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希腊所欠IMF抒困债务16亿欧元到期未能偿还,从而在理论上陷入“国家破产”状态。希腊的债务包袱已到了既背不动、又还不起、还赖不掉的地步,总公共债务高达约3150亿欧元,相当于年GDP的175%,其中仅“三驾马车”(IMF、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 提供的各种贷款,总额就高达2267亿欧元。
2010年5月“三驾马车”达成总额7500亿欧元希腊抒困计划时,“三家分肥”的结果是欧盟委员会600亿欧元,欧洲央行4400亿欧元,IMF2500亿欧元,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部分按各成员国所占股份份额分摊,中国当时在IMF中占3.72%的份额,中国摊到手的希腊主权债务约为93亿欧元,如果算上中国购买IMF债券、又被IMF挪用为希腊抒困的资金,总金额还会再高一些。
2009年11月时,希腊前总理帕潘德里欧和当初曾一手把希腊“包装”进欧元区的美国投行高盛CEO柯恩一起出席了一次冷餐会,目的是由高盛牵线搭桥,帮助当时刚刚上台不久的泛希社运党政府向中国推销希腊主权债券。高盛和希腊政府看中了外汇储量跃居世界第一的中国政府和SAFE,不过中国政府和SAFE并不想当“活雷锋”。在2009年底、2010年初,“中国外储收购希腊主权债券”的传闻虽然甚嚣尘上,却几乎都是希腊和高盛方面一头热。这种热火朝天的传闻很快戛然而止,有知情者向国外媒体透露,中国方面提出需要“有力的担保”,即收购希腊国民银行(NBG)的战略性股权。NBG是希腊最重要的国有商业银行,希腊财政部当然不敢拍这个板,只得顾左右而言他。
齐普拉斯政府上台后和“三驾马车”关系紧张,更多次公开放话,声称要绕过“三驾马车”,直接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大金主”洽谈金融合作事宜,这其中当然也涉及推销主权债券。
但包括中国在内的“推销对象”或装聋作哑或官样文章,原因自然是抒困效果不佳、新政府屡屡出尔反尔。以中国而言,对希腊项目最大的投资,是2008年中远集团和希腊政府以33亿欧元换取比雷埃夫斯港2、3号集装箱码头35年经营权,并投资6.2亿欧元帮助港口改扩建的项目。
2014年11月,中远集团和比雷埃夫斯港务局又签署协议,追加投资2.3亿欧元。但这个原本最“双赢”的合作项目,2015年1月27日齐普拉斯内阁组建当天被新政府宣布取消,虽然后来因实在走投无路又收回成命。
2014年6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希腊,两国签署了价值总计高达46亿美元的贸易与投资协议,但比雷埃夫斯港项目就占据“大头”,其余则包括中国复兴60亿欧元压电机厂改扩建等重大基建项目合作。
(陶短房)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