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天才画家梵高与毕加索,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他们生前的境遇却有着天壤之别。屡次更换工作的梵高最终投身于绘画。在他与高更合作失败后,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亲手割下了自己的耳朵。这也许是他一生中最著名的片段。梵高是在弟弟提奥的理解与支持下进行艺术创作的,但在他多达2000幅的画作中,能在生前卖出去的却仅有一幅。
与梵高相比,毕加索则要幸运得多。他的成功不仅与其卓越的绘画才能有关,更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7岁的毕加索在身为美术教师的父亲的引领下步入了艺术殿堂,并展现出了惊人的艺术天赋。后来,手把手教他画画的父亲说“我已经不能再教儿子画画了。”这充分地表现出毕加索非凡的绘画才能。
更令人惊奇的是,以91岁高龄辞世的毕加索为后世留下了超过7万幅画作。此外,他还拥有多所豪宅和巨额现金。他的遗产总值约为7500亿日元(约395亿人民币)。在美术史上,生前就能拥有如此多的财产的画家,从古至今,仅此一人。
这两位大画家的命运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呢?我想这是因为毕加索对“金钱”更感兴趣。
毕加索在出售自己的画作方面是个天才。每当他有了新作,他就会召集几十名熟识的画商参加他的画展。而且,在展览会上,他会将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详细地讲给大家听。
人们更希望购买的是和画作有关的故事。毕加索这样做就是在利用竞争原理把作品的价钱炒上去。这种把作品的价值转换成价格的方法,也就是今天广为人知的“货币化”过程。
据说,毕加索即使购买生活用品也喜欢用支票付款。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这里面有个小秘密。毕加索是位声名显赫的画家。如果他用支票购物,得到支票的店主会怎样处理那张支票呢?毕加索认为,店主与其拿着这张支票去银行兑换现金,倒不如将这张有他亲笔签名的支票当作艺术品,拿去装饰房间或者收藏起来。于是,为了不让店主们拿支票去兑换现金,毕加索就用支票去结账,这实际上相当于毕加索没花金钱就“买”到了东西。
现在您该知道毕加索是怎样自抬身价,怎样用名声换取更多的金钱了吧。他的方法用现代金融术语来讲就是“信用创造”和“变现”。
法国波尔多地区木桐酒庄(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出产的高级葡萄酒享誉世界。这种每瓶标价约为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635元 )的高级葡萄酒,自1945年起,每年都使用不同的图案作为酒标,其1973 年的酒标就是由毕加索设计的。可是,酒商并不是用金钱支付毕加索的设计费用,而是用葡萄酒。所以毕加索设计的酒标获得的评价越高,葡萄酒的卖价就越高。而作为稿酬的葡萄酒,无论是毕加索留下来自己喝还是拿出去卖,毋庸置疑,它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这称得上是毕加索和葡萄酒商双赢的案例。
顺便说一下,木桐酒庄的全名为木桐· 罗斯柴尔德酒庄。显而易见,它指的就是雄踞犹太金融宝座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木桐酒庄的庄主菲利普· 罗斯柴尔德男爵每年都会邀请包括毕加索在内的众多著名画家为葡萄酒设计酒标。从这一举措我们可以看出,他对金钱也有着深刻的理解。
毕加索和罗斯柴尔德都知道,在诚信的平台上,即使不花金钱也能进行价值交换。而且这样的价值交换往往能表现出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本质与意义。所以说,经济未必离不开金钱。顶级的金钱达人往往就是那些不用花金钱就能把事情处理得很好的人。
(文章来源:《商学院》杂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