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革命过后,还有什么值得人类沾沾自喜?

下一本VOL38 2016-05-20 3741 0

三次革命过后,还有什么是值得人类沾沾自喜的吗?法国哲学家、神学家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曾有一个富有诗意的提议。在一篇著名的论述中,他这样写道:


人不过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然而,这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于死命了。


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终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考。正是由于思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


三次革命过后,还有什么值得人类沾沾自喜?


几个世纪以后,我们之前所经历过的三次革命仍丝毫不能撼动对帕斯卡的“思考的尊严”。人们仍可以坚持一个观点,那就是,人类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并不仅仅体现在天文学、生物学和清晰的意识上,更体现在高级的思考能力上。


这似乎是维护人类在宇宙中之优越性的一道底线。虽然从古至今“智能”一词的含义都非常模糊,甚至难以对它下定义,但是我们依然自信地球上没有什么物种比人类更聪明。只要是和智力思考有关的任务,人类就难逢敌手。我们非常肯定地认为动物是愚蠢的,而人类是聪明的。人类坚信自己在信息圈中的中心地位,而不顾及地球上所有其他生物的位置。


颇有讽刺意义的是,这条岌岌可危的底线却在帕斯卡的“帮助”下被渐渐粉碎。1645 年,帕斯卡发表了一篇写给法国首席大法官皮埃尔· 塞吉埃(Pierre Séguier)的简短献词。帕斯卡的这篇献词被命名为《算术机器》,里面介绍了一种新的计算设备。


在帕斯卡发表献词6 年后的1651 年,托马斯·霍布斯,有史以来最富影响力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发表了他的著作《利维坦》。这并不是一本你能指望从中发现现代信息社会影子的书,但是在该书第5 章中,一个开创性的思想首次出现在人类文明中。


从这个层面来说,“推理”只不过是“计算”,也就是对我们大脑中的一些符号与表达的结果进行加加减减。当我们独立计算时,称其为“符号”;当我们向他人展示与证明我们的计算时,则称其为“表达”。


思考即推理,推理即计算,而 Pascalina 就已经可以计算了。第四次革命的种子已经播下。后来几代的Pascalina 不仅可以让人类从费神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甚至会让人类失去信息圈中唯一智慧智能体的中心地位。


但帕斯卡也有疏忽,他并没有考虑到我们能制造出在处理信息的速度上超越人脑的自动化机器,因而在需要处理信息来完成工作的时候,机器表现得比人更为出色。这一疏忽直到“第四次革命之父”艾伦·图灵的作品中才得以纠正。


图灵使我们认识到,人类在逻辑推理、信息处理和智能行为领域的主导地位已不复存在,人类已不再是信息圈毋庸置疑的主宰,数字设备代替人类执行了越来越多的原本需要人的思想来解决的任务,而这使得人类被迫一再地抛弃一个又一个人类自认为独一无二的地位。“Computer”一词的历史演化就能说明一二。


在17 世纪早期至19 世纪期间,由于除了人以外没有别的事物可以自己做计算,所以“computer”这个词也就等同于“从事运算工作的人”。比如在1890 年,美国公务员考试中针对“computer”这一职位,设立了“拼写、书法、抄录、书信写作、代数、几何、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等多个测试项目。但这仍是霍布斯将思想演化为具体能力的想法。


直到图灵发表他的经典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他不得不承认:由于到1950 年“computer”一词已不再专指从事运算工作的人,所以当他谈及这类人时,用了“human computer”来避免歧义。而在图灵之后,“computer”一词就完全失去了它形容人的意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多用途的、程序化的机器,现在我们将其称为“图灵机”。


与之前的三次革命类似,第四次革命消除了人类关于自己独一无二地位的错误观念,进而提供了从观念上修正自我认识的方法。图灵机逐渐使我们认识到人类既不是牛顿的信奉者,也不是单独存在的智能体,更不必是岛上的“鲁滨逊”。


反之,我们是信息有机体,在信息圈内纷繁交织,与其他可以逻辑化和自动化进行信息处理的信息智能体共享自然和人工领域内的成就。在第6 章中我们将会看到,这些智能体尽管不如人类聪明,但它们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超越我们,并且承担越来越多的任务。


在图灵开创性的研究之后,计算机科学和相关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在人们认识上产生了内外两种影响,它们为我们认识自然、虚拟现实和作用于它们之上的工程力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科学视角,同时使我们对“我们是谁”“我们怎样和世界联系与互相联系”以及“我们怎样想象自己”产生了新思路。


图书信息


三次革命过后,还有什么值得人类沾沾自喜?

书名:第四次革命( The 4th Revolution: How the infosphere is reshaping human reality )

作者:[意]卢西亚诺·弗洛里迪(Luciano Floridi)


内容简介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如何保证自己最钟爱的财富——“隐私”不被窃取?如何应对全球化催生的政治凋亡?又如何挽救人类发展造成的巨大环境代价?人与机器的 关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信息哲学领军人、牛津大学哲学与伦理信息教授卢西亚诺·弗洛里迪在《第四次革命》一书中给出了极富智慧的洞见,值得我们反思。


作者信息


卢西亚诺 · 弗洛里迪


信息哲学领军人,牛津大学哲学与伦理信息教授,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主任,牛津大学跨系研究小组信息伦理小组(IEG)创始人,牛津大学圣十字学院特选高级研究员。


谷歌首席咨询顾问,谷歌 “被遗忘权”7人顾问委员会唯一一位信息哲学家。


至今已经荣获美国心理协会巴威斯奖、国际计算与哲学协会科维奖以及国际信息技术伦理学会魏泽鲍姆奖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意大利科学、技术与伦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雪珥:香港怎么了?

    下一篇:别一谈创业,就想改变世界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