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复“香香们”的栖息地到开展自然教育,沃尔沃集团生态实践再出新策

2024-05-30 383 0

从修复“香香们”的栖息地到开展自然教育,沃尔沃集团生态实践再出新策


文 | 钱丽娜

ID | BMR2004

封面 | 碧峰峡熊猫基地大熊猫,受访者提供


保护大熊猫栖息地是一场艰难的探索旅程,也是一场从保护大熊猫到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


今年5月,沃尔沃集团再度携手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和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在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开启第二期“点碳成林·沃见未来”项目,即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自然教育社区试点项目,旨在以自然教育推动生态保护。


位于四川境内的大相岭山系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保护大熊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第四次熊猫调查,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被分割为33个局域种群,分布在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六大山系中。大相岭山系北接邛崃南连凉山,是南部各大山系大熊猫种群迁移的过渡带。


据专家研究,若一个大熊猫种群数量少于40只,在百年内消失的风险很高。第四次熊猫调查数据显示,大相岭山系60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38只熊猫,分为三个局域小种群,其中最小的种群只有2只,最大的种群只有34只,亟待保护。栖息地破碎化、斑块化给野生大熊猫种群的生存、繁衍带来威胁,也使得基因多样性联接通道存危。


2020 年,沃尔沃集团与SEE基金会启动了为期三年的 “点碳成林·沃见未来”项目。在荥经县内大相岭山系展开大熊猫栖息地景观恢复造林项目。目标是增加栖息地的连通性,增强种群间的相互交流,提高遗传多样性。第二期项目的启动正是为延续和提升第一期项目的成果。


01

自然修复与多方共赢


林地改造的探索实现了人、物种与区域的共赢。


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副主任付明霞复盘了这些年栖息地的修复工作。她说:“退化栖息地的修复首先要对大熊猫的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根据红外相机在野外拍摄到的野生大熊猫的活动情况,发现它们对乔木的依赖性很强,大型乔木可以躲避危险,树洞可以做巢穴,大熊猫在其中育幼,也会利用乔木,把自己的气味信息涂抹在大树上,充当与其他大熊猫和动物信息沟通的桥梁。整体而言,大熊猫偏好上层乔木、下层竹林的栖息地。


在这场跨越三年的绿色之旅中,荥经总站划出300亩实验性地块,沃尔沃集团中国携业务伙伴、员工和总站工作人员于2021年春季开始种植,目标是建造16000株以落叶阔叶树为主的乔木,营造适宜大熊猫生存栖息的环境,同时涵养水源、固土保肥,促进生态系统平衡,为抵消碳排放持续贡献绿色力量。


栖息地恢复并不是简单的栽种树木,而是需要对修复的区域进行长期监测。300亩修复地内,工作人员要布设10个20米×20米的样方进行监测,记录样方内乔木种类、数量、胸径和株高,乔木层郁闭度等信息,监测补栽乔木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竹子的更新状况及动物的利用情况。


付明霞说:“树有种子,把高密度的竹林清开后,树的种子会落在土壤里,有机会萌发,人工种植的树苗是一部分,经过改造之后,原生的树种飘落下来,重新生长出来,又是另外的部分。两种措施对植被恢复的时间长度不等,但最终都有机会长成大树。”


也许300亩对于大熊猫来说面积并不大,一只大熊猫在野外要4平方公里的活动范围。但正是从沃尔沃集团资助的项目开始,为后续修复做了示范。


SEE基金会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项目总监蒋泽银说:“林地改造的探索实现了人、物种与区域的共赢。当地老百姓通过劳务收入、森林管护等方式增加收入,提高了造林和森林经营技能。大熊猫栖息环境逐步改善,促进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增加区域物种多样性。带来了可产生净化空气、水源涵养、固土保肥、固碳制氧的生态效益,给当地大熊猫栖息地恢复树立了典型案例。”


02

绿水青山催生自然教育发展


自然教育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在自然中实践,二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3年,中国发布《自然教育指南》,定义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依托自然资源,通过提供设施和人员服务引导公众亲近自然、认知自然、保护自然的主题性教育过程。


沃尔沃集团中国企业传播副总裁周逸平表示,二期项目是沃尔沃集团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又一次生动实践。该项目将延续和巩固第一期 “点碳成林·沃见未来”大熊猫栖息地景观恢复造林项目成果,通过研发自然教育课程、开展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活动,促进国家公园生态价值转化。


蒋泽银说:“自然教育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在自然中实践,二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在自然中体验、引导的系列方法,让公众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


自然教育是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借鉴了欧美日自然教育的理念,但严格来说,目前没有一个可以完全借鉴的方式,教育体系的设计需要植根于当地的土壤。


蒋泽银介绍说,中国的自然教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是从1994年-2008年,萌芽期是2009年-2013年,2014年之后属于高速发展期。从多年实践来看,自然教育基本上都是由民间主导,发展起来后得到官方认可。


荥经县开展自然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荥经县副县长赵向东以“人间天地皆春色,唯有荥经最婉约”描述该地。荥经地处四川盆地西缘,雅安市中部,幅员面积17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万,是雅西高速上的一颗美丽黑宝石。“黑”是以中国非遗,荥经黑砂为代表的典雅色彩。千年黑砂古意、千年盐道古镇、千年云峰古刹、千年丝路茶道,在岁月深处映衬出神秘而厚重的人文画卷。资源之丰富,使得荥经在自然教育的探索中有更多的可能性。


蒋泽银说,这是国内第一次系统化地对以国家公园为依托的自然教育体系进行尝试,项目为期两年,像大熊猫栖息地修复那样,摸索出实践经验,起到带动引领的作用,使得自然保护、自然教育以及社区发展三者有机结合。这套实践体系包括了三部分内容:一是自然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应用,二是社区的自然教室和野外实践路线,三是相关的培训。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社区宣教负责人张冬玲是“点碳成林·沃见未来”自然教育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在设计教育体系时,她梳理出片区的六大资源:


1. 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荥经有比大熊猫更古老的植物珙桐,当地得以主推“双宝文化”,即珙桐和大熊猫。片区连片的森林面积高达30万亩,是四川省内最大的一个森林。在自然资源的分布中,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有维管植物(极少部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178科736属1931种,国家Ⅰ级3种,国家Ⅱ级56种。脊椎动物5纲31目93科377种,国家Ⅰ级19种,国家Ⅱ级54种。


2. 大熊猫科研价值高。这里是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的重要栖息地和核心分布区;连接邛崃山系和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的重要通道——泥巴山走廊带,也是国内最大的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四川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基地。


3. 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昌都镇不仅拥有360度观景平台牛背山、龙苍沟叠翠溪、天生桥、中国桌山,还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红色资源(胡长保牺牲地)、非遗黑砂、历史文化(古城严道遗址、《何君尊楗阁刻石》)、茶马古道。这些重要的文化均可以结合在自然科普教育中。


4. 交通区位便利。国道 108 线(川云公路)、G5京昆高速贯穿全境。距雅安市45公里,距成都175公里。是成都向南进入西昌、云南等滇缅区域的必经通道。


5. 健全的组织机构。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中级工程师5名,生物学、林学、动物医学等专业背景硕士研究生12人。队伍体系由专业技术人员+专职监测队+护林员+生态管护员共同组成。


6.基础设施良好。基层服务设施、科普宣教中心、自然解说系统逐步完善,接待能力提升。


03

因地制宜,发展自然教育体系


在形成自然教育解说体系的具体实践中,管护总站提出“国家公园+政府+社区+N”多元参与平台的模式。


张冬玲说,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团队提出圈层发展模式,将大熊猫国家公园分为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和外围拓展区。


核心保护区开展大熊猫及其同域物种动态监测、野化放归、栖息地修复、廊道建设等工作;在一般控制区开展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将部分巡护线开放给游客体验,为访客开展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相关的自然教育课程,在自然解说径布设解说牌,提供公益自然教育场所;外围拓展区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科研成果,但是要把这些科研论文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教材、课程,给老师和志愿者使用,推广开去,形成自然教育的解说体系。”张冬玲说。


当前团队工作的重点是培养解说员队伍。现在的解说队伍主要由科研人员、专业机构的老师,以及生态管护员组成,未来的目标是培育志愿者,培育周边的大学生,以及县城里对生态保护有兴趣的老师。


在具体实践中,管护总站还提出“国家公园+政府+社区+N”多元参与平台的模式。


政府的作用是给予政策支持,引导社区参与。社区的职能是设置公益性岗位,吸纳周边社区居民为生态管护员。形成一支懂保护、会经营、有水平的生态导赏员队伍,发挥生态管护员宣传教育、巡山护林、防火预警、增收示范等作用。比如,在龙苍沟镇设置11名人员,依托自然资源发展出生态体验向导、观鸟向导、自然教育引导员。在荥河镇设置4名人员,依托林下经济发展可持续替代生计项目,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生态体验向导。在安靖乡设置3名人员,依托茶马古道文化发展生态体验向导。


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及社区可持续替代生计也是新课题。张冬玲说,目前一是在林中种植中药材。中国科学院山地所、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在荥河镇、牛背山镇合作开展“人工林+药用植物”立体栽培模式研究,依托当地丰富的黄柏、厚朴林,种植铁皮石斛。二是发展中蜂养殖。荥河镇、牛背山镇森林覆盖率高,蜜源植物丰富,与阿拉善天府项目中心合作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可持续替代生计项目。


企业助力中将引进专业运营公司,规范专业运营。为每一位访客建立档案。采用专业运营,设置营地安全官、营地环保官、营地膳食官、点位主理人、营地生态维护专员等岗位,实现“专业落实到技能、责任落实到个人”管理要求。多方参与中广泛征集全国各地青少年开展自然教育、研学、生态体验、农事体验等活动。


外围拓展区的重点是全面推进入口社区建设。依托大熊猫自然教育品牌影响力,推动以熊猫为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五个入口社区建设。比如龙苍沟入口社区逐步成熟,“一廊两线三园N点”项目加快建设,叠翠溪景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貊貊家园(貊貊走廊、貊貊世界、貊貊空间、貊貊学校、貊貊星球,“貊貊”是荥经打造的专属大熊猫形象,大熊猫在古籍里被称为“貘貘”)新业态、新项目初步呈现。安靖入口社区崃麓村入选省级传统村落,大相岭森林古道被评为最美森林古道。荥河入口社区建成岗家山红色教育基地。泗坪入口社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牛背山入口社区牛背山景区正式营业,启动半山小镇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


此外,自然教育体系的规划分为四类,即自然教育课程体系、自然教育解说体系、自然教育课堂体系以及线上科普体系。线上科普体系将实施“感知生态·智慧国家公园”项目,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大脑”,通过国家公园“天空地人” 一体化监测成果,开展线上自然科普教育。


张冬玲说:“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与其他的自然教育有一些差别。自然教育的概念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自然教育涉及所有可利用的自然场域,达到亲近自然、关爱自然的目的。但是国家公园的环境更近自然,资源也更丰富。从定位和目标上来说,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应该属于狭义且更高级别的自然教育。目标是构建起国家公园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同时要传播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保护自然的系列理念。”


在“点碳成林·沃见未来”二期项目的推动下,沃尔沃集团将自然环境、自然社区与自然课堂三者融合,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与活力的自然教育课程,精心打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教育社区。这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宝贵机会,也为沃尔沃集团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们搭建了一个平台,使他们作为自然教育的志愿者,亲身参与其中,发挥产业链和生态的带动作用,共同为守护绿色家园贡献力量。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AI催生新工种,人类或将扮演AI“担保人”?

    下一篇:“乡村CEO”三年探索已见成效,年轻人成乡村创业生力军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