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业绩背后暗流涌动,在当前的形势下,这家百年机构的取舍,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走势。
文:王倩
ID:BMR2004
汇丰进入多事之秋。
近日,根据外媒报道,为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削减开支,汇丰控股(00005.HK,以下简称汇丰)旗下全资子公司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银行)计划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万人。《商学院》记者就此事向汇丰方面求证,但截止发稿并未收到回应。
这并非汇丰第一次被曝裁员,早在今年8月份,汇丰就被爆出裁员计划,且“高级管理人员成为裁员焦点”一事备受关注。同时,汇丰银行屡接罚单,先是分行被罚,后是总行被罚。
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董希淼认为,汇丰裁员主要基于对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以及经济增速放缓做出的一种反应,银行是全周期行业,受影响较大,银行通过裁员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成为必然。
汇丰银行全称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是汇丰集团的创始成员。目前在欧洲、亚太地区、美洲、中东及非洲7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9500家附属机构,汇丰银行是汇丰集团在亚太地区的旗舰。
汇丰银行经过集团化运作之后,成立集团控股公司,名为汇丰控股有限公司,此后汇丰集团以汇丰控股名义上市。
这个已经经历了154年的老牌企业,曾经被福布斯誉为“一只会跳舞的大象”,似乎正在遭遇其前所未有的挑战。行走在岔路口上,汇丰是向左还是向右?
多事之秋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行政处罚显示,北京银保监局在9月16日发布处罚信息(京银保监罚决字〔2019〕32号),汇丰银行北京分行因流动资金贷款未执行受托支付相关规定,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根据《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监会令2010年第1号)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北京银保监局于9月9日对汇丰银行北京分行作出罚款人民币20万元的行政处罚。
同一个月,香港证监会官网9月10日公告,汇丰银行因没有遵守《操守准则》下的电话录音规定,被罚款210万港元。
2019年对于汇丰来说,是多事之秋。
8月5日~9日的一周内,汇丰两位高管接连离职,包括汇丰史上最年轻的CEO范宁、以及大中华区行政总裁黄碧娟。这让汇丰股价连续暴跌,下跌至60港元以下。
8月5日,汇丰公告称,其历史上最年轻的CEO范宁(John Flint)辞任CEO和董事职位,同时改组最高管理层,以应对具有挑战性的全球环境。同一天汇丰在财报发布会上宣布,今年将在全球范围内削减不超过2%的工作岗位,即约4000个工作岗位,以缩减成本。
4天之后,大中华区行政总裁黄碧娟宣布离职,黄碧娟卸任之后,汇丰不再设置大中华区行政总裁职位。
外界盛传,范宁与黄碧娟的离职,与“华为”事件有关,汇丰发言人回应称,其二人的离职,与华为事件无任何关系。但是该传言持续发酵,汇丰不得不再次发文否认。
《商学院》记者就相关问题向汇丰控股方面发去采访提纲,但是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应。
不可否认的是,今年以来,汇丰让自己陷入了一系列“敏感事件”,这些事件让它的前景更加不明朗。
为了提振股价,汇丰公布,已于9月19日在伦敦证券交易所购入约261.47万股,每股股份所支付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为6.1560英镑。随着汇丰回购股票,其股价终于回到了每股60港元。
并购起家
在香港地区,人们对于汇丰有着特殊的感情。汇丰的股票被香港人比喻为“孤儿寡母股”,意思是独立抚养孩子的单身母亲,如果手中握有汇丰的股票,就足以育儿养老。
这足以看出香港人对汇丰的感情。一向以“根植中国的领先国际性银行”自诩的汇丰,在百年历史中曾支持了包玉刚、李嘉诚和郑裕彤等一批知名华商的崛起,在香港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公开资料显示,汇丰的前身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1953年,掌舵人迈克尔·特纳决定改组汇丰银行,以集团化方式进行运作,其第一步是于1955年在美国加州成立集团首家公司加州汇丰银行,并于1959年成功完成该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收购,收购对象是有利银行和中东英格兰银行。
1965年汇丰银行收购恒生银行的控制性股权。在进入美国收购之前,汇丰银行还是一家亚洲银行。
转变从收购美国海丰银行开始,汇丰银行 1978年入股美国海丰银行,但是由于种种问题,这项收购于1980年才最终完成,并且在7年之后汇丰银行对其全资控股。
自此,汇丰银行的对外收购脚步从未停止,英国米特兰银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银行等等,都被汇丰银行纳入旗下。汇丰银行的扩张,不仅局限在银行的收购上。1984年汇丰银行收购了伦敦最大的三家股票经纪公司之一——詹金宝公司29.9%的股份,1986年汇丰银行收购了其全部股份。
1991年之前,汇丰控股仅在伦敦、中国香港两大证交所上市。1999年其收购了美国利宝集团并将其改组成美国汇丰后,以存托证券形式在纽约证交所上市。2000年在完成对法国商业银行的收购并将其改组成法国汇丰后,在巴黎证交所挂牌;2004年收购百慕大银行后,在百慕大证交所上市。
快速的扩张让汇丰银行的队伍迅速扩大,这种扩大,又带有着某种烙印。在1984年的一份报道中有这样的描述:“各地的汇丰银行总是认为自己在每一个特定市场都有着独特的‘银行联邦’身份,多多少少有一种独立于香港总部之外实行自治的感觉。”
管理遭挑战
并购让汇丰快速扩张,其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但并购的管理后遗症,也为它日后遭遇的麻烦,埋下了伏笔。
扩张之后的汇丰全球业务涵盖个人理财、工商业务、环球银行与资本市场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以及其他业务领域。快速扩张后的汇丰,公司变得臃肿、管理的有效性受到挑战。
汇丰在中国内地的金融业务主要是吸收存款、放贷,而汇丰银行在其他地方则是混业经营,业务纷繁复杂,比如汇丰在阿根廷开展了汽车保险业务,在美国开展了次级信用卡业务,在香港开展了企业银行业务。
瑞银证券分析师认为,有时候多元化也是一种劣势,当市场状况恶化的时候,汇丰某种程度上暴露在所有的风险之下。
根据汇丰官方认可唯一一部企业传记《狮子银行》记录,2012年时任集团执行总裁的欧智华在向一个议会委员作证时承认,这些业务之间,没有多少相同的地方,你不可能从系统中获得任何规模效应,也不可能实现统一风险平台的目标。
管理这些业务,成为最大的挑战。据了解,经过长期的发展并购之后,汇丰最终将区域管理分治定为管理模式。在欧智华接替执行总裁的2008年以前,汇丰当时的管理者认为,基于本地知识的重要性,让派驻本地的行政总裁拥有本地的业务经营权,可以自由确定产品和服务,除了企业银行、投行和资本市场之外,对于其他业务板块拥有最终决定权,是最有效利用人员优势的一种管理模式。
但是随着汇丰的不断扩张,尤其是收购的一些银行本身并不符合汇丰本身的合规规定,且本地行政总裁被赋予强大权力时,汇丰的合规管理变得愈加挑战。
比如汇丰收购的墨西哥国际银行,在合规管理上并未真正执行总部所指定的合规经营规则,让汇丰控股陷入了洗钱危机中。美国参议院调查委员会调查了2006年到2010年汇丰在美国和墨西哥的业务经营活动,发现汇丰没有发现并制止通过美国金融系统进行的发洗钱行为。因为这些缺陷,墨西哥贩毒集团得以将数额巨大的毒资洗白。
2011年,墨西哥政府指控汇丰违反《反洗钱法》,认为其旗下银行在反洗钱措施上存在缺陷,对汇丰罚款3000万美元。
该事件发生于汇丰收购墨西哥银行8年之后,墨西哥汇丰银行被指控银行的反洗钱计划不能完全符合汇丰在反洗钱方面制定的标准。
时任汇丰合规部门负责人的戴维·巴格利在提交给美国参议院常设调查委员会的证词中反思,集团在伦敦的合规职能部门反映了汇丰整体的全球企业架构——它是由世界各地附属机构组成的国际联盟,随着汇丰的足迹由于这些收购而遍布全球,汇丰的架构演变成一个很小的全球经营中心,而各地无数服务机构拥有相当高的经营自主权,集团合规部门更多地起到了咨询的作用,最终的权力和决策掌握在每一个集团附属机构本地管理团队手中。
尽管欧智华接替集团行政总裁之后,加大了反洗钱的力度,并在全球机构推行统一的风险偏好和简化控制架构,对汇丰的组织架构进行改革,由全球业务负责人掌控所有的业务经营活动,并与财务、法务、风控以及合规部门通力合作,将所有信息汇集于中心。但是此类事件的发生依然不在少数。
资料显示,2014年,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以汇丰操纵操纵全球外汇交易市场将其处以罚款6.18亿美元。2015年,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汇丰瑞士分行在2005年至2007年间,协助10万名客户避税及隐藏高达千亿美元资产;过去十年间至少四次用户数据的泄露事件等等。
业绩承压
2019年6月30日,汇丰发布了其半年业绩。列账基准除税后利润同比增加18.1%,达99.37亿美元。其中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的经调整收入下跌3%。汇丰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元区的利率下跌及地缘政治问题将会持续影响其主要市场。欧洲市场方面,集团上半年在欧洲区列账计准除税前利润为亏损5.2亿美元。根据汇丰的裁员计划,其裁员从欧洲开始。
事实上,在2008年汇丰深陷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汇丰的业绩便如过山车一般。年报显示,2011年汇丰控股列账基准除税前利润较2010年上涨约15%。2012年,这一数据下跌了6%。2013年列账基准除税前利润同比上升9%,但2014年又转而下跌17%。
2014年财报显示,汇丰全年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由于该行仍旧面临有关其通过旗下瑞士部门帮助客户避税的指控。
欧智华曾发表声明称,盈利表现令人失望,但尽管第四季度仍旧面临着艰难形势,与此前三个季度相比则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对比汇丰2014年~2016年的业绩报告,其列账基准收入分别为:除税前利润为186.8亿美元、188.67亿美元、71.12亿美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方面,更是断崖式下跌: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为131.15亿美元、126亿美元、12.99亿美元。
在汇丰2016年的业绩报告中,列账基准收入为480亿美元,同比下降20%,除税前利润为71.12亿美元,同比下降62%,母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为12.99亿美元同比下滑90%。
汇丰在当年的年报中解释称“列账基准除税前利润减少至71亿美元,反映多个重大项目的影响,当中包括欧洲环球私人银行业务的商誉减损32亿美元、达标支出31亿美元、指定以公允值列账之本身债务因信贷息差变动而产生的18亿美元不利公允值变动,以及出售巴西业务的影响。2016年汇控的股东应占溢利下跌81.7%至24.79亿美元。”
其2016年年报显示,其净利息收益率占比达到50%,这也就意味着利息收入是其主要的盈利来源。事实上,银行最简单的盈利模型也是利息收入,净利息收益=资产规模*净利息收益率。
但是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过后,世界各国为了挽救经济增速,开始不断降息,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不断下行。汇丰的净息差由 2009 年的 2.94%下降至 2016 年的 1.73%。
事实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汇丰首当其冲深陷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其利息收入开始不断减少。
2015年汇丰开始调整策略,加速处置非核心业务,压缩风险资产规模。 比如退出部分地区市场(如巴西等),出让平安、兴业银行等的股份,重新专注于银行本业。但是2015年的税前净利润依旧以下滑结束。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汇丰的支出中,其中达标支出一项从无到有,直接支出9亿美元,2016年的达标支出直接增长到31亿美元。
所谓达标支出,是汇丰应对各国不断加强的监管而支出的费用。如前述所言,通过并购成长起来的汇丰,因为管理的不同步,造成了地方各自为政。虽然欧智华上任时对这种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其因为管理制度的后遗症所引起的合规问题,仍然让汇丰不得不为其买单。
从汇丰最新的财报数据来看,2019年第二季度,亚洲地区贡献了汇丰银行66%的利润。在亚洲地区税前收入47.73亿美元中,其中中国香港贡献了31.64亿美元,中国内地税前收入为7.95亿美元。2018年,亚洲贡献了汇丰控股91.7%的利润。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香港经济环境受损,汇丰在香港的业绩会受到影响。
申万宏源8月6日发布公告称下调汇丰控股评级至中性。公告显示基于基本面前景趋弱,其下调公司2019~2021年EPS(每股收益)至0.64美元/0.65美元/0.67美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2.2%/1.7%/2.1%。目前公司对应0.96倍2019年PB(市净率),其给予汇丰19年目标市净率1.0倍,目标价63.76港元,对应5%的上行空间,下调评级至中性。
申万宏源认为,一方面,在全球经济和政策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公司贷款增速和资产质量将持续承压;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提前启动降息并促使多国央行跟随降息,公司资产收益率将持续下行,并导致净息差进一步收窄。
这不是汇丰今年遭遇的第一次评级下调。
在今年年初,摩根大通发表研究报告称,其对汇丰控股是否能达成2020年有形资产回报率11%之目标仍存疑,由于港美息差扩阔、加息预期降温、股票市场波动、环球经济转弱、成本管控令市场失望,及英国脱欧带来的不稳定性,故摩通降汇控投资评级,自“增持”降至“中性”。
花旗则直接给出“沽售”的评级。花旗在其发布的报告中认为,汇丰的前景具挑战性及环境复杂,因此直接给出“沽售”的评级。花旗认为,汇丰的成本控制、资本情况和新一轮回购股份表现不及市场预期。
美银美林认为,香港同业拆息处于较高水平,汇丰未来增长将有挑战。因此其给予汇丰目标价为7.06英镑/67.21港元,评级“中性”。美银美林同时认为,2020年汇丰控股将不会有10亿美元的回购计划。
如今,汇丰业绩背后暗流涌动,在当前的形势下,这家百年机构的取舍,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走势。
(本文来自《商学院》2019年10月刊)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