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揭黑一下。
良叔对自己的自控力还是挺有信心的,也是身边人的榜样,我如果说对吃鸡游戏也曾有过沉迷经历,你会不会很惊讶?
十一长假期间,对儿子的管教放松了一些,甚至允许他玩一些手游。
我在旁边看,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刺激战场”。
年轻时,我玩过一阵子CS,还是深圳“fire”战队的成员,看到儿子那笨拙的跑位,和飘忽的枪法,当然特别的鄙视,一直说他。
他死了两局后激将我说,你这么历害,有种连一局啊?
我说连就连,于是在自己手机下载了,和儿子组队开打。
然而,“吃鸡”无论是手机操作和PC的区别,还是游戏规则,都和CS已经相去甚远,这导致我开始几把都落地成盒。
也被儿子各种数落。
在我不懈的努力下,终于琢磨出点门道,很快带领儿子吃了两把鸡。
这本该是个终点,可是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游戏中捡起好装备的兴奋,打中对方带来的血脉喷张,决赛圈中潜伏时的紧张感 ,都时不时的萦绕着我,让我总想拿起手机玩几把。
就这样,十一后的一周时间,我都会时不时玩几局,甚至有一次玩到凌晨1点,当时我突然醒悟过来,反问自己,说好了自控力呢?怎么不知不觉就中招了?
于是,我立刻删掉了“刺激战场”,从此与吃鸡决裂......
50年代,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给老鼠的大脑接上电极,当老鼠进入特定区域,就会触电。
本以为老鼠会避开,却发现它们反复进入。
后来发现电极接到了老鼠的快乐中枢,触电可以产生快感。
随后的实验中,科学家给老鼠一个触发装置,按下去,就会发电。
有了这个开关后,老鼠不吃不喝,每天只是按按钮,刺激自己,直到力竭而亡。
人和老鼠的快乐中枢是一致的,游戏就是那个按钮,通过没有危险的刺激来达成一种快感,让你迅速逃避平庸而枯燥的生活,这就是大家乐此不疲的原因。
而游戏的设计者,对人性的弱点已深刻洞悉,每个操作,每个画面,都在刻意迎合这种弱点,所以,你也由此可知,依靠自我意识来抵抗游戏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其实我们在抵抗千万年进化而来的本能。
千万别高估自己的抵抗力,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是有道理的。
《怪诞行为学》中也讲过类似的观点:
一件恶习一旦开始,大脑会自动关闭有自控能力的区域,让你在无意识中越走越远。
所以,自控的最好办法,不是和恶习共处一室时,才想到如何去控制它,而是趁早把恶习关在门外,压根就不让它进来。
(文章来源:良大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