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宣布,美国花旗集团已同意支付4.25亿美元罚金,以了结针对该银行试图操纵全球重要基准利率的指控。
花旗银行也由此成为了2012年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操纵事件后首家与监管机构进行了结的美国银行。
在此之前,英国巴克莱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劳埃德银行集团、瑞士银行、荷兰合作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均已因操纵Libor受到美欧监管当局重罚。
有公开消息称,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已对操纵全球基准利率的美欧银行机构和做市商进行了高达50.8亿美元的罚款。根据权威机构的评估,所有涉事银行的指控最终成立后,罚款金额可能高达220亿美元。
与此前美国司法部对高盛、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因为RMBS事件(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中不当行为的天价罚金类似,Libor事件的善后处理正成为美国强化金融业监管的又一标志。
公开资料显示:Libor是银行放贷的一个重要利率,更准确地来说,Libor指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是指银行同业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基准指标,直接影响利率期货、利率掉期、工商业贷款、个人贷款以及住房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的定价以及货币政策制定。
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数据,全球有超过800万亿美元的证券或贷款与Libor相联系,包括直接与Libor挂钩的350万亿美元掉期合约和10万亿美元贷款。这意味着Libor每变动1个基点,就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数百万美元的利润或亏损。
Libor在对利率衍生品市场产生的巨大影响方面,国际清算银行也有类似的统计,截至2011年12月的数据显示,全球场外交易衍生产品名义价值总量达648万亿美元,其中利率衍生品占78%,为504万亿美元。通过改变利率,国际金融机构可以使衍生品价值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动,极其微小的利率改变都将带来巨大的衍生品实际价值改变,从而给自己带来巨额收益。
Libor如此重要,但从一开始,Libor的设计就带有难以规避的“结构性缺陷”,这也正是后来让诸多“人精”似的华尔街投行们所操纵和利用的原因。
根据现行的Libor定价机制,20家大型银行在每天伦敦时间上午11点向英国银行家协会提交借贷利率估值,后者去除占报价行总数1/4的最高利率和最低利率得出的算术平均值,即为当天的Libor利率,随后这一利率便被应用到各种贷款、衍生品和其他金融工具的定价中。
这意味着,只要有超过1/4的大型银行参与操纵价格,就完全能影响结果。始于2008年Libor事件就是由此而来,但是该案真正被关注,并被提上监管日程却在2012年。
事后调查的数据显示:伦敦银行家协会2008年4月7日公布的美元一月Libor利率为2.72%,但美联储当日稍后给出的银行间有担保贷款利率为2.82%。根据经济学常识,一般信用拆借的利率要高于有担保的信用放款利率。
显然,这是报价行普遍调低了借贷利率的估值,因为当时正是金融危机时期,银行间资金拆借的流动性变得极为紧张,调低利率有利于银行降低借贷成本,对资金紧缺的银行意义重大。同时,Libor大幅走高,或将意味着银行业流动性再次枯竭,为避免外界认定自己陷入了财务风险,调低低率就成了众望所归。当然,所有这一切,也都将为这些金融机构获取巨大的套利空间。
2012年,纽约联储银行披露的声明中显示,“巴克莱银行雇员解释称,巴克莱银行故意提交了较低的Libor利率,从而能够避免Libor问题上不会因为不与其他Libor报价银行合作而受到排挤。”
作为第一家被暴露出问题的银行,巴克莱银行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但事后人们却逐渐弄清楚,这其实是报价行之间的“共谋”,所以,最终第一时间向英美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反映Libor报价存在低估的巴克莱银行在一定意义上受到了“豁免”,受罚只有4.5亿美元,远低于被罚15.23亿美元的UBS。
所以,当花旗银行以4.25亿美元罚金作为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和解”的代价之后,有业内人士就预测,“不排除花旗银行为监管机构提供了有价值的证据,因为美国监管部门对美国金融机构在Libor事件中的处罚才刚刚开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律师就告诉记者,“无论是RMBS事件,还是Libor事件,监管当局都不会轻易松口,因为他们已经痛下决心,要清理这些与衍生品业务相关的有毒资产及其背后的机制问题。”
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基准利率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类,一是以Libor操纵案为代表的银行间拆借利率,二是以不同期限的美国国债收益率为代表,这两方的定价权博弈长期存在。
来自专家的分析显示:“由于Libor操纵案涵盖10种货币和15种不同期限的利率,覆盖到全球大部分金融产品,其影响力更大。尽管美国一直希望以美国国债收益率作为全球大部分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来逐步替代Libor的功能和作用,增强美国的利率定价权,但努力成果却甚微。”
但是,Libor操纵案与生俱来的问题最终成为了导火索,英国《金融时报》当时就撰文指出,“当前似乎没有哪家监管机构表示应对确保银行提交利率数据的真实性负有最终责任,凸显全球监管体系的重大漏洞。” 美国财长盖特纳更是将其称为Libor操纵案的结构性缺陷。
事实上,一方面是对参与操纵利率的报价行的严厉处罚,另一方面,监管者也希望通过对Libor操纵案设定结构的重新调整甚至改革,进一步限制衍生品交易在其中的操作空间,说白了,如果衍生品的高风险不能对应巨大的套利行为,这些大型机构自然会退而求其次,最终回归到金融的业务本质上来。“这也恰恰是监管层希望实现整个金融体系安全的一个重要路径,更是衍生业务受限的重要信号。”上述律师表示。
事实上,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美国总统大选也正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与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都表示要严格监管华尔街金融家的“贪婪”行为。
在一系列的高额处罚与政治信号之下,华尔街投行也确实在调整自身的业务。
所有这一切都在暗示,回归金融业本质之后,这些华尔街投行还没有找到真正的获利抓手,改革仍然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屈丽丽 中国经营报记者)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