生存不好,想要活下去,只能走最稳妥的路,就是想方设法地知道平台到底现在想要什么,投其所好去做东西,这是to B思维。”白一骢表示,在to B思维模式下,平台在评估剧集时,为了稳妥,一般对于单个的项目都需要与过去的题材进行对标,如果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找不到对标,那评估的分数就上不去。

 

“淘宝的成功,以及很多文学网站的成功,是靠to C来支撑的,而目前视频网站还是toB模式,什么时候将to B业务产品化、交给用户去选择,可以去做更细分的市场,互联网影视才转型完成。”白一骢说道。

 

梁洁对记者表示,目前长视频还是平台最大的优势,所以更多的还是需要做一些长视频端的尝试,比如说现在三大平台都开始针对短剧、互动剧、互动电影做一些尝试。“但凡有一些这样的手段和机会去抓住用户的话都会去做。”他说道。

 

(马秀岚 吴可仲 中国经营报)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起底斗鱼直播抽奖内幕:暗藏“赌”影

    下一篇:万色城登陆港股“搁浅”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