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东瀛:战后美国对日本改革的得与失

下一本VOL25 2016-02-19 3346 0

二战后期,盟国举行了两次重要会议,并共同发表宣言和公告,既奠定了战后的国际秩序,也为战胜日本后如何通过彻底改造,消除其对世界尤其是亚太地区和平的威胁定了调。一次是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参加的开罗会议,一次是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出席的波茨坦会议。

    

《开罗宣言》的核心是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必须归还一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领的一切岛屿,以及中日甲午战争以来用武力占据的所有中国领土,包括台湾、澎湖和东北。《波茨坦公告》则为战后日本的非军事化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两份关键性国际文件的落实和执行,对战后的中日关系及日本社会的变化转型,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很多方面一直延续至今。

    

今天,我们重点讲一讲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革,探讨一下其得失与利弊。


再造东瀛:战后美国对日本改革的得与失


1
战后改革第一波


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未与盟国充分协商,便任命麦克阿瑟将军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率46万美军进入日本,迅速实现了对日本本土的单独占领和全面控制。

    

这一阶段,美国的对日政策非常清楚也非常严密,涉及到全部解散日本原有的军事机构、解聘日本军队相关人员、审判战犯、更换教科书等等。麦克阿瑟将军就是用传达指示、方针的方式,让日本方面必须遵照执行。

    

美国之所以要独占日本,一个重要考虑是担心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力量介入。而战后日本的一切行动都要听美国的指令,也为接下来它按自己的意愿对日本社会进行全面改造,做好了准备。

    

起初,美国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改造彻底消除日本再度威胁美国的可能性,这些改造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制度性的改革。美国对天皇制做了很多改造,废除了原来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修改和制定了新的《日本国宪法》,即通称的《和平宪法》。特别是1946年促使天皇发表《人间宣言》,宣布自己是人,不是神,天皇从掌握军政大权的国家元首,变成日本国和国民整体的象征。虽然保留天皇的名义,但是成为“虚”位“虚”立的君主立宪制,从体制上确立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这是非常重大的变革,不亚于一场革命,可以说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最充分地体现在这一点上。

   

同时,解除日本的武装,实行非军事化,要求日本不得拥有陆海空军、秘密警察或民航事业,现有的都必须解散;对日本的高级军官、极端民族主义及军国主义组织的首领都实行拘押,听候处理。这也符合当时日本国家和人民的需求。战时的日本是以军立国,一切服从军事上的需求,美国要把日本顽固的军国主义传统连根拔起。

    

其次,在政治方面,放开对新成立政党和政治组织的管制,战时遭到禁止的一些政党如日本共产党,得以恢复公开活动。允许工人运动,保护工人、农民的权益,成立农会和工会,确保集会结社、创办报纸及其他新闻媒体等一定的自由,这方面做得很实际。

    

再次,在经济上,推行解散财阀、进行土地改革的政策。美国认为,财阀是日本发动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新兴的军火大财阀大发战争横财。战后,为了斩断日本军国主义的一切经济基础,美国占领当局发出指令,对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和83家控股公司,以及56个财阀家族采取措施,包括解散控股公司,禁止财阀家族的人兼任重要领导,清除经济战犯,凡是不利于日本未来的经济走向和平目标的人员,都要逐出经济领域的重要岗位,将相关公司企业股票分散等。这种改造现在还有很大意义。

    

这一点开始的时候比较彻底,但最终只对二十多位大财阀实行了分散化,使其资本与经营相分离。相比之下,战后的德国是把所有跟侵略战相关的资本家、财阀、财团都进行了清除。

    

在土地改革方面,通过政府赎买,扶植自耕农,保护耕作权,使明治时期的大家族制度瓦解,农村的核心家庭增多。但农地改革没有触动山林所有制,大地主依旧拥有广大山林。日本的农业本来就很发达,有很好的技术和设备,精耕细作,所以后来形成了大量的过剩劳动力进城,成为真正的城市劳动力。

    

最后,是改革教育制度,包括教科书编修制度。虽然现在日本一些极端右翼分子修改历史教科书,把“侵略”中国改成“进出”中国,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等等,但日本战后的教育体制比较灵活,教科书由各个学校来选定,所谓右翼教科书的实际占有率不到百分之一。与此相关,战后有一段时间马克思主义、和平思潮等在日本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
“冷战”转向改革变味


战后初期,美国改造日本的基本政策,是以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为基轴的进步政策。但随着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这些政策未能彻底执行,不少是半途而废,遗留下了不少严重的问题,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现实。

    

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冷战”的兴起。随着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的实力迅速增强,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发展。在中国,亲美的国民党一败涂地,共产党即将掌握政权。美国迫切地感到,千万不能再让日本也倒向共产主义。美国要转而扶植日本,成为自己的小伙伴。

    

所以,从1947年开始,特别是1948年,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有了比较大的转变。此前彻底消除一切军国主义残余的行动,速度开始放慢,最高目的从“改革”转移到了“经济复兴”。美国开始镇压、清查日本共产党。1950年金日成发动的朝鲜统一战争,更刺激了美国对日政策的进一步转变。美国意识到,要依靠日本防共,不是为敌,而是为伍,甚至是终身伙伴,成为美国在东亚及整个亚太地区的“防波堤”。于是,以“美日媾和”为主题的旧金山会议,提上了日程。

    

1951年9月4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52个国家参加的对日媾和会议,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受到邀请,印度和缅甸没有参加,苏联、捷克、波兰没有出席签字,签约国一共为49个。旧金山会议结束5个小时后,美日签署了《日本安保条约》,规定美国放弃战争赔款的请求权,继续托管琉球群岛,美军留驻日本,拥有合法的军事基地。日本也被纳入到美国的核保护伞下。

    

“旧金山体制”的形成,美日安保条约的签订,是冷战的产物,也是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集中表现和必然结果。自此,日本基本上回归了国际社会,取得了半独立的国际地位,在军费大幅减少的同时,利用美国的技术,以及美国及西方各国广大的市场,国内经济快速恢复,后来更成为第二大世界经济体。而美国此前对日本的非军事化、民主化等各种改造悄然停止,对日本军国主义残余势力的整肃,不了了之。

    

结合日后的发展趋势来看,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改变了对日本战后的改革政策,至少留下三大“后患”。

   

第一,减少了日本的战争赔款。战后初期,美国远东政策的战略目标是:彻底根除日本的战争潜能,使之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因此以“拆迁赔偿”的方式,强制日本把指定的工业会社设备转让给曾被日本占领和破坏的国家,如东南亚各国。但随着美国对日索偿政策的变化,原来指定为拆迁对象的工业会社停止拆迁,几乎完整无损保留了日本的工业基础。在台湾的蒋介石政府为获得日本的承认,放弃战争赔款。如果坚持索取原定的6000亿美元的巨额赔款,日本经济决不会有日后那么快速的恢复发展。这样一来,使得日本为侵略战争罪行所付出的代价极少,导致战后日本经济重新对外扩张,一部分顽固派人士拒不承认对邻国的战争加害责任,战争史观右翼化。

    

第二,停止了对财阀的解散。该政策从1945年11月开始实施,到1951年,日本政府宣布“解散财阀的任务已经基本结束”。但实际上,最初被指定拆散的公司达到500多家,真正得以执行的只有十几家,最后彻底拆散的只有6家。这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工业现代化,保留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日本极端人士对侵略历史缺少悔过之心和认罪态度。

    

第三,放宽和解除对二战战犯的审判与整肃。战后初期,美国及盟国方面对日本战犯进行了严厉的清查审判,但伴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整肃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从战争狂人转向共产党、工会等左翼团体。在美国主导下,日本官方向各个大学施加压力,要求解雇教职员工中的共产党。1950年6月,解除了24位共产党员的公职,严重打击了日本的左翼力量。

    

而对于战犯,1950年10月至1952年8月,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原来要整肃的20万日本军官和法西斯头目,95%得以“过关”,至1958年,所有在押的日本战犯都得到了赦免。特别是一些日本战犯后来又重回政界,甚至占据要职。如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外公岸信介,本列为甲级战犯,竟出任了日本首相,组成所谓的“战犯内阁”,给日本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美国战后对日政策的这一波调整,深刻影响了日后的东亚国际政治格局,也改变了美国在东亚的战略重心及其盟友组成。原来美国是想把中国当做盟友,日本是敌对国,后来反而是日本变成了美国在东亚及整个亚太地区最坚实的盟友。


3
中美日多重角力


客观地说,战后由美国主导的日本民主化改革,特别是众所周知的《和平宪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基本上把一个曾经由军国主义势力主导的日本帝国,改造成一个民主化的日本。

    

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对日本的战后改造,又很大程度上限定了日本对美国的长期附属地位,由此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比如1972年出任日本首相,积极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田中角荣,因为在中东政策等一些敏感国际问题上与美国步调不一致,最终因卷入美国企业的经济案件而被迫下台。又比如2009年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胜选执政后,大力提倡“东亚共同体”,把美国排除在外,结果上台不到一年就黯然离任。而政策上坚决地站在美国一方,成为忠实伙伴的日本领导人,往往能“长治久安”,现在的安倍晋三就是典型例子。

    

但在很多日本民众心里,其实对美国的一再强压很不满,相当一部分日本人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这种心态,是一把双刃剑。尽管美国官方表示“失望”,但安倍晋三还是在首相任内去参拜靖国神社,说明即使是他这样的铁杆美国盟友,也不是十分甘心情愿完全听命于美国,不过现在羽翼未丰而已。一旦羽翼丰满,说不定会有一搏。而美国内心对日本也有所防范,它更多是借日本之力来贯彻自己的“东亚再平衡”战略。

    

从社会文化上说,日本现在已经全面被美国的软实力控制,学校机构和主流思想都明显的美国化,十分崇拜美国,反而缺少自己的独立思维。举个例子,现在大量外来语充斥着日本的日常生活,很多七十岁以上的老一代日本人,都听不懂、看不懂。

    

因此,什么时候日本能真正实现政治、经济的独立,摆脱依附于美国的现实,才能取得更好发展,同时有助于东亚地区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和谐,而不是按照美国的意志来走。

    

最近这些年,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影响也在不断扩大,未来相信前景会更好。而总的来看,美国是在走下坡路,日本的经济也随之停滞,即所谓“失去的二十年”。

    

目前,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大约是日本的2倍,但对此千万不能盲目乐观和迷信,因为中国的GNP(国民生产总值)还是不如日本,从人均来看,差距就更大。

   

所以,中国人永远不要轻视日本,而应该更好地了解、研究日本,对战后七十年来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有通盘认识,争取做一个“知日派”。这样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才能做出更有益的贡献。

    

(汤重南  为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研究员、博导,中国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中日关系史研究》主编,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中方委员,已出版《日本帝国的兴亡》等多部专著。本文由陈茜根据作者日前在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所作演讲内容整理。)


2月23日,中经俱乐部邀您走进“捷成洋行”, 向您展示这家来自丹麦的家族企业是如何帮助保时捷等200多家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经营之道,真正帮你打赢品牌营销的战役。

立即报名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百年犹太民族复兴史:《我的应许之地:以色列的荣耀与悲情》

    下一篇:“为日本去一大敌”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