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窃听》:帝国狼烟,不过如此

2015-09-29 6132 2

他是职业情报人,他还是图书馆学专家,其实他是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员、总工程师。


10月20日他将以作家的身份出现在阿里晶读现场,带领我们回到白宫、五角大楼、总统战略情报办公室、美国驻世界各地的情报机构;看总统、国防部官员、商业公司大鳄轮番过招;听追捕萨达姆、猎杀本·拉登背后,社会关系网络分析的强大力量;思美国政界高官在政商两界游走却最终在公民隐私与“国家利益”间难以取舍,一起走进美国情报帝国大厦。


他是情报学专家真溱。


我们相信“阅读改变世界”,想通过“思考使灵魂自由”——这一切正在发生。“阿里·晶读会”正在邀请各行业的巨头、学者,在接下来日子,在不同的城市,他们从各地远道而来,奉上形色不同的盛宴,分享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你的出席和参与将鼓励我们继续成长。欢迎您报名参加这期的晶读会,请【点击这里】了解报名事宜!


“有思想的人才不会孤独。”西德尼说。


延展阅读



《国家窃听》:帝国狼烟,不过如此

《国家窃听》

作者:真溱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真溱:现为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员、总工程师,是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和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图书馆学、情报学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情报学历史、情报政策与情报工作管理、信息处理与信息分析、信息组织和大数据技术。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科技信息工程专业,曾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信息研究学院做访问学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过《撬动地球的力量: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新媒体资源》一书。


时光在不经意的人眼里总是过得很快。正当美国情报“怪才”斯诺登迫于帝国猎爪的追缉而被俄罗斯“收容”余波未了之时,一些媒体又爆出斯先生已经厌恶了俄罗斯“没有人权”的生活,“怀念故土”之情溢于言表。掐指一算,倏忽之间此事过往已两年有余。


如果说斯诺登为我们了解美“帝国情报大厦”打开了一扇窗,新近出版面世的情报界专著《国家窃听》却为我们“登堂入室”打开了大门。唔,这不是一个高深的问题......如果你囧于自己对情报领域的一知半解,而在这扇门口踯足不前就错了。走马观花地翻过书页前半部分,你就会产生一个深刻地印象:原来美国的情报机构既可以是国家战争机器的“发动机”,又可以是政府决策失误(抑或只是一种说词)的“替罪羊”。


《国家窃听》开篇即带我们回顾了自“9·11事件”以后,过去十余年间美国政府“运作情报事业”的史实,并一语中的地指出:在小布什政府“反恐战争”这个大包里,装进去的不仅仅是军事行动,还有各种各样的秘密情报行动;而情报界通过许多秘密的情报监视活动,在适当时机为军事行动披上合理合法的外衣,同时担负着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的“重任”。


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中央情报总监办公室2002年10月炮制的那份“著名”的、有关伊拉克的《国家情报评估报告》,报告的题目相当有杀伤力:“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还在进行中”。当时,在小布什总统召开的“御前会议”上,身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最高管理者,同时兼负协调全美情报力量重任的中央情报总监特内特,亲自为这份评估报告的结论“打气”,并向小布什承诺“这已经是一次 强力灌篮 了”(意指“板上钉钉”)。


报告言之凿凿地宣称萨达姆重建了其导弹和生物武器设施,并且试图用民用幌子掩盖其扩张生化能力的事实。在报告的结尾,对各项伊拉克拥有生化武器的结论注上了“高度可信”的标签。报告出炉的这一刻,似乎已经注定了伊拉克人民将要承受生灵涂炭的厄运,萨达姆政权也将走向万劫不复,因为战争的机器就此启动了!


虽然联合国本着查清事实真相、避免战争的目的,旋即派出伊拉克武器核查小组赴伊开展调查,并于2003年1月27日得出初步调查结论:“尚未发现伊拉克恢复其自20世纪90年代消除的核武器方案”,同时还指出,“核查系统已经就绪,只要伊拉克提供持久积极的合作,数月内就可提供关于伊拉克没有核武器的可信保证。而这几个月应该是对和平有价值的投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一场战争”。然而,国际社会的理性建议却没有压制住美国情报界的鼓动。


2003年3月20日,小布什政府迫不及待地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接下来,世界人民都看到了伊拉克总统及其臣民的狼狈不堪和悲惨结局。但令世人大跌眼镜的是,随着战争的结束,伊拉克被查了个底朝天,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始终没有被找到。小布什政府凭借“莫须有”的情报结论,对另一个主权国家造成侵犯(不客气点讲就是侵略)的事实,必将遭受国际良知的拷问。


然而,谁来当这个“替罪羊”?依然是情报界!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针对骑虎难下的“战争缘由”,小布什“别有用心”地成立了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审查对伊作战的情报失误问题。说他“别有用心”,是因为这个调查委员会成员是小布什亲自任命。所谓的委员会无疑是小布什布下的一盘棋子,其根本任务是撇清他自己对伊战的责任、掩护他全身而退。最后,独立调查委员会得出来一份长篇累牍的报告,在报告的正文之前还附了给总统的“一封信”。信中“沉痛”地宣布:情报界在战前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判断“几乎大错特错”,“这是一次重大的情报失误”。


2008年11月,小布什在离任之际,面对记者还装模作样地说:作为美国总统,自己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就是误信了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实情报,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他甚至说,“我多么希望当时得到的情报不是这样的”。然而,事实真的如小布什说的那样,“自己很无辜”吗?


2008年,一度因为力挺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评估报告被誉为“灌篮总监”的特内特,在其出版的回忆录《风暴中心》中对这一事实进行了驳斥。他指出,这份评估报告跟小布什下决心出兵伊拉克压根儿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早在此前的2002年2月,总统就已经看过第一版对伊作战计划了,而就在那次关于伊拉克评估结论的御前会议召开前半个月,五角大楼就已经下达出兵伊拉克的命令了。在接受《60分钟》采访时,特内特还谈到,副总统切尼在媒体上渲染“灌篮”会议,意在给人一种印象,总统似乎需要他的“灌篮”,才能决定出兵伊拉克。


无论事实多么荒谬,“违心”的美国政府是决不会为伊拉克已故总统萨达姆“鸣冤”、“道歉”了。但美国政府是否也应该反躬自省一下,究竟是哪儿错了?一向被美国大片奉若神灵、神通广大的美国特工在波及战争的“国之大事”面前,也会如此的贪功冒进,宁愿成为被政府摆布的棋子吗?如果事实不是这样,那就说明这个情报机构本身还不够“神”,也同样会“犯诛天大错、撒弥天大谎”?如果这么“神”的机构竟会犯如此严重的错误,那么究竟政府还该不该信它?如果不再相信它,那么还能相信谁呢?究竟要怎么做,才能让它更为可信?


一系列的问题,会让你继续“刨根问底”地读下去。而作者不愧是一个文学上的“导游”高手,即便你是一个“初行的游客”,开篇的故事就足以使你流连忘返。他以引人入胜的笔墨,将高深的“谜药”融入清浅可人的“溪流”,让读者徜徉在跌宕起伏、百转千折的林间小道,情不自尽地欣赏这一幕幕层峦叠嶂、似锦繁花。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饶有兴味地发掘其背后的故事,进而知晓我们平时很难或是压根儿就不敢去触碰的“道理”。


捧着这本散发着魔力的清香的“宝书”,忽而有“误入藕花深处”的惊愕,忽而有“洞穿蝼蚁之穴”的畅达;忽而有“浮云遮望眼”的迷惑,忽而有“不过如此”的了然……“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的,相信每个读者,读完这本书,也基本上逛遍了“帝国情报大厦”的每个角落,一种全新的感觉会油然而生:原来的神秘莫测“不过如此”!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原阿里副总裁阿甘:我如何帮美团打造出一支地推铁军?

    下一篇:周鸿祎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是张小龙这样的人做了微信?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