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证券“假章门”:债市向下引爆代持风险

2016-12-20 2269 0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20多家机构齐聚北京逼问国海证券——“巨额浮亏已经出现,国海证券你担还是不担?”对于这个问题,国海证券没有给出答案,目前依然在与监管层及金融机构紧张协调中。


12月15日,国海证券公告了一个“喜讯”,即公司配股申请获证监会核准通过。但与此同时,在国海证券所在地北京腾达大厦,令众多机构焦头烂额的“关于国海证券相关债券违约处理的商讨会”正在紧张进行。


午间,国海证券宣布停牌,经公司核查两名当事人张杨、郭亮所涉业务相关协议中加盖公章“纯属伪造”。随着事件信息进一步披露,国海证券的“萝卜章”事件,正在揭开当前债市下跌情况下债券代持风险的一角。


“如果签署规范的协议,债券代持本身并不违法。代持的直接作用就是放杠杆,十多年来债券代持已经成为债券牛市的重要推手。如果没有代持,不能做杠杆融资,债券收益率做不上去,整个市场就不会这么活跃。”一位资深债券交易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但也要看到代持会带来追求暴利的冲动,在债市下行期会暴露风险,需要从交易协议、流程方面进行规则完善。


神秘“协议”


周日上午,一份“会议纪要”在市场广为传播,内容是国海证券总裁、副总裁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多家机构,就相关债券违约处理的商讨会。


会议纪要注明由国海证券投资管理部负责人陈嘉斌负责主持及对接,《第一财经日报》下午向其核实会议纪要的真实性,对方接通了电话,但称“不可以”、“不需要”,并表示目前公司与媒体接触由办公室统一联系。


从会议纪要内容来看,国海证券方面主要是强调张杨、郭亮二人与到场机构签署的“协议”未经过授权,且所盖国海证券公司的印章系伪造。而机构方面最关注的问题是,已经出现的8到10个亿的浮亏,国海证券担还是不担。


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交易,签署的又是怎样的协议?国海证券在两份停牌公告中,都提及“相关业务”及“相关协议”,但并未明确是什么业务、什么协议。


“公司未授权张杨、郭亮开展文中所提及的相关业务,更未授权张杨、郭亮签订相关业务协议,公司自身也未签订任何相关协议。”国海证券12月15日公告称,张杨、郭亮为公司资产管理分公司原团队员工,张杨已于2016年8月1日离职,郭亮目前已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对于相关人员或单位伪造公司印章、盗用公司名义签订协议的行为,公司将依法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12月18日,国海证券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就印章被伪造事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一方面,公司找到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印章不符,系伪造;另一方面,公安机关已对公司被伪造印章案件立案,公司将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假章门”背后可能是债券代持纠纷。有熟悉国海证券债券业务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可能的情形是,国海证券一直有债券代持的业务,在债券牛市时期不但没有问题,还能够为公司赚取大额利润。


国海证券“假章门”:债市向下引爆代持风险


按照一般的债券代持“潜规则”,双方会签订“抽屉协议”,实际上是约定按照债券代持进行,但账面上是债券买卖交易。如果债市走牛,债券持有方会回购股票,获得收益,双方分享收益,然后再向公司补一份代持协议。但是一旦市场走熊,持有方就可能会不承认协议的有效性,拒绝回购,代持方只能扛住,等待债券价格回来。


“交易就是交易,一般还是要签署协议。如果张杨、郭亮向公司报备相关的债券代持,可能公司风控就会给否了。为了把交易做完、拿到巨额分成,他们可能就想出了‘萝卜章’的办法。牛市不会出问题,抽屉协议不会拿出来。但是,这一次如果浮亏真有八九个亿,显然参与的机构都扛不住了,不想承担亏损。”该人士分析,今年“十一”以来债市大跌,理论上不会有人去接手再做代持,所以张杨、郭亮可能是之前的交易出现了问题。


为何此时为何国海


债券代持并不新鲜,不但不是新事物,还在过去多年的债市发展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业界对债券代持的争议也由来已久。


2012年前后,债券市场经历了史上最严厉的“打黑风暴”,从万家基金邹昱、中信证券杨辉,到齐鲁银行徐大祝、西南证券薛晨、易方达基金马喜德,再到曾经的“一姐”孙明霞,债市腐败案接二连三,债券代持的问题也一并暴露出来。


所谓代持,简而言之,就是让别人代自己持有债券,但不转移实质所有权,代持本身只是一种规避监管的交易方式,有时也会沦为利益输送的通道。债券持有方通过与代持方达成协议,约定将标的债券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代持方,经过一定时间再以事先约定的价格由债券持有方赎回。为规避监管,代持双方均不愿意签订公开的书面协议,在操作上体现为正常的买卖交易。


通过代持交易,债券持有方通过支付代持方代持期间的资金使用费,保留了债券实质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代持方获得了代持期间让渡资金使用权费用,可以达成双赢。


代持重要作用是放大投资杠杆,一次代持获得资金后,再购买新的债券,再委托代持,如此循环。“如果一家券商有10亿元资金,买入10亿债券,以9折的约定请一家机构代持,就可以拿到9亿元资金,可以继续买入债券、委托代持,循环往复。”前述资深债券交易人士告诉记者,债券代持有其客观必要性。


最直接的原因是债券收益率本身较低,如果不代持或买断式回购,收益率只能达到5%左右。但是无论资管计划还是银行委外资金,都对收益率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债券持有人就必须想办法放大杠杆,提高收益,而代持就是一种方便的放大杠杆的方式。


例如,券商从资管计划拿到100亿元资金,如果只购买100亿债券,到期收益率可能只有5%。但是,如果做多次代持,将持有债券规模做到500亿,按照5%的收益就可以获得25亿元,相对于100亿元资金,收益率就做到了25%。


在债市上行周期,代持风险不会暴露,但是债券价格下行或波动时,代持就会暴露风险。杠杆一定是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


进入10月以来,债市接连调整。12月15日10年国债和国开活跃券收益率分别上行12bp和20bp至3.36%和3.89%,达到今年高点;国债期货几近跌停,非银机构融入资金困难,同业理财和存单利率也在近期明显上行。


代持是行业惯例,但为何这一轮风险从国海证券开始?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小券商激进的激励制度,可能是刺激风险放大的一个潜在因素。


国海证券近年来发展迅速,2009年公司总资产行业排名52,2015年排名上升至31。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达到451.94亿元,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28.64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将近10亿元。


据前述熟悉国海证券债券业务的人士介绍,国海证券在团队激励上较为激进,公司与团队实行“三七开”,即利润的30%归公司,70%分给团队。国海证券在2015年年报中也介绍了公司的“准事业部制”,称对业务部门实施准事业部制的激励方式,使个人收益与部门及个人业绩紧密挂钩,体现激励的差异性与长效化。


这种激励方式的结果是,业务团队市场开拓能力非常强,使得中小券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够有业务突破能力,但问题是风险也会放大,业务团队会追求规模,合规风控较难把握,人员流动性提升,从业持续性变差。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曹德旺言论刷屏背后:实质是中美制造业之争

    下一篇:万科:因主要股东不同意 终止与深铁重组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