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投资,VC要和企业一起长跑

深蓝VOL38 2015-10-14 3971 0

VC≠投资,VC要和企业一起长跑

访复星昆仲资本创始人、管理合伙人王钧


VC——风险投资,通常认为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如果投资成功,投资人将获得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如果企业失败,则意味着血本无归。


不过对于真实的VC实践来说,百度百科上的解释太简单苍白了:既不能展现VC投资中所面临的波谲云诡,也无法道出投资后所要经受的沉浮考验。在创始人野心勃勃编制的美好愿景之下,有意或者无意忽略的是运营中的实际困难——而往往是一些不期而至的小意外最后终结了企业的高歌猛进。


“很大一部分投资人是很幼稚的。”2008年,代表鼎晖创投对学大教育进行投资的王钧进入学大董事会,2010年起担任总裁,在其掌舵期间,学大登陆纽交所,成为当时中国IPO融资规模最大的教育类公司。如今提起那段经历,王钧依然会感叹企业运营与投资人想象中的出入:从A点到B点绝非直线距离,而是曲曲折折,荆棘密布。因此,如今很多时候,坐在桌子对面的王钧,一边听着创业者的高谈阔论,一边可能已经在心里盘算,“说三个月就能实现完全是吹牛,起码要3年。”


“VC投资真的不只是资金的问题。”因为企业的问题集合是在动态变化的,公司在一亿元收入,和五十亿元收入的时候,面临的问题全然不同;就像十个人的公司和一万人的公司面临的管理难度天壤之别一样——而这些并不是单纯的投资就能带来增值溢价的。


所以,在美国市场,绝大部分优秀的基金管理人都曾经是企业家,“Paypal黑帮”就是一个典型,昔日PayPal的重要成员在企业卖掉之后,一些成为明星投资人,一些则创办了诸如特斯拉、领英这样如今已经声名显赫的企业,尤其是当初的创办者彼得·泰尔( Peter Thiel),其成立的Founders Fund(创始人基金)在硅谷一度成为焦点。


在王钧看来,“VC投资一部分是投,一部分是涨。不是简单资金的运作,涨这部分是需要专业指导的,但是如果你没有做过公司,那么很难抓住要害。”


“这跟玩儿德州扑克一样,你出错牌了不一定不赢,但是老错着出,说明你的出牌逻辑是有问题的,总的来说肯定是会输的;反之按照正确的逻辑出牌,不一定每次都赢,但最后一定是会赢的。”在王钧看来,尽管短期难分优劣,但不同的运作逻辑会决定基金的生命周期,对于复星昆仲而言,就是沉住气,投入资金,更投入精力,打一场持久战。


《中国经营报》:互联网的商业情境下,VC投资逻辑是不是也会发生变化?

王钧:我以前做教育,那个时候讲的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现在做VC可不是这样,我们有段时间挺痛苦的,尤其搞移动互联网,一点都不夸张地说,真是一时一变。

因此,互联网时代的投资逻辑跟传统产业很不一样,比如生产多晶硅的会有个产能问题,还有平台和渠道的制约,最后可能是几家来分享市场。但现在互联网是没有界限的,不是赢者通吃,也是寡头垄断,打车软件企业的竞争就是这样,因此要做不成第一梯队的选手是挺痛苦的,退而求其次也得是个第二,还有可能被第一收购了,第三就性命堪忧了,这跟行业特点有关系。

这对VC来说还是有很大挑战的,要赌就得赌第一,第一就会聚集资源。最近我们行业里有个现象,叫做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过。其实很多企业最后比拼的不光是企业家对企业家,也是后边那些投资者和资源的较量,是股东谁能干过谁的问题。


《中国经营报》:尽管每一个创业者都在提创新,但真正的原创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找第一或者唯一?

王钧:这分为两类,一类真是有原创的东西,确实不是太多。我现在最怕人家说,是某某行业的Uber,那说明你其实不是原创,就可能会有很多模仿者,最后实际上比的是执行能力。

所以从团队成立的第一天我们就强调,投的项目一定要找“第一或唯一”。这也是VC讲究技术之外,讲究艺术的部分,不是整个行业里的绝对第一,而是细分跑道,做细分跑道上的相对第一。

所以,到我们的投资逻辑上,也是要先找跑道,大概方向在哪,然后再去布点,确实要选几条跑道集中来做,否则的话,团队很轻易就筋疲力尽了。


《中国经营报》:经历上半年的投资热潮之后,很多VC都表示要修整一下,放缓投资节奏,你对这个行业有什么判断呢?

王钧:从某种意义上讲,VC前一两年也处在风口上,这几天风吹过去了,情况很快会有变化。

我在职业生涯中也经历了几个周期了。实际上VC的钱是挺不好挣的,我们寻找的是所谓有爆炸性成长潜力的早期公司,基金的收获周期是很长的,甭管是七年或者十年,得进去以后跟这些企业家一起成长。在国内,我估计只有15%~20%的基金最终真正能挣到钱,大部分人还是亏钱的,只不过这个较长的周期刚刚开始而已。我觉得要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当前环境下没有办法的事情。


《中国经营报》: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复星昆仲如何掌控这个节奏?

王钧:我们成立到现在2年投了36个案子,我觉得还是属于匀速跑。因为从内部资源来看,团队就是这么多人,短期内不会再扩大了,这个资源做这些事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把控,就跟跑马拉松一样,不能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我觉得VC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握节奏,把握方向,有时候比你把握一个项目两个项目更加重要。


《中国经营报》:复星昆仲当初成立的时候,就设立了美元和人民币基金,同时也在美国硅谷开设了办公室,这种国际化布局的考虑是什么?

王钧:现在创新确实没有边界的概念了。技术和产品已经全球化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基本上也互通了,美国出点东西,中国市场马上就有;反过来也一样。国际化视野的价值还是挺大的,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这种“时间机器”的作用:中国已经证明成功的模式可以搬去东南亚;美国先进的模式可以复制到中国来,复星昆仲现在投的项目里面也有很多这样相互借鉴的例子。


《中国经营报》:VC要跟企业一起长跑,而在现实中,企业投资者和创始人的矛盾也时有发生,甚至双方分道扬镳,你是如何来处理这种互动关系的?

王钧:VC进入一个企业,确实不仅仅是财务投资者的角色,因为这些企业在日常经营和管理上普遍还都不是很成熟。有几点共性的问题,一个是在产业格局和发展方向上,因为大部分企业家,每天事务型的工作很多,不能像我们这样做很多的行业研究和调研,因此,我们获得的信息和企业家低头运营的时候,角度是不一样的;第二点是人力资源,我们投的所有的企业无一例外的诉求就是招人;第三个就是做市场,说句大白话,“忽悠”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但很多早期企业在这方面都没有经验;再往下走就是进一步的融资,这年头,你要么自己造血,要么你得输血。反正你总得有血,这几个都是企业很真实的需求,也是VC可以借助自身的经验和网络去帮忙的。

但说句心里话,具体到团队的管理,企业的运营,创始人一定会比VC更熟悉,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一般是不会干预的,想干预也干预不了。有时候你手伸的太长了,对企业不一定是好事。


《中国经营报》:这个度怎么把握?

王钧:我们的创始人中间目前没有不着调的,未来我不排除他们会有些不靠谱的行为出现,那可能就得好好“沟通”一下了。排除原则性的问题,只要大家利益一致,就可以一起往前走。

总的来讲,我们还是想做一个友好的投资人,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如果你觉得自己只是个投机者,今天圈点钱后天就想跑路,你不让跑我跟你没完,这一定是做不好风投的。实际上这是个攒人品的事,比如你投资了一个创始人,最后他失败了,但你觉得他人靠谱,没准儿过两年他又做了一个项目,就可以再投,所以这也是双方的一个信任关系。

一些基业长青的VC,身边都能团结一批优秀的企业家,这点是最重要的。对一个新兴的VC基金来说,我希望能够不着急,不去拍脑门给钱,但能找到一些真正志同道合、特别靠谱的创始人,让他们以合适的速度成长,最终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生态圈,这样才能走的更长远。


(梁宵)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这12本“情怀之作“,你读过多少?

    下一篇:中国人为何爱上“航空小镇”?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