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笑颜 石丹
ID:BMR200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019年,在经历了央视3.15曝光 “714高炮”,数据公司几乎全面清理、暴力催收遭到严打......等问题之后,消费金融公司严重受挫。
然而,日前,消费金融公司成为金融投诉重灾区,而高利贷、砍头息、暴力催收等问题仍屡禁不止。
据聚投诉显示,截至3月20日10:00,关于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苏宁消费金融”)的投诉高达1109个,投诉内容涉及高利贷、砍头息、暴力催收、骚扰家人、恐吓威胁等,其中大多为恶性催收。而在疫情当下,目前,对苏宁消费金融的投诉中还出现了延期还款申请未通过、未消除逾期纪录等情况。根据聚投诉的数据显示,2月第二周其投诉量出现了“猛增”。
近日,全国各地开始有序复工,然而疫情之下,各行各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消费金融也不例外。受疫情冲击,短期内催收机构开工受限,催收能力下降对消费贷款回款的影响较大。
一面是金融机构的帮扶政策推出,一面是用户还款难的问题未解。疫情的出现对受挫后的消费金融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疫情下的消费金融公司如何自救?
针对投诉、延期还款及逾期信用记录政策未能落地情况、疫情对公司及ABS的影响、应对措施、风控系统建设、公司业务、融资情况、复工复产等事项,《商学院》记者向苏宁消费金融方面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苏宁消费金融遭投诉,疫区延期还款难落地
据聚投诉显示,截至3月20日10:00,关于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苏宁消费金融”)的投诉高达1109个,投诉内容涉及高利贷、砍头息、暴力催收、骚扰家人、恐吓威胁等,其中大多为恶性催收。根据聚投诉的数据显示,2月第二周其投诉量出现了“猛增”。
而在疫情当下,目前,对苏宁消费金融的投诉中还出现了延期还款申请未通过、未消除逾期纪录等情况。
日前,吴先生、赵先生等多位人士均表示因为隔离和封城,无法提供苏宁消费金融对于疫区延期还款的证明文件,屡次协商未果后已开始计入罚息。
从行业来看,在聚投诉平台上,截止3月20日早间,输入“疫情”+“还款”可得到一万条信息,内容大同小异,基本都是借款人以受疫情影响为由要求延迟还款,而平台则继续催收。
事实上,此前的1月31日,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 ,其中第十四条对贷款逾期的部分人士征信上报重新做了安排。
文件要求,合理调整逾期信用记录报送,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和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经接入机构认定,相关逾期贷款可不作逾期记录报送,已报送的予以调整。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企业,可依调整后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
当前,金融信贷政策在疫情期间也面临着“落地难”的困局。据了解,虽然已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制定了差异化信贷政策,对湖北及非湖北地区用户差异化豁免罚息、罚金,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如,2月6日,苏宁消费金融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公告称:“针对此次疫情,苏宁消费金融特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对疫情影响的个人实施差异化关怀政策。”
资料来源:苏宁消费金融公众微信号
不过,政策在具体执行上却仍存在缺位。
虽然很多公司出台了不少对湖北疫区的政策,但却面临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用户还款意愿降低,甚至出现个别用户无故恶意逃废债的现象;同时,在疫情严重的湖北地区,一些消费金融公司要求用户提供单位所开的工资流水证明、延迟复工通知等,部分消费金融的用户也因申请延期程序复杂、隔离期间不能出门而无法拿到相关证明享受优惠政策。
对此,接近多家消费金融公司的第三方风控人士表示:“虽然看上去是可能出现的,但无法判定现实是不是这样的情况,或者说是个例还是普遍无法知晓。据我了解,消金公司,尤其是线上化程度高的,业务开展时并没那么多材料要提交。正常情况三要素(手机、身份证、姓名)就可以了,有的只要手机号就可以。少数自身风控差的机构当客户违约时,才需要提供这证明那证明的,但是其实并没多大意义。”
实际上,疫情笼罩下的消费金融公司并不容易:一面是金融机构的帮扶政策推出,一面是用户还款难的问题未解。
受疫情影响,消费金融公司的交易成本提高,联合资信金融分析师余淼认为交易成本提高主要体现在疫情期间企业复工晚、到岗率低、人员出行困难等方面。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很多客户的还款能力和意愿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疫情使得消费金融公司催收难度加大 ,进而使得资产质量承压。
余淼认为,交易成本提高主要影响公司展业及对存量业务的催收管理,他表示:“交易成本的提高使消费金融公司线下展业难度加大,无论从尽职调查到线下签约各个流程环节均在效率上有所下降,使业务的开展周期延长。同时,交易成本的提升也加大了催收开展的难度,从而使逾期客户的回收率下降,进而引起资产质量的下行。”
日前,百融云创针对疫情期间信贷行业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相比于2019年春节同期,2020年头部持牌消费金融春节周信贷报告调用量下降10%,但却在节后呈现迅速攀升的趋势,报告指出,疫情主要冲击了线下业务,对于线上业务还有一定正刺激。
然而,对于现存超过300家的中小型网贷平台来说,春节之后的疫情影响仍在继续,2020年节后两周仅恢复到年前的70% 左右,面临着收入减少、坏账增多的严峻形势。
业绩起伏曾遭弃投,疫情或影响盈利能力
此次疫情对消费金融的冲击影响不小,除了贷后管理难度加大,另一更为直接的影响体现在新增停滞。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受疫情影响,消费金融公司的放款量与回款量均有所下降,对企业的现金流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实际上,苏宁消费金融也有自己的难处,其近年来的财务表现并不令人满意。
据接近多家消费金融公司的第三方风控人士表示:“目前,线下受影响的是进项,存量还没明显变化。新贷主要是发行量的影响。”
余淼认为:“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全国消费预计将有较大规模的下行。同时,消费的下降将使消费信贷的融资需求随之下降,进而引起消费金融业务增速放缓甚至业务规模收缩。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业务新增不足直接影响其盈利水平。”
进入2020 年,消费金融公司发行ABS的热情继续高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多家机构发行个人消费贷款类ABS,发行方除银行、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外,还包括小米、360金融等多家金融科技公司,发行量超185亿元。
消费金融ABS走热背后,在上述第三方风控人士看来,一方面,受疫情影响,部分机构因放贷款未能及时收回,流动性吃紧因此需新增融资,“发债能迅速回笼流动性”;另一方面能否发行ABS也是消费金融公司的一种能力体现。
作为苏宁布局金融业务中重要一环的苏宁消费金融,已经于2019年11月成功完成发行首期ABS产品。在此之前,发行过银行间市场ABS的持牌消金公司仅有中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
资料显示,苏宁易购(002024.SZ)直接持有苏宁消费金融49%的股份。据天眼查显示,苏宁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5月,并在当年获得牌照,总部设在南京。其股东包括苏宁云商(为大股东,持股49%)、南京银行(持股15%)、法国巴黎银行个人金融集团、江苏洋河酒厂和先声再康江苏药业(持股16%)等。
据苏宁消费金融官网显示,苏宁消费金融的产品主要包括苏宁易购任性付、苏宁消费金融App、全网通任性付、其他渠道。
资料来源:苏宁消费金融官网
其中,苏宁易购任性付是针对易购门店及线上商城的小额消费贷款产品,App是苏宁消费金融自有平台,全网通任性付是向购买手机且办理电信/联通E座套餐业务的用户发放的一次性支付套餐费用的特定用途贷款,此外,苏宁消金在微信、支付宝、中国电信翼支付等平台开通了渠道。
从其介绍来看,苏宁消费金融对苏宁易购渠道有较大依赖。
2016年11月,苏宁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3亿元增至6亿元。不过,南京银行并未参与此次苏宁消费金融增资事宜。此后,苏宁消费金融再未获得增资。
事实上,对比发行ABS的资格,苏宁消费金融披露的财务数据却没有排名前列。
从其历史业绩来看,苏宁消费金融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累计亏损2.51亿元。其中,2016年苏宁消金营收为1.06亿元,净亏损1.89亿元。尽管苏宁消费金融2017年营业收入3.83亿元,净利润2.17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不过,2018年成绩却大幅下滑。2018年全年,苏宁消金营收为7.14亿元,净利润4531万元,虽然同比2017年营收提升近一倍,但净利润却下滑了79%。
2019年又加重这一态势。据苏宁易购2019年中报显示,报告期内,苏宁消费金融营业收入2.26亿,净亏损1.96亿,在公布半年报的19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里排名倒数第二,仅好于华融消费金融公司。
2019年,云南红塔银行参股苏宁消费金融获批。苏宁消费金融前任总经理陈鸣在2018年任期届满后回到南京银行后,总经理一职已由苏宁消费金融董事长王琪生代任多时,7月31日,苏宁消费金融总经理刘锋任职资格获准。截至目前,南京银行尚持有苏宁消金15%股份。
此前有媒体报道,苏宁消费金融本计划2018年再次增资,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股东,导致计划落空。事实上,由于苏宁消费金融2018年业绩不佳,业务规模增速下降,资本充足率或已很高,这对其增资扩张规模也是一大限制。
在经历了多次融资失败后,2019年11月12日,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首期ABS产品。
据了解,苏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的“苏享盈2019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是以其持有的4.83亿元个人消费信用贷款债权组成资产池,委托安徽国元信托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并以信托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流支付资产支持证券的本金和收益。
发行说明书指出,苏宁消费金融自主发放小额分散的个人消费贷款的主要业务和产品类型按贷款支付方式分,可以分为受托支付和自主支付两大类。其中,受托支付主要为苏宁易购苏宁生态圈的消费场景,包括家用电器、3C产品日常消费品;自主支付主要为苏宁生态圈之外、受托支付方式未覆盖到的消费场景,包括家装、旅游、教育分期其他日用消费等。
此次入池的基础资产全部为受托支付方式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其中,36.65%的贷款用途为家具家电,平均每笔贷款余额2297.35元;36.73%的贷款用途为家用电器,平均每笔贷款余额2299.81元;24.67%的贷款用途是手机数码,平均每笔贷款余额1679.25元。
据上述第三方风控人士表示:“消费贷目前看坏账还没显现,非银机构受到的冲击不算太大。但如果疫情继续影响偿债能力,肯定会对ABS有负面影响。”
联合资信相关报告也指出,新冠疫情引起消金ABS部分底层债务人还款能力下降,道德风险提升,资产池回款存在逾期率上行、回收率下降、回收周期拉长等风险。但资产池回款的负面变化并不必然影响证券的兑付。消金ABS产品通过底层资产的分散性、结构化的设计可以为优先级证券提供信用损失保护。
余淼认为:“从当前形势来看,由于新业务开展受到制约,新资产形成困难对拟发行的ABS及存量循环购买类ABS融资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然而影响程度及方向也与底层资产的场景有一定关联。以线上电商购物融资为场景的资产短期内由于线下购物渠道受限,而存在一定利好,但以旅游等出行场景为主的资产池则受到较大负面影响。此外,由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杠杆倍数较高,且具有较大比例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授信,因此ABS融资受阻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影响有限,而对以消费信贷为主业的非持牌贷款公司影响较为明显。”
疫情之下风控迎考,线上化不具普适性
此次疫情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对于线上、线下消费金融公司的冲击都很大。线下大额消金机构服务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不论从新增获客还是贷后管理均面临冲击。其中,线下人员流动密集的消费场景受到的影响最大,而部分消费金融在线下获客、面签等环节也受到疫情影响。而对于线上消金来说,从获客角度来说压力并不是很大,但贷后管理的压力飙升。
近日,多家持牌消金公司已纷纷采取措施,除了响应监管号召推出了延迟还款期、减免逾期利息等政策之外,或发行ABS融资、开发新项目、线上转型实现开源,或裁员节流,打响了现金流保卫战。
据了解,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当下的风控策略都有所变化,整体呈现收紧状态。
据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很多机构减少新增放贷,按照现在的延迟还款政策,很多贷款不一定能回得来。对于大多数机构而言,在放贷方面会比较谨慎一些。”
他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整个行业目前都开始将线下业务向线上转移,公司之间的竞争正在加剧。另一方面,这次疫情对于各行各业、全国多数地区的影响都很大,一些中小机构很难判断新客户的资质。特别是在此前大数据行业整顿,信息核准变得更难。不少公司在停止向新增客户放贷的同时,寄希望于借助智能催收等产品,尽可能加大回款。”
在他看来,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违约与有没证明材料没关系,他表示:“但是让人出材料也不现实,这些消金公司说到底还是前面风控没做好。”
日前,消费金融公司纷纷高调上线金融科技系统。
余淼表示:“本次疫情所形成的非预期风险事件或将倒逼消费金融公司的渠道多元化发展,促使消费金融公司加大线上业务的开发力度,同时制定更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架构,带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升级。”
然而,线上化以来,目前又有多少家真正实现无接触放款?
疫情之下,线上业务明显利好。经济学博士、现任京东数科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曾公开发文,认为此次疫情暴露出部分行业和企业过度依赖线下服务模式的局限性、敏感性和脆弱性,激励更多市场主体塑造线上化、数字化服务能力。其中,在消费金融行业,线上场景业务集中“爆发”。在疫情影响下,部分消费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生存压力,贷款需求减少,资产质量下滑,原有的线下实体消费、服务类消费等优势场景短期面临较大挑战。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尝试线上化运作,推动线下场景线上化迁移,生鲜电商、在线教育、线上医疗等优质线上场景集中爆发。部分生鲜电商等也在通过跨界消费金融实现业务突围,通过深度运营疫情期间积累的用户资源,获取流量红利,布局新的业务板块和机会。
尽管场景线上化是趋势,但线上线下场景会并存,线上不可能取代线下场景。
据上述接近多家消费金融公司的第三方分析人士表示:“线上和线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和完全不同的需求。如果把消费分为商品类消费和体验式消费的话,商品类消费可以完全线上化,但是体验式消费很难线上化,线下场景还是消费金融特别重要的渠道。”
他认为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做一些线上化的措施,但线上化不具有普适性。他表示:“一般的消费金融公司受到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线上化布局未必会有好的效果。当前,可以思考下疫情过后的市场布局。预计疫情过后会出现短期的消费高峰”他认为或许在大额家电、健身、餐饮、在线学习等场景优先布局会有更多机会,“不做线上肯定没前途,但放弃线下也不是瞬间的事”他补充道。
近年来,苏宁消费金融遭投诉不断,对其来说,如何保障用户的使用感受,还需要提高自身的风控水平,加强贷后管理和监控资金流向,提高资产质量和服务水平。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