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匹克体育整个私有化交易,历时五个多月。整个过程,在匹克集团方面看来,还是比较顺利的。11月16日,匹克集团方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公司股价被低估,业绩不断下滑,不得不实行私有化。目前,公司暂无回归A股计划。
对于此次匹克退市,产业时评人张书乐认为,从股市上融资将不再成为匹克扩张资金的来源,或许说明匹克自身的现金流已经很稳定,能够以“一己之力”来完成战略扩张。
而私有化完成后的未来发展,匹克集团早有打算。匹克集团表示,未来,公司将实施多品牌战略,完善体育装备行业国际化布局,并广泛参与赛事运营,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大体育生态圈。
10月28日,匹克体育注册地大法院正式批准了要约人许氏体育通过协议计划将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私有化的计划,同日,根据该计划削减公司已发行股本及相应的向要约人发行股份亦已获大法院确认。
匹克体育公告称,此次私有化认购方是国有的证券公司。其中,光大证券资本投资金额达到约1.5亿元人民币,根据大股东提议的每股2.60元的报价,匹克体育流通股私有化累计金额约25亿港元。
此次匹克体育整个私有化交易,历时五个多月。然而在匹克集团方面看来,此次私有化过程还是相对顺利的。“溢价必须遵循市场原则,目前私有化价格公允,投票的过程也是很顺利的。同时,公司与联交所、证监会及各中介机构都保持良好的沟通,包括参与该私有化投资的金融机构对公司也非常有信心。”匹克体育在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匹克体育是国内知名运动装备名牌,成立于1989年,在经历两次IPO上市失败后,于2009年9月登陆港股。但自上市以来,其股份流动性一直处于低水平。虽然匹克体育市值有61亿港元左右,但在内地体育服饰港股企业中仍处于倒数位置。
“匹克门店的减少只是一个表象,根本目的是希望每一个单店的质量更高。”匹克集团回应记者采访称,在那之前公司的渠道还大量存在一些早期做团购业务的网点,调整的主要是这部分网点,同时形象不好、质量较低的门店也被裁减掉了,所以对公司整体没有太大影响。
借着调整网点的同时,公司推进渠道精细化和扁平化,增加更多分销商,发展一些地级甚至县级代理。除此之外,现在各项成本都在上升,扁平化管理会降低渠道成本,增强竞争力。
服鞋独立评论人马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指出,受国内外经济下行以及低估值的集团价格影响,已有超过30家的港股公司开始谋划企业私有化,然而由于不被投资者认可的私有化报价使得企业私有化之路并非顺利,即便企业私有化成功,也同样面临资本市场的挑战。
对于匹克体育股价被低估的现象,华南师大体育产业经济学博士郭晓昊分析认为,目前,内地股市仍在“走熊”之中,总体处于存量资金博弈阶段,但由于以国务院46号文为代表的政策利好接踵而至,跟体育概念沾边的个股仍不乏资本运作的亮点和源源不断的炒作题材。
而相比之下,香港证券市场因为大资金关注度较低,造成流通量小,交投相对冷清。总体“水位”低,即使有好的概念也炒不起来,使得许多早先选择赴港上市的内地公司管理层认为自己的企业跟在内地上市的同类型企业相比,并未享受到资本市场的高估。
对于私有化之后未来该如何发展布局,匹克集团表示公司将通过并购、重组、投资、孵化、内部创业等多种模式推进公司从单一的体育装备供应商到体育产业集团的升级,除了进一步加强体育用品板块之外,还将涉足体育IP赛事打造、运营,体育培训、体育大数据、体育资讯和社交等多个领域,建造匹克体育产业生态圈。
匹克集团方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未来集团将实施多品牌战略,完善体育装备行业国际化战略布局。同时,集团还会提升体育培训和体育服务业务,从单纯的体育装备制造销售商升级为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商,实现大体育生态圈的战略布局。
张书乐分析认为,企业退市私有化,往往是企业战略发生重大转变,为避免外部困扰而选择的一种策略,匹克体育私有化当属于此,即从简单的体育用品企业,向其所指向的体育产业集团延伸。
尤其是从赛事赞助商变成一个赛事IP制造者,其中颇有难度,必须摒除来自外部的困扰,包括股市和投资者对其战略认同度的差异而带来的股价震荡。
郭晓昊则表示,未来,匹克集团还将面临转型的难度或挑战,这主要在于其对稳定盈利模式的探索和构建。目前不少业内公司为占领市场大肆烧钱,但渐渐到了瓶颈期,在回报不确定的情况下,烧钱模式能持续多久,是摆在内地体育产业公司面前共同的课题。
对于业界对其回归A股的猜想,匹克集团方面表示,公司目前暂无回归A股的计划。
(许晓、石英婧 中国经营报记者)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