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汇源欲委身可口可乐,到请入“空降兵”苏盈福,都可以看出朱新礼欲淡出汇源的管理,“清心寡欲”地去做他的大农业。可事与愿违,收购案的失败和苏盈福的离场,都一步步将朱新礼和汇源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补贴出来的利润?
不管是由于宏观经济波及,还是自身成本增加,汇源果汁都无法更改2014年亏损1.27亿元的事实。
根据汇源不久前发布的2014年财报显示,该公司于2014年果汁收入轻微增长,录得45.92亿元,毛利为15.94亿元,整体毛利率由2013年的31%上升到34.7%。然而销售及营销开支从12.49亿元增长到13.96亿元,行政开支从4.14亿元增长到5.08亿元,加之政府补贴收入从2013年的2.25亿元大幅减少到2014年的6263.3万元,以至于汇源果汁2014年业绩由盈转亏。
值得注意的是,汇源果汁近几年的财报均显示,政府补贴占了利润的大头:2010年汇源获得的政府补贴达到1.08亿元,占公司净利润的54%;2011年则升至2.01亿元,占净利润总额的64%;而2012年和2013年政府补贴的额度更是远远超过净利润总额,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政府补贴,该公司2012年和2013年的净利润将分别亏损2.26亿元和1.09亿元。此外,2013年汇源还靠出售上海和成都的两个项目获利4.25亿元。
汇源内部人士透露,政府补贴主要是农产品初加工税收补贴和投资工厂少量税收返还两部分,而2014年由于未建新工厂和以前投资工厂返还税收减少,所以呈现出政府补贴项目的锐减。
这也恰恰反映出了汇源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下降。AC尼尔森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100%果汁及中浓度果汁市场涨幅分别达到8.7%和13.7%,但是汇源仅中浓度果汁一项实现了15%的涨幅,100%果汁业务营收却出现7.6%的下滑,也就是说,在最擅长且市场占有率最有优势的品类中,汇源也开始失守。
2014年5月份起,汇源果汁开始在全国建营业所,1000家直销营业所,每个营业所的营销人员编制为12人,按照每个地级市10个县计算,一个地级市配备的人员就多达120人。自建万人直营团队,是希望在保住经销商销售存量的基础上,搭建起第二个销售渠道实现增量。
不过正如此前业内人士所指出的,营业所真正运营起来是没有办法持久,因为利润不足以支撑运营成本。事实证明,该政策虽然明显提升了汇源产品的销售,但也因为增加销售人员费用和市场支持费用直接导致了巨额亏损。
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汇源正进入一个两难的选择,继续大规模投资建厂,虽然可以依靠政府补贴实现企业盈利,但是消费市场和销售业绩的不理想又为其不断扩张的战略累积更大的隐患;大量增加营销和销售成本,虽能提振市场,却又蚕食掉大部分利润。
家族式管理的挑战
自从半年前送走“空降兵”苏盈福,推翻“职业经理人”策略,再度出山重掌汇源大旗的朱新礼动作不断:推出“真炫”预调鸡尾酒,在临沂投资13亿元进军速冻水饺领域,与互联网订餐平台“饿了么”达成战略合作定制互联网专属果汁等。加上此前已经低调涉足了白酒、葡萄酒、普洱茶、牧场等领域,朱新礼的多元化从未消停过。但是汇源的历次多元化尝试均未转化为真正的业绩。
汇源内部人士则透露,被外界提及的多元化更多是朱新礼个人的投资行为,并没有在上市公司业务内,并不牵涉公众股东的利益。而且朱新礼的投资也集中在农业板块,以农业种植产业技术为核心,向相关产业延伸。
2014年5月,朱新礼通过二级市场购买了汇源公司普通股,持股比例由原来的53.31%增至53.58%;2015年1月12日~14日期间,又以其间接全资拥有的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名义,以平均每股约2.8122港元的价格购买合共270万股普通股,持股比例增长到63.36%。8个月内两次增持,显然是为了提振市场信心。
朱新礼还在2014年年底在汇源内部实施“内部事业合伙人制”,意在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拉动汇源果汁未来的增长动力。曾担任汇源集团蓝猫淘气饮品及“他加她”饮品有限公司副总裁的营销专家肖竹青认为,“人才是汇源的一个短板,其历年来引入职业经理人都不成功,但是此次朱新礼聪明的一点是,寻找一些合作伙伴来共同推动项目,而不再是自己干。”
合伙制将改变原汇源体系内责任、权利、义务三者脱节的关系,让企业利益与职业经理人利益一致。但汇源的家族式管理根深蒂固,职业经理人很难长期效力汇源,此番“合伙人制”能否如期推行,仍画有问号。
(李冰)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