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卖不过瘾,宝洁已经开启了“甩卖”模式。
近日,宝洁向美国香水及化妆品集团科蒂公司(以下简称“科蒂”)打包出售旗下43个美容品牌。交易初始价值125亿美元。交易涉及品牌,包括美发业务的沙宣、威娜(Wella)和伊卡璐(Clairol)等品牌;香水和美妆业务的封面女郎(CoverGirl)和蜜丝佛陀(MaxFactor)彩妆品牌,以及 Dolce &Gabbana、Gucci、Hugo Boss和Escada等奢侈品牌香水产品代理业务。在2013~2014财年的营收总计为59亿美元,占宝洁总营收的7%。本次交易的盈利估计在50亿~70亿美元之间。
至此,宝洁公司已经宣布了在品牌组合重审中计划剥离或终止的100个左右品牌中的90个。
按照宝洁的“简洁”“专注”计划,宝洁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富礼表示,该公司将着力于拓展旗下最具核心竞争力的10大品类、65个品牌。
宝洁最终保留的业务将会集中在婴幼儿、女性和家庭护理(如帮宝适等);美容(如潘婷、SK-II、飘柔、舒肤佳等);织物和家居护理(如汰渍等)和健康与男士(如佳洁士、欧乐B、Gillette吉列剃须刀等)等领域。
瘦身后保留的品牌中,有23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14个年销售额在5亿~10亿美元的品牌,其中很多有成为10亿美元品牌的潜力。
对比放盘者宝洁,接盘者科蒂的各类产品的销售也并不理想,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出现下滑。对于科蒂来说,此次收购有助于公司摆脱销售量下滑的命运,并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香水公司和第三大彩妆公司。
在宝洁忙着“大瘦身”的同时,联合利华正完成年内的第四次收购,买下了美国的专业护肤品牌Murad。2015年3月,联合利华收购英国高端护肤品牌REN,5月收购了美国品牌Kate Somerville Skincare LLC凯诗薇,6月收购美国护肤品牌Dermalogica德美乐嘉。
此前,联合利华还将宝洁旗下香皂及沐浴露品牌卡玫尔(camay)的全球业务及激爽(zest)除北美及加勒比地区外的业务收入囊中。
该公司高级品牌部副总裁VasilikiPetrou在收购REN时曾表示,新收购的品牌对现有的品牌组合会形成一个很好的补充,且该公司还拥有自由现金流31亿欧元,将在2015年利用这笔现金在个人护理业务领域继续寻找并购机会。
业内人士分析,联合利华在产品结构方面一直逊色于宝洁,尤其在高端个人护理业务上是一个空缺。其实,经过调整,宝洁的经营范围已经集中在了居家护理和家庭健康用品等领域,而联合利华除了家庭及个护用品外,还有食品业务。
洗衣粉等家庭护理产品毛利率在30%左右,而个护产品的毛利率可达60%以上,因此,联合利华加码高端个人护理产品正是出于提高利润的考虑。2015年第一季度,联合利华收入增长12.3%至128.04亿英镑,优于2014年四季度和市场预期,销量和价格也分别按年增长了0.9%和1.9%。而宝洁同期业绩仍在下滑。
相对于宝洁的大单品战略,联合利华选择的是多品牌营销战略,即对同类产品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不同的品牌定位于不同的细分市场可以使企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不过如今的联合利华似乎在重走一条宝洁已经走不通的道路。此时的联合利华很像是多年前的宝洁,希望通过大而全的丰富产品线抢占最多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及企业市场份额的最大化,缺乏聚焦和重点运营的欠缺暴露出来,整体效应被分散,业绩增长受困。“所以,联合利华在追逐宝洁的过程中,也要吸取其经验和教训”,分析人士表示。
(李冰)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