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2.0 已来,科大讯飞能否脱颖而出?

2023-04-25 1398 0

ChatGPT 已经成为了扰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势力,其背后的OpenAI团队也因此成为了当下最热门、最受关注的AI公司,在中国AI科技领域,谁又会在这场全球性的科技竞赛中脱颖而出?


文 | 哀佳 石丹

ID | BMR2004


当AI能够写诗、作画、谱曲,甚至能够在模拟律师考试中取得前10%的好成绩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在科学家们不断地努力下,人工智能开始渗透到人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下一代的世界要被彻底改变了。


如今,ChatGPT 已经成为了扰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势力,其背后的OpenAI团队也因此成为了当下最热门、最受关注的AI公司,甚至引发了科技巨头们的深度焦虑。与此同时,一个关键的问题随之而来:在中国AI科技领域,谁会在这场全球性的科技竞赛中脱颖而出?


01

前有讯飞,后有百度  



2023年3月16日,百度科技园K6-挥手点江山报告厅里,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携“文心一言”正式亮相,然而,在这个备受关注的日子里,李彦宏却显得有点不太自信。


发布会上,李彦宏既强调了在这个时间点推出文心一言的紧迫性,也放低身段承认自己“并没有完全ready”,同时他还表明,如果拿文心一言对标ChatGPT甚至ChatGPT-4,这样是不太公平的。


这些复杂的情绪也感染到了股民,发布会当天,百度集团股价闪崩,一度跌超10%。一部分人认为这种“以市场换时间”的方法过于仓促,另一部分人却认为“如果等国内的算法赶上ChatGPT-4再推出,市场就错过了。”


除了文心一言,国内已有多家机构和企业推出了类GPT大模型。2023年2月,小冰公司的ChatGPT应用“小冰链”开启了小范围内测;3月初,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邱锡鹏团队发布类ChatGPT模型MOSS;阿里达摩院类ChatGPT产品已处于内测阶段,京东云将推出产业版ChatGPT——ChatJD……更多大模型也在逐步内测推进中。


实际上,作为在技术、产业上都积累了数十年的老前辈,科大讯飞也是目前国内最被寄予厚望的人工智能领域玩家之一。


科大讯飞副总裁、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聪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明确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科大讯飞已经开始布局类ChatGPT模型,二是科大讯飞为什么有能力把ChatGPT做好。


刘聪表示,科大讯飞计划采用“1+N”架构,将大模型技术应用到行业中去,其中“1”是通用认知智能大模型算法研发及高效训练底座平台,“N”是应用于教育、医疗、人机交互、办公、翻译、工业等多个行业领域的专用大模型版本。据悉,科大讯飞的AI学习机将成为认知智能大模型技术率先落地的产品,预计于2023年5月6日进行产品级发布。


他强调,科大讯飞的优势主要来源于“技术上的优势积累”,一方面是资金投入和研究团队的组建。科大讯飞与中科大合作承建了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另一方面则是核心算法、数据和算力三方面的长期积累。


“科大讯飞在AI领域的布局其实早于百度,做类ChatGPT的模型我们完全可以期待,科大讯飞在技术、资金和数据量三个方面都不缺,但为什么百度先做出来了?因为百度前几十年主要在深耕搜索领域,这和当下ChatGPT的功能有共通之处,而科大讯飞早年主要在语音领域发展,这和文字型的生成模式存在一定差别。但是,当ChatGPT发展到以语音交互形式出现,科大讯飞的优势就突显出来了。”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分析。


02

智能语音赋能



人工智能,通常主要指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音处理、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的总和,而涉足人工智能的企业又可划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个不同层面。


科大讯飞就被划归为技术层企业,同层次的还有发力计算机视觉领域的AI四小龙(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智能语音领域不仅有科大讯飞,还有云知声以及搜狗知音等企业;自然语言处理方向有达观数据、搜狗等企业;知识图谱领域有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机器学习领域有百度、腾讯等企业。


TMT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向《商学院》记者表示,在涉及人工智能的企业中,计算机视觉领域仍是 AI 技术赛道中贡献最大的市场,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对于落地实践的需求上升,可以覆盖广泛场景的智能语音开始成为人工智能的重要赛道。


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中指出,智能语音技术落地分为三类应用场景,首先为以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语音转写为主的垂类应用,随着新冠疫情催化和产业的数智化转型加速,该类语音应用在教育、公安和医疗等领域加速场景落地;其次为消费级智能硬件中加载的语音助手,语音交互入口带来的功能性定位让其随着智能终端的规模扩大具备强需求增长动能;再次为对话机器人产品,形式可为文本机器人、语音机器人和多模态数字人。随着对话机器人产品客服功能的丰富,以及向营销和企业信息服务场景的应用渗透,对话式AI的场景变现能力会逐步增强。 


张书乐表示,总的来看,不管是在To C消费端的智慧生活、智能家居、智慧办公、智能驾驶,还是To B企业端的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客服等多个领域,都会是ChatGPT渴望落地的场景,而相比文字、图片等形态,语音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


譬如文心一言刚发布时,在汽车领域,搭载文心一言技术的量产车型长安逸达也随之公布,同时金融领域的多家券商机构也成为了文心一言的首批生态合作伙伴,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更有温度”的客服解答服务。


那么,拉开科大讯飞与百度及其他企业语音识别的技术差距是什么?


“在机器学习的世界里,真正决定不同机器之间能力差异的就是数据的质量。”张书乐说。


“语音识别率的提升需要有庞大的数据量进行训练,而在教育、医疗、生活、出行等刚需领域,科大讯飞早就躬身入局,先是把便于落地的垂类领域打通,然后进一步收集优质的数据,由此推出的类ChatGPT模型就会有很大不同。”张书乐补充道。


AI 2.0 已来,科大讯飞能否脱颖而出?


03

科大讯飞的千亿布局



2021年2月8日,在科大讯飞举办的年度总结计划大会暨颁奖典礼上,董事长刘庆峰隔着屏幕发出灵魂一问:我们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刘庆峰表示:“两年前我们提出,科大讯飞从人工智能1.0战略进入2.0战略,现在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我们提出了非常清晰的阶段性奋斗目标。一要在人工智能2.0时代达到十亿用户,实现科大讯飞千亿元收入,带动万亿产业生态;二要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导者,并且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中代表中国赢得话语权;三要成为用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的杰出公司,并向着伟大公司迈进。”


在这样的战略目标下,科大讯飞围绕“平台+赛道”的业务布局,以讯飞开放平台为核心,“智慧教育”作为根据地业务,覆盖了城市、医疗、政法、工业、汽车、金融等多个垂直应用场景,形成了面向G/B/C(政府用户/企业用户、个人用户)端的业务发展格局。


以智慧教育领域为例,具体来看,G端业务主要以市县区等区域建设为主体,涵盖面向区域内所有学校及用户的因材施教整体解决方案等;B端业务主要以学校建设为主体,包括校内大数据精准教学、英语听说考试等;C 端业务主要以家长用户群自主购买为主,包括人工智能学习机、个性化学习手册等产品。


对于科大讯飞的布局策略,丁道师分析认为,科大讯飞多产业布局方法是带有试错性质的,只有融入生活的AI,才是可靠可用的AI。早年的科大讯飞是一家完全To B的公司,也比较低调,存在感不高,往往被市场尤其被消费市场所忽视,而后其发力C段业务,下场做了大量的硬件产品,包括阿尔法蛋、讯飞翻译笔、智能录音笔在内的数十款AI产品,且讯飞C端的发力方向,也是基于大众市场最日常、最普通、最频繁的需求,比如儿童对知识的获取,会议达人对会务信息的整理,出国旅游与外国人的沟通等等。


“但是,相比C端业务,B端业务能够更可持续性地赚钱,对于C端消费者来讲,产品可以随时更换,但B端用户的获客门槛高,客户依赖度也比较高,用户一旦做出选择,其被他人抢走的可能性会更低。因此,未来科大讯飞实现千亿元产业的目标,还主要靠B端业务来实现。”丁道师补充道。


04

仍存行业通病



受到ChatGPT概念的影响,自2023年1月16日以来,科大讯飞股价涨幅高达52%,


在科大讯飞的官网上,从今年1月份开始,科大讯飞接受了来自国盛证券、浙商证券、西南证券、招商证券等多家研究机构的调研。


其中,西南证券认为,公司作为国内AI领军企业,在智慧教育、开放平台、消费者业务等支柱领域已构建起“刚需+代差”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叠加多行业AI应用的规模化落地,预计科大讯飞未来几年发展向好。国泰君安预测,科大讯飞2022~2024年将实现营收分别为200.54亿元、275.68亿元、367.91亿元,归母净利5.88亿元、22.17亿元、28.69亿元。所有券商机构观点一致:维持“买入”评级。


从股价方面来看,文心一言发布当天,科大讯飞股价大涨8%,成交额27亿元,股价再创14个月以来新高,总市值达1215亿元。
 

公司市值一路狂飙,但从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上看却是“亏损”。


2023 年1月份,科大讯飞发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上指出,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7亿~6.23亿元,较上年减少约10亿元,同比下降60%~7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92亿~5.38 亿元,较上年减少约 5 亿元,同比下降45%~60%。此外,实现营业收入183.14亿~201.45亿元,同比小幅增长0%~10%。


对于此次业绩下降,科大讯飞方面表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受到新冠疫情反复的影响,其次是2022年在教育、医疗等持续运营型根据地业务的合作平台拓展,新产品研发以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国产化适配等方向新增投入约 8 亿元,这些投入在2022年尚未形成收入,所以对当期经营业绩造成了影响。


此外,《商学院》记者发现,科大讯飞的研发费用从2017年到2021年逐年攀升,分别为5.96亿元、12.63亿元、16.40亿元、22.11亿元、28.30亿元。


除上述因素外,主要影响因素还包括公司持股的三人行、寒武纪、商汤等金融资产因股价波动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约 5.87 亿元。据统计,2022年三人行股价下跌超过22%,寒武纪下跌超过42%,商汤大跌近60%。


针对科大讯飞业绩滑坡,丁道师认为高投入仍是人工智能企业的通病。对于以To B方向为主的企业,时间长才能看出成效,而科大讯飞发力的领域又比较多,这不可避免会带来经营压力。而作为营收的重要支柱,科大讯飞的教育产品和服务却面临毛利率不断走低的问题,这说明从市场竞争层面来看,科大讯飞最重要的教育产品和服务领域,正面临一些压力。


财报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科大讯飞的毛利率分别为51.38%、50.03%、46.02%、45.12%、41.13%、40.12%,已经是连续多年不断下滑。


“现在大部分人工智能触及到的都是消费者的痒点,而不是痛点,还没有解决用户的核心需求,在这种大背景下,随着中国互联网圈的头部玩家纷纷开始加码类ChatGPT技术研发,即便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相较于其他企业有一定的领跑优势,也会随着时间慢慢被稀释掉。”丁道师补充道。


来源 | 《商学院》杂志2023年4月刊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对话ChatGPT:OpenAI 持续引领技术变革之考

    下一篇:万事利的“新丝绸之路”:与AI共舞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