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一个做心理咨询师的朋友聊到感情问题,她说:
“对两性关系来说,最具毁灭性的想法之一就是:如果我们需要努力,这说明我们的关系里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寻找一个已经完美和成熟的人。当问题或冲突发生的时候,比较容易怪罪人或者跟配偶竞争。”
我深表认同,固定型思维,正在毁掉我们的幸福。
《欢乐颂》中的樊胜美,经常参加各种社交名流聚会,渴望找到一个金龟婿,缘定今生,深情款款。
这个人有经济实力,内心足够强大,并且设身处地地懂她、理解她,性情贴心,帮她解决所有烦心问题,结果注定是一次次失望。
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爱情是天生的,两个在一起肯定不存在任何问题。如果两人之间存在问题,要么对方的性格存在缺陷,要么对方根本就不属于你。
他们期望找到和自己完全契合的伴侣,三观完全相融、体贴善良,上进勤奋,聊什么都能聊到一个频道上。
可是,世上本身就没有完美的人,哪有完美的关系呢?
现实情况中,没有天生一对,只有不断磨合、共同成长的伴侣。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容易收获幸福的感情。
《少有人走的路》提到,真正意义的爱,既是爱自己,又是爱他人,同时也是帮助他人完善,这意味着超越自我界限。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深谙其中的道理,他们愿意在关系的不同阶段里共同成长,承认彼此性格的局限,承认彼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经营。
爱情和婚姻对他们来说,是两个人共同创造的艺术品。这件艺术品创造的过程,都蕴含两个人的努力、合作和创造。
我之前上心理课程时,认识一个朋友,她的老公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完美男人,开奔驰,做广告公司,一有时间就往家里跑,对应酬是能推则推,结婚20年从没闹过绯闻,对妻子关怀备至,小礼物不断,夫妻的感情非常好。
大家都问这位朋友她如何遇上这样的完美男人?
朋友还没说话,这位完美男人先开腔了,他说我哪里是什么完美男人,我们20岁开始谈恋爱,我每次看完电影都让她自己回家从来不知道送送人家。
后来结婚以后,我开始打拼事业,家里的一切都是她在操心,公司有时候发不出工资,她会把存款拿出来先垫着。
每天晚上不管我几点回家,总有一盏灯在等着我,我开始心疼她,宠爱她,我觉得她作为一个女人,做到了她能做的一切,我开始用一个完美的男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一点一滴做到让她满意。
只有两人愿意共同为家庭付出心血,不断成长,才能有个美满的家。从这个角度说,拥有成长型思维,是婚恋成功的关键。
那么,到底什么是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
这两个概念最早来源于斯坦福的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的著作《终身成长》,他认为成功最重要的是思维模式,你怎么思考一件事,决定你的人生轨迹。
总的来说,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天生的、固定的、不可被改变的;与之相对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学习培养。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智力是固定不变的,产生一种倾向于让自己表现得很聪明的欲望。
他们想要证明自己高人一等,特别注意外界的评价,得到坏的评价就会备受打击,忽视有用的负面反馈信息。
遇到挑战时就避免挑战;遇到阻碍时会选择自我保护或者轻易放弃;认为努力不会有结果或者有更坏的结果,因而拒绝努力;认为他人的成功威胁到自己,更愿意看到他人的不足。
固定型思维的人永远处在消极被动、固步自封的状态,结果可想而知,他们就停滞不前,无法取得自己应有的成绩。
网上看到一个新闻,人大毕业生成为贫困山区赤贫家庭6子之母。
原来,伍继红是人民大学档案学院94级学生,毕业前通过北京市的公务员考试,但面试不过关,备受打击,返回广东,打工并嫁人,但遇人不淑,几年即离婚。
两度婚姻生养6个孩子,家庭陷入赤贫。
在我看来,伍继红能考上人民大学,通过北京市的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环节,那就证明她学习能力是挺强的。
可惜被僵化的思维限制,早早嫁人生子,而不是努力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人生境遇每况愈下。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相反。他们认为智力是可以提高的,更重视自己的成长,产生学习的欲望,倾向于积极努力。
遇到挑战和阻碍时,迎难而上,坚持不懈。
认为天道酬勤,熟能生巧,总是能够准确评估自己的目标,然后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事,并且在批判中学习,在他人的成功经历中寻求灵感。
朋友端银是个94年的小伙子,2017年3月份,不顾家人反对孤身一人来到深圳打拼,拿月薪1千的工资,干起了月入5万的事情,从一无所知到独立运作内容生产,文案、营销、课程设计、售后服务全都是一人运行。
10月底,怀着试一试的心态在某微课上开发了一门朋友圈营销课程,竟然一下子成为了热门,当日就赚到20万,还受到多家营销公司的合作邀请。
正是凭着积极上进、积极面对挑战的态度,端银实现阶层跃迁。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能取得很高的成就。
当我第一次知道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概念时,浑身充满干劲。
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也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大脑和肌肉一样,越使用越强壮;而且,任何事物都有可以学习的部分。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而层次高的人会多些成长型思维,少些固定型思维。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宿命两个字,取而代之的是爱拼才会赢。
书中提到了飞人乔丹的例子,曾经的乔丹因身高不达标而被赶出校队,但是乔丹并不泄气,坚持不懈地提升自我。
每天在晚上睡觉前,双腿跳起抓住门框,让身体放松,垂直悬空,双脚离地,全身放松的悬挂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坚持了1年半,乔丹身高迅速由175cm长高到了192cm,并且把这股狠劲用到练习球技上,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
如果乔丹一开始就选择认命,体坛就少了一个传奇巨星。
我联想到了演员张震,同样凭着成长型思维谱写传奇人生。
第一次知道他,是在2015年春晚上,身着一袭长袍的他抚琴的动作帅瞎了我,风流倜傥、虎虎生风,我赶紧找他的电影看,发现他有个特点,演什么像什么,演什么会什么,每部电影对他来说就是一次蜕变。
拍《赤壁》为了演好孙权,他熟读三国;拍《建党伟业》他又把民国史熟记于心,这些只是小菜一碟。
接着,为了塑造《吴清源》中清瘦孤苦的围棋大师,每天修身养性、看着天书一般的棋谱,零基础的他竟然学会了围棋;拍《深海寻人》,他考取了潜水执照。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始终保持着提升自己并坚持不懈的激情。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成长型思维都是从固定型思维转变而来的,《终身成长》中明确了从固定型思维转变到成长型思维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接受我们的固定型思维。
以我自己为例,之前始终认为,口才是天生的。后来坦然接受这种想法。
第二步,观察、明确是什么导致了固定型思维。
我联想到了小时候同时学多种语言,挫败感强烈的体验,还有一次上台演讲结巴的不愉快经历。
第三步,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取名字。
想想它是如何让我们思考、感受和采取行动的?这会给身边人带来什么影响?
我将其命名为逃避成长的借口,固定地认为口才是天生的,放弃提升口头表达能力的练习,很多年过后,依然没有进步,给他人与自己都带来了困扰。
第四步,教育我们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发挥社团的力量,携手走向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特别地,学会与团队成员真诚沟通,一起度过难关。
真正地开始改变,是我大四时和几个小伙伴连续两周练习面试。练习前,我面对问题茫然无解,练习后,遇到任何问题都能流畅地说三分钟。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
最后,我想以知乎大V“动机在杭州”的名言结尾,他对成长型思维的概括让我深受启发:
人格的核心,其实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凝缩了我们对整个人生的理解,成了我们独特的人生线索。
当我们接受一个故事作为我们人生范本的时候,我们就接受其中的隐含假设。你隐含的信念,是成长式还是僵化式,决定了你的人生路径。
(文章来源:富书)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