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思考:如何打造智慧型组织

下一本VOL34 2016-04-21 3825 0

互联网共产主义时代已然来临,垄断正在消亡,分享才是王道。分享经济是新商业浪潮的下一个风口。无处不在的分享经济正在颠覆和变革传统行业,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如何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如何互联网+成为每个企业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内容简介 :


中国品牌第一人李光斗新著《分享经济》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阐述了新时代的企业经营之道,从分享经济、小众品牌,到众销时代来临、爆款产品的打造,以及全网营销的内核,深度剖析企业如何注入互联网+基因,让每个企业都能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飞起来。


互联网世界每一天都在发生变革,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企业想要生存必须实行扁平化和交叉管理。

 

过去在和金融资本高度集中的工厂式生产和规模经济相对抗中,地方性家庭手工业无疑处于劣势。而现在,互联网通过光纤将世界整合,百万生产者和卖家被连接起来,因此改变了整个游戏的规则。面对改变的规则,企业只有采取适用的管理方法才能应对。


集体思考:如何打造智慧型组织

书名:《互联网共享主义:分享经济》

作者:李光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集体思考:如何打造智慧型组织


现代企业的规模日趋庞大,组织越来越臃肿,业务流程也变得越来越冗长,KPI考核越来越精细,但是往往规模巨大、业绩考核严密的企业,却拖着臃肿的身躯举步维艰。这不禁引起人们的思考,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是否有办法让这些尾大不掉的企业重新焕发活力,让企业变身成为智慧型组织?

 

1
扁平化管理


传统企业的内部结构往往是一个紧密的耦合结构,一环扣一环,第一环动之后,要经过层层传导,才能把动能传到最后一环。但是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则是松耦合的结构比较合适。企业内部是一个有机的生态圈,一个大团队里有很多的小团队,信息在里面传导很快,一处有变动,很快会传到每一个角落并产生相应的对策,小团队通过互相碰撞将过时的信息排挤出去,并高效地处理日常的事情。这样的团队架构最重要的就是,不需要等最上层统一发号施令,而是面对市场马上做出相应的应对。


2
汇集员工和消费者之智

 

2015年是小米成立第五周年。在完成第五轮融资后,公司的估值达到450亿美元。根据小米CEO雷军的预测,以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两年间将有机会杀入世界500强—如果雷军的目标真的实现的话,小米将会成为全中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年轻的入驻世界500强企业。

 

小米是拥有超过7 000名员工的大公司。这样一个庞大的团队,每日面对繁杂的业务,是如何保持高效运转的?一家大企业,如何能够效仿小米打造智慧型组织?

 

和很多闷着头一股劲干的企业不一样,小米的团队很注重通过用户的反馈来熟悉和了解产品的详细情况。“把顾客看作上帝”是很多企业的空口号,但在小米这里,是切切实实地在执行。在小米的公司里面,核心创始人团队的每一个人每天必然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花费一个小时回复官方微博的米粉评论,以及收集米粉们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对于小米智能产品的改进和迭代,并非公司内部的一厢情愿,还汇集了公司外千千万万名米粉的集体智慧。

 

根据统计,平均每天每个小米的工程师要回复小米论坛上米粉发出的150张帖,工程师的反馈在每一个帖子会记录着“已收录、正在解决、已解决、已验证”等状态。这些直接来自米粉的反馈,会激起前线员工最直观的感知。米粉的一句表扬的话,能带给前线员工精神上难以言喻的激励;米粉的一句批评和指责,也会让员工产生迫切希望将产品改进的想法。在小米,到处都是用来沟通讲解的白板,员工随时可以在上面解析自己的创意、和同事进行探讨。

 

要打造一个智慧型组织,就意味着公司的每个高管都要成为高级的产品经理,而不只是高高在上跷着二郎腿发号施令的大爷。当前线员工提出一个新点子的时候,高管根据平时每日接收到的信息,能够很快得出这个新点子是否可行的结论。

 

KPI考核是很多传统大企业必备的,但是同时也往往是最拖慢效率、让员工互相踢皮球推诿责任的规则。那么,一家企业是否可以去掉KPI,或者优化KPI的考核形式?


比起单纯地考核员工完成了多少硬性指标,或者单纯考核财务、业绩上有多少提高,从长远来看,员工的活跃程度、顾客的满意程度更为重要。但是这些往往是一些传统企业所忽视的。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智慧型企业应该抱着“客户对产品体验的满意度是唯一标准”这样的想法。根据顾客的抱怨,将产品和用户体验不断迭代,这才是企业真正需要做的。


互联网时代,企业追求的应该是客户满意度。一个智慧型企业可以把最重要的改进产品的工作分给消费者,让他们作为企业的一部分,和消费者一起运营,真正地以集体的智慧来做产品。

 

不过,尽管很多人都知道和粉丝的互动能够对产品进行改进,但是要真正做到和消费者无缝连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建立一个智慧型组织,还有其他很关键的因素。

 

3
聚焦最重要的业务

 

一家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慢慢开展了越来越多的业务,必然使得团队不断增大。但并不是公司越大,业务越复杂,就越能创造出更好的产品。一家企业在创业的时候,即使想做很多事情,面对有限的人力资源,创始人也一定要思前想后,先确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从中着手,然后有限的几个人手都集中精力在这件最重要的事情上。在创业的热情鼓励下,公司的人都很希望能够赶紧做完,好开展其他事情,所以大家就一起用最快的办法把第一件事情做好。


但随着业务的发展,管理者会突然发现,既然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干脆就多增加一些人手好了,那样就可以同时开展好几项业务了—反正现在公司资金有闲余。

 

一家公司想要保持活力,所要做的就是聚焦最重要的业务,一直维持创业团队的规模,只做一家“小而美”公司。

 

还是回到小米的例子,从小米手机到小米手环、智能体重秤,小米跨界涉足了各个领域,面对这样的宽泛经营,有人就会怀疑步子迈得大了,会产生负面影响。但事实上,小米最核心的业务仍旧在三类五款产品上面:手机、平板、电视、盒子、路由器。而其他的产品都是由小米生态链上的合作企业在开发—“少即是多”是小米一向遵循的经营理念。

 

4
拥有像一线产品经理一样的领导

 

想要通过集智、打造智慧型组织来管理团队,作为一个领导者而言,需要:①超乎超人的远见和判断力;②自己是业务高手,并高度参与到业务中去。

 

当领导者完全搞不清楚外面的状况,搞不清企业的核心方向,抱着“广撒网”的心态去做事的时候,就会将企业带入泥沼。在繁重的业务中,挑选最重要的事情,要求领导者有远大的目光和准确的判断能力。有远见的领导者通常只会瞄准风口,只做和风口有关的事情。

 

是否找到一个领域里面的人才,就可以将这一块的业务全部抛给他撒手不管了呢?对于很多企业的一把手而言,答案是“是”。但作为一个企业的一家之主,自己都不参与到具体的业务中去,下面的人又怎么会有热情参与?

 

一个公司的高层对新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就算新业务开展下去,将所有人才都放在这块业务上,也是无法将产品做到极致的。


面对更加挑剔的消费者,现代企业的高层不但要参与产品研发过程,还要参与到和用户的互动中去。管理者和业务负责人的身份是合二为一的,只有这样才能将目标一直对准企业和用户。

 

在互联网和企业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企业需要做的不仅仅是闷着头做产品,而是全方位产销一体化,也就是参与经济—消费者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去,和一线员工、企业高管一起尽心尽力地打造极致的产品。


将精力都集中在产品上,在管理上采取轻管理的模式,力求省去一切不必要的负担,通过简单的组织架构将整个公司连接起来。重视消费者的意见并让他们的呼声第一时间传到最上层,这样才能真正借助集体智慧,打造智慧型组织。


(文章作者:李光斗)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年轻人都想去的奇葩公司——诞生在巴西的塞氏企业

    下一篇: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还是形成不了主见?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