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大型金融机构形成关系平等的联盟链,区块链才能发挥更多信用创造的价值。
文:吕笑颜 石丹
ID:BMR2004
当前,金融企业正积极利用区块链提升服务效率,目前,金融行业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中占有半壁江山,金融行业的应用包括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资产证券化、票据交易、积分兑换、审计等。
作为国内较早开始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实施落地的银行之一,江苏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研发了“苏银链”平台,并依托此平台创新打造各种区块链应用场景,发展数字金融。近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简称“网信办”)发布了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其中,江苏银行备案了“苏银链”区块链平台。
事实上,近年来,江苏银行一直致力于打造“最具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银行”,建设区块链项目“苏银链”并在跨行票据贴现、供应链金融、物联网金融等领域应用落地。
作为根植于江苏本地的城商行,其业务主要比较集中在江苏省内,因而也带来了良好的资产质量,但区域风险集中。不过,据2019年三季报显示,三季度新生不良率有所抬头。
那么,江苏银行区块链技术到底解决了什么?目前应用落地近况如何?落地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未来又有怎样的规划?对此,《商学院》记者向江苏银行方面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苏银链”可否助力转型?
资料显示,江苏银行由江苏省内无锡、苏州、南通(包括无锡商行、苏州商行、南通商行、常州商行、淮安商行、徐州商行、镇江商行、扬州商行、盐城商行和连云港商行)等10家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而成,于2007年1月24日正式挂牌开业。
自2016年8月在A股上市以来,江苏银行一直在转型之路上持续深耕。其中,在外部去杠杆、监管环境趋严的大环境下,近年来,该行贷款业务占比持续上升,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贷款资产占比已经提升至47%。
但2017年该行大幅扩张了非标投资业务和存款业务,江苏银行的非标投资和存款分别增加了1145.67亿元和1004.21亿元,这种现象在银行业中是不多见的,也与当时的监管环境相悖。
在宏观大背景下,多数银行为应对传统对公业务的盈利萎缩以及“非标转标”的外部监管要求,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零售业务,以求获得新的增长点。
早在2016年,江苏银行就开展“区块链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打造“苏银链”自主平台,并选取数字积分场景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当前,该行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在多领域落地开花,比如,成功落地票据区块链跨行贴现平台,实现行内无纸化流程信息上链,与南钢集团、润辰科技、江苏结算公司合作开展“钢盈链”项目,依托南钢的应付账款数据,为南钢上游供应商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
发展至今,江苏银行依托“苏银链”平台,相继在“供应链金融”“票据贴现”“移动化办公”等领域发力,推出了“物联网+区块链”“票据区块链跨行贴现平台”“OA审批+区块链”等一系列区块链应用产品,与外部单位合作推出了“钢银链”“我的南京app普惠金融”等服务。
目前,“苏银链”平台成效到底怎么样呢?
何为“物联网+区块链”?
资料显示,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可信机制,江苏银行将区块链与物联网仓库监管技术结合起来,存储质押物状态信息并整合了行内信贷管理系统、供应链系统等多个系统业务数据,通过对押品状态信息的比对分析确定质押物出入库活动是否正常。比如质押物出库时,江苏银行节点会监控到质押物出库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供应链系统,供应链系统立即对质押物状态进行校验,当此质押物仍然处于质押状态时,则会发生警报通知客户经理,从而实现远程监控质押物状态,降低融资业务风险,开创了贷后管理的新思路。截至2019年10月末,针对无锡物联网动产客户,累计投放贷款突破60亿元,目前未发生一笔不良。
那么,该行目前的资产质量到底怎么样呢?
事实上,由于该行业务主要集中在江苏,受益于区域经济较好,资产质量相对较好。不过,区域风险却较为集中。据中报显示,该行在江苏地区的贷款占总占款已超80%,较上年末78.98%进一步上升。
据2019年三季报显示,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9%,与前四个季度继续保持持平。不过,中金公司、中泰证券、国泰君安的研报均显示,该行的三季度新生不良率有所抬头。而国泰君安的研报更是显示,该行已经连续两个季度新生不良率有所上升。
在银行业风控人士看来:“在动产质押、库存融资等涉及货物监管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风险管控的重心在于抵质押物品的监管。传统模式下,通常由仓储监管企业接受金融机构的委托对抵质押物品进行监管,所以金融机构所掌握抵质押物品信息的准确真实程度高度依赖于仓储监管企业的管理能力:一方面存在库管人员操作层面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存在融资方主观欺诈等风险。”
利用区块链安全、认证、授权、不可抵赖的技术特点,则可以解决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缺乏权威第三方的问题,无需第三方机构即可实现资金提供方、仓储、货主之间的可信数据交换,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确保质物在质押期间得到有效的监控保障。将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的融资开放平台可容纳多家仓储监管机构、资金方进行公平竞争。”
中航证券金融研究所首席分析师张超认为,将区块链与物联网这两种技术的有机结合,一是可以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架构、共识以及区块链记录的准确性和不可篡改性赋能物联网设备,进一步减轻了物联网原有的中心计算压力,并为物联网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物联网产业内含着庞大的数据与信息,也是区块链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最佳平台。
区块链在物联网金融上的如此,那么,江苏银行在银行同业之间又借助区块链实现了哪些目标呢?
联盟链困局如何破?
资料显示,2017年11月1日,江苏银行与无锡农商行合作完成首单票据“区块链”跨行贴现业务交易,该业务由无锡农商行的企业客户发起,江苏银行签收票据。这单业务的成功落地标志着江苏银行“区块链”技术由实验阶段转向商业应用。
以往,由于银行间跨行贴现业务的客户信息及业务资料无法快速、高效、安全传输,使得跨行贴现业务很难推广。为了解决该痛点,江苏银行“苏银链”平台以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支撑,进行票据和贴现信息的传递,破解了传统业务模式中持票客户的身份认证问题、客户信息健全问题以及企业与银行间、银行与银行间的信息信任等问题,在方便客户的同时也丰富了票据承兑模式。
例如,江苏银行与国家大型电网企业合作,结合用电场景创新推出“电e宝”产品。用电企业所登记的信息被记录在“苏银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并发送给贴现银行,从技术上排除了数据被篡改、被伪造的可能性;另外贴现办理银行通过将票据实物信息与区块链上的信息进行对比,提高了票据业务的真实性与合规性。这样一来,用电企业只需通过线上操作,即可利用手上持有的票据来冲抵缴纳电费。截至2019年10月末,总计贴现超5000笔,累计发生额超30亿元。
据2019年半年报显示,该行上半年实现票据贴现收入4.08亿元,占利息收入的3.58%,较2018年末占比4.50%有所下滑。
而从资产角度,据2019年半年报显示,该行票据贴现总额为715.24亿元,占总贷款的占比7.4%,较2018年末占比9.81%大幅下滑。
(本文来自《商学院》杂志2020年1月刊)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