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PK绿地:规模房企的十字路口

鹰巢VOL1 2015-01-10 2806 0

2014年万科全年销售总额达到2151.3亿元,与绿地的2408亿元相比,少了257亿元,让出了蝉联多年的老大位置。


万科总裁郁亮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地表示不在意排名,而绿地方面也称,超越万科不是目的,绿地的核心目标是要完成从“中国绿地”向“世界绿地”的转变。


作为规模型房企的代表,双方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天花板问题,寻求业务和模式的转型已经成为共同选择。


万科:城市配套服务商试验


土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万科只坚持做传统住宅,就很难拿到好地。2013年,万科首次提出向“城市配套服务商”转型的概念。


不同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中,配套服务需求也不太一样。有的城市尚处在住宅大发展阶段,有的城市则需要大规模的开发园区,有的城市需要大量商业办公楼、文化娱乐、会展等建筑,万科希望围绕不同城市的配套做文章。郁亮认为,围绕城市配套,万科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养老地产,比如社区服务,甚至可以考虑经营城市垃圾场。


转型方向确定之后,万科的业务线条开始变得丰富:2014年5月16日,万科与河北廊坊政府签约,首次涉足物流地产;同年6月6日,北京万科与雅诗阁签约,就万科在京津冀地区的酒店式公寓配套进行合作;6月26日,万科与途家合作共建旅游配套服务平台。到2014年底,万科的业务已经从单纯的住宅业务延伸至了大型购物中心、社区商业、写字楼、酒店、养老服务、物流地产、学校代建、市政公园建设等板块。


郁亮表示,未来万科的业务将分为三部分:传统的住宅领域,包括生活中心、社区养老及旅游度假在内的消费地产领域,以及包括写字楼、会展中心、物流地产在内的产业地产。


绿地:模式革新+海外扩张


在绿地2014年实现的2408亿元的销售中,商办地产占比达到46%,而且海外销售收入也有近150亿元,占比6%。


快速度的规模增长的基础在于绿地的土地储备。从2012年开始,绿地全面回归一二线城市,并且主打刚需型产品。2013年,绿地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重庆、成都等33个城市新增土地储备101幅,土地投资款近800亿元。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认为,大城市磁性越来越强,聚集效应越来越明显,中小城市除了特色类的,市场都在放缓,有的还在萎缩,“今后发展重心恐怕不在三四线城市”。 


在一二线城市获取优质土地,绿地凭借的是其赖以成名的“超高层模式”:为地方政府打造城市名片,盖“第一高楼”,并以此为由圈地。绿地70%-80%以上的土地储备都在一、二线城市,且平均土地成本很低。但当这种模式被运用到极致之后,绿地也就面临瓶颈:超高层建筑投资成本高昂,且国内城市资源是有限的。


张玉良的答案是“模式创新+海外扩张”。2012年之后,绿地在现有的大型综合体模式、超高层模式基础上,开始探索实施产城一体化模式,并通过代建、EPC工程总承包的方式去寻求开发模式的突破。


绿地的产业地产与万科的产业地产模式较为类似,主要聚焦在空港、金融、文化创意、高科技等产业方向。从2012年至2014年,绿地先后与东航、南航、正大集团合作,在呼和浩特、海口、昆明、南昌、济南、哈尔滨等地建设空港产业城,运营模式日渐明晰。


除了空港产业项目外,绿地还期望围绕地铁上盖物业做文章。2014年7月22日,绿地成立地铁投资发展公司,与申通地铁、上海建工等沪上企业进行合作,在全国多地开展地铁投资开发业务,采用“轨道工程+区域功能”的整体开发模式,参与地铁沿线区域的城市综合开发。


绿地的另一个转型方向是海外市场。从2012年起,绿地逐步加强在海外的投资,仅2013年一年时间,绿地就进入了7个国家11座城市,投资金额超过了100亿美元,2014年,绿地新增的海外投资保守估计超过50亿美元。


“海外项目的利润率高于国内,很多超过15%,这是推动绿地大规模海外扩张的动力”,张玉良表示。


(王小明)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微软关闭诺基亚工厂 昔日枭雄翻身无望?

    下一篇:《税收征管法》修订草案出炉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