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雷火了:在线音乐平台如何捧出更多的“赵雷”

2017-02-10 2713 0

凭借原创歌曲《成都》,赵雷在《我是歌手》的舞台打动了许多人。“深秋嫩绿的垂柳亲吻着我额头,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我从未忘记你”,“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人们评价,在那个花样炫技的舞台,赵雷的浅吟低唱,带来温暖沉静的安抚,是浮华里的一股清流。


赵雷火了:在线音乐平台如何捧出更多的“赵雷”


赵雷火了:这里有互联网在线音乐平台的一份功劳


在告别90年代唱片音乐时代的繁荣之后,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彻底摧毁了唱片工业,在当今时代,各种音乐选秀节目众多,但却缺乏真正打动人心的经典原创音乐作品,在花样炫技成为各类歌唱节目的主流之后,浅吟低唱、有着旧时纯真情怀、忧郁怀旧腔调的《成都》抓住人心,刷爆朋友圈就不足为奇了。


在浮躁喧嚣时代,人们似乎能感受到这类质朴接地气的民谣带给人们心底的平静与清凉。我们看到,《董小姐》火了宋冬野,《南山南》火了马頔,李志有《港岛妹妹》、陈粒有《奇妙能力歌》、而《成都》又让赵雷一夜成名,擅长安静唱歌的民谣音乐人在当前流行歌手普遍依赖综艺选秀浮华炫技、商业走穴、社交媒体圈粉的主流运作思路下成功突围,迎来了反转的春天,着实不易。


但这不代表民谣的成功,也不能反证当前流行乐坛已从低迷中走了出来。但赵雷火了,其实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当前在线数字音乐平台缓慢沉淀、圈粉并逐步引爆的过程,这个过程将赵雷从一拨小众文艺青年的心头好推向大众流行舞台。


熟悉赵雷的人知道,早前的赵雷就已经小有名气,在各大在线音乐平台积累了许多文艺粉丝,有数据显示,赵雷的数字专辑的销售量以及在某在线音乐平台的播放量与评论数相比热门流行艺人毫不逊色,当他出现在《我是歌手》舞台凭借《成都》一夜爆红之后,很多粉丝有些幽怨的表示,真心不希望他红,有一种自己的心头好被抢走了的感觉。而我们看到赵雷火起来的关键是,它的作品是抓人心的。他的案例,反驳了当前流行乐坛歌凭人红的一种病态现象。


我们发现,在当前的时代,类似90年代那种传遍大街小巷的原创音乐作品越来越少了,一方面是唱片工业的坍塌,而互联网音乐平台又没有完整衔接上流行音乐的盈利模式,导致许多流行音乐歌手不再推新作品,依赖吃老本开演唱会上综艺来维持人气与收入,而另外是,当前的互联网音乐平台尚欠缺一个扶持原创优质音乐人的机制,它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吸纳足够多的民间草根优质独立音乐人,并将这部分优质的音乐人与作品甄选出来推向大众。


音乐平台主流格局形成:如何捧出更多的优质音乐人与作品?


接下来谈谈当前的在线音乐平台。而当前的在线数字音乐平台已经形成了四方割据的态势。即腾讯音乐、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百度音乐(太合音乐)四大主流玩家。


各个平台均有自身的战略思路。腾讯通过资产置换股权的形式合并了中国音乐集团,业务涵盖数字音乐播放器、音乐直播秀场、版权转授权及其他音乐衍生业务,业内认为其可能效仿Spotify进行版权分销和跨界玩直播、综艺等;阿里音乐去年与SM战略合作,试图打造音乐IP与偶像粉丝运营模式,阿里音乐也推出“阿里星球”,寻找粉丝经济与电商的结合点;被太合音乐并购的百度音乐依赖太合麦田、海蝶音乐、大石版权的内容生产,将业务延伸到了音乐内容制作、及SP运营、电视节目等领域。


但目前各大玩家的主要玩法依然还是从平台战略利益出来,各大巨头的竞争手法主要是卡位战争,思路主要在于如何拿下更多的资源,又或者说如何把音乐与偶像打包成商品,再连接产业上下游。总的来说,各大巨头的做法是买版权拼规模抢地盘玩转偶像粉丝经济吸纳用户,将业务延伸到产业链上下游,基于先有的曲库不断充实来满足用户,但关于如何驱动新的优质音乐人不断涌现,如何培育吸纳独立音乐人让打动人心的音乐源源不断的产生,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当前用户的真实需求:有更多的新的经典曲目来满足填充自身的歌荒需求与情怀


当前音乐用户的需求不是反复的将陈旧的经典曲目反复的听,当前的音乐市场也不是经典歌曲太少,而是新的原创的优质经典歌曲太少,用户需要有更多的新的经典歌曲来满足填充自身的歌荒需求与情怀。他们需要找到对路的优质小众的音乐作品来满足自己的情怀,而不只是看流行歌手如何不务正业的玩转粉丝经济与反复花式翻唱改编老旧经典。


数据显示,赵雷的新专辑《无法长大》在网易云音乐上已经卖了15万张,超过了李志《在每一条伤心的应天大街》的销量。说到底,赵雷在这个时代的幸运之处在于,遇到了一群欣赏他的民谣歌曲并愿意为之付费的人。目前赵雷、李志、陈粒、陈鸿宇、谢春花、陈小熊等优秀的民谣音乐人均已经逐步由小众走向流行。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某种程度是源于将有价值的传统资源免费化,将精英文化平民化,赵雷红了,也是数字音乐平台逐步开始有潜力去捧红网络草根新人的一种征兆,另一个趋势是,用户为优质音乐付费习惯开始逐步养成,在线音乐平台盈利模式逐步走向正轨。


困扰独立音乐人的版权与用户的割裂问题如何解决?


但与此同时,困扰独立音乐人的版权问题与盈利模式还未解决,而平台的扶持力度也有限,去年百度音乐对外宣布已着手“百度音乐人”计划,网易云音乐也宣布将投入2亿元支持独立音乐人,但整个产业里有1.8万音乐人,人均分摊下来事实上仅是杯水车薪。


赵雷《成都》火起来的背后,也印证了在互联网音乐时代,在信息流通传播的裂变下,好的内容作品能迅速普及,内容是一切的根本。但如何找到创作好的内容的音乐人,如何驱动他们进行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创作,如何打破平台间的版权割裂,则是比较关键的因素。


音乐人作为版权方最核心的诉求肯定是希望自己的优质音乐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宣传与推广,用户也希望有机会听到更多的优质作品,但由于当前版权与平台的独占关系却将用户分流了,因为没有一个平台能覆盖所有的用户群,独家版权事实上切断了音乐作品覆盖网络平台中潜在用户群体的流行基础。比如说,与盗版泛滥时不同,平台所提供的音乐人授权正版歌曲渐渐因为版权与平台而出现差异。


比如某些平台拥有歌手的独家版权,其他平台没有,用户需要去特定平台下载特定的APP才能听到,这会屏蔽许多其他平台潜在用户对曲目的播放收听与传播。当然也有部分平台比如网易云音乐与QQ音乐通过版权转授权合作这种模式来达成音乐内容资源的分享与普及。但这还不够,如何将平台和社交、体验、推广的深度结合来推动优质作品裂变传播、找到需要它的用户也是重要一环。


在线音乐平台如何帮助优秀的独立音乐人抢夺用户时间并找到自身的付费粉丝?


而根据目前流行的国民总时间理论,在当前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的情况下,用户时间有限的,独立音乐人要与知名度高的流行音乐歌手竞争,在抢夺用户时间方面处于劣势是毋庸置疑,磁带唱片时代,歌手要脱颖而出也是要拼渠道来抢夺用户资源。在线音乐平台也是如此,如何打造一种机制,让音乐平台社交化运营,让优质的音乐快速匹配到最合适的受众就变得更加重要。


当前自媒体平台的算法与信息流推荐机制无疑是一个好的方式。笔者认为信息流算法推荐机制不能仅仅是资讯类平台可以利用的一种推荐机制,模仿社交网站用朋友收听、相似爱好者收听、粉丝上涨最快的曲目,民谣爱好者五星推荐等机制来区分维度,通过账号的标签、好友、转发等信息分析出用户大致的兴趣爱好,从而向用户推荐相应的内容,匹配个人偏好,调教出属于用户的个性化电台,是在线音乐平台应该普及的一种音乐推荐思路。当然,部分平台比如虾米、QQ音乐等部分音乐平台已经在这么做。这么做的好处是独立音乐人可以吸纳到一小众忠实粉丝,为其逐步走向流行创造基础。


另外是个性歌单推荐算法机制建立之后,接下来需要打造一种社群氛围、社交属性,如何通过营造社交兴趣部落为其连接更多的粉丝,让用户去甄选经典曲目,这是音乐平台扶持独立音乐人的一种必要的操作手法,因为从当前的趋势来看,头部明星艺人的强势热门曲目内容一直是各大音乐平台的主打,但其实从内容属性来看,多半已经是陈年老旧经典曲目,用户疲态已经显露。


而当个性歌单推荐算法与兴趣社群结合起来之后,则能推动用户转发交流互动,往往能推动更多的《成都》从多如牛毛的曲目中脱颖而出。当前豆瓣、微博、微信、QQ等社交网络上聚集了大批的民谣粉,如何带动这批民谣粉对于优质独立音乐人传播与推广的兴趣,可能会是音乐平台推出更多好音乐的一个思路。


其次是如何推动更多独立音乐人创造更多原创歌曲。有专业人士谈到,数字音乐身处困局的原因至少还有两个:一是数字音乐比实体唱片更难做成艺术品,难有收藏价值;二是数字音乐的下载和储存虽是海量的,但如果不被直接播放,对用户而言根本的使用价值都不存在。


当前独立音乐人的困境也在这儿。要出精品,得有驱动机制,而最直接的驱动机制则是粉丝拥戴效应与利益驱动。一个可知的事实是,在互联网时代,理想状况下,音乐人的盈利模式可以源于版权购买、数字发行、广告盈利、付费下载。但在目前,前三者盈利都异常艰难,尤其是广告盈利。音乐不像电视剧,可以不断插播广告,也不像电影,有着海量的“影院”观影人群以及线下资源的铺设与支撑。


对于互联网音乐平台方而言,数字音乐战场也是一个为抢用户而不断烧钱的游戏,充实曲库、购买正版版权、通过免费战略圈用户是当下各平台的默认战术,但也不敢轻易为盈利而大规模向用户收费,因为各大巨头在音乐战场还在不断角逐。


而在当前模式下,在版权收费模式之外,还可以沿用直播领域的打赏机制,粉丝可以针对音乐人随机打赏与点播、或者平台针对页面广告匹配分成机制等盈利模式也可以衍生出来。


如何有条件推动优质作品的收费机制与独立音乐人的作品推广机制结合起来,或是当前网络音乐平台如何捧出更多赵雷的必要条件。数字音乐平台应该定位在做“音乐和音乐人”的土壤,甚至将自身做成音乐自媒体平台,推动用户主动付费打赏机制的形成,吸纳更多的独立音乐人,将街头流行的歌曲推向更大的舞台。从赵雷的案例看出,音乐也是需要嫁接在各类视觉化的音乐推广形式之上,通过与直播、电影、电视等对接,通过大舞台将音乐人从一小波粉丝的拥簇到收获大众粉丝的转变。


当前市场上有大批独立音乐人不属于任何唱片公司,他们最直接的显性需求,就是需要在线音乐平台资源帮助其推广自己的音乐作品,并进一步找到那批忠实的有付费意愿的粉丝群,做职业的歌手。正如赵雷多年前所说,“有些人可以唱歌,有些人必须要唱歌,我就是那个必须要唱歌的人”。从李雷的爆红来看,独立音乐人也正在懂得经营、推广自己。


在互联网冲击下,唱片产业造血功能丧失与人才培养机制断掉了,唱片工业与流行乐坛的巅峰时代也已经过去,但当前用户事实上却对于音乐这种精神食粮消费日益见涨,所以我们看到赵雷的《无法长大》上线10天卖出了10万多张。


当然,流行乐坛的辉煌时代过去了,我们不能企盼那个时代的辉煌能够重现,但在线音乐平台若能怀抱一点乌托邦式的音乐理想,这个时代的音乐产业显然也会朝着更好的方向演进,更多被浮华喧嚣淹没的优质民谣或流行歌手或将也因此能脱颖而出。


(文章来源:新浪创事记)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向社交、电商、内容演进,传统工具类应用如何焕发新生?

    下一篇:爱鲜蜂否认被收购,生鲜“最后一公里”为何登天难?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