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企业现金流只够撑两月 业务、资金、人力、房租四座大山何解?

2020-02-01 2144 0


部分企业现金流只够撑两月 业务、资金、人力、房租四座大山何解?

文:钱丽娜 朱耘

ID:BMR2004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新冠病毒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后,Judith忧心忡忡,她管理着一家五个人的迷你物流公司,从事国内配套运输和国际段运输。80%的业务服务贸易型和生产型企业,20%的业务服务物流同行。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发展,她看到越来越多的航班发出了停航通知。“从短期看,假期延长,国内运输会受司机无法及时到岗的影响,配套物流以及仓库拆装箱能力会有降低。但是这个影响没法与货量的减少和业务量的下降相提并论。”

Judith的货运以化学品为主,出口地主要是美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物流中,航空、海运、铁路都有。相比空运的停航,她更担心海运,那是货载量最大的。办理出口运输,她多用海运,进口则多用空运,出口进口各占一半。她担心一旦停航,后果不可估量。

“我们节后第一周要发的货现在已经100%推迟了,工厂交不出货,国内物流没落实,这是可估算的损失,最让人没法估量的还是心理恐慌,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人和物之间会传染,但是还是会有谣言。”Judith说。

按照以往,春节假期即将结束,人们将精神饱满地回到工作岗位,憧憬着新的一年的工作,但因疫情影响,多地延迟复工时间,如Judith这样的小企业主们甚是担忧。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面对这场突出其来的“疫情”,或许到了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桑坦德经济学教席教授朱天接受《商学院》杂志采访,谈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时,呼吁推出一些减税降费的财政政策,鼓励银行给企业增加贷款,允许银行坏账率适当上升。

无尽的担忧:贸易停摆?

2020年1月30日晚,吕先生说了一句“太揪心了”。他正在美国出差,却时刻盯着手机中世界卫生组织的新闻,WTO认定为PHEIC,他这个仅21人,出口占比50%的小公司面临的就是灭顶之灾,“现金仅够维持两个月。”

他的小公司主要通过一家合资公司向美国出口设备。1月30日晚10点多,一个消息传出,说不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舒了一口气,但这不是最终的投票,原计划要在半夜两点半发布消息,有这样的一个预演,也能让他紧绷的神经松驰一下。

但是坏消息还是像靴子一样落地了,没有比预期更坏,贸易和旅游还可以继续,“个人估计到欧洲的贸易暂时不会中断。”但也没有想像的那么好,他担心三个月后气温明显上升后仍无法抑制或杀死病毒,那时怎么办?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消息发布后,国外合资方客户暂时没有给他关于后续业务的回复,他要等到下周才能知晓。但是眼下他要抓紧时间做好两件事,一是紧急催供应商备货,不惜出更高的价格补贴供应商;二是加紧定型已研发成功的适用于国内市场的新机型。“但是,所有这些的前提是我们公司的员工和供应商的员工能正常上班。”

1月25 日~28日,严先生在德国法兰克福参加办公用品展。中国馆所在地为1号馆,以往第三天,即周一是客商来得最多的一天,这次出乎意料地比以往都少,甚至比前两天都少。他发现,大量客商涌入了欧洲企业所在的4号馆。他暗自嘀咕,“这恰好与国内的疫情发展相对应。”

严先生做文具和玩具起家,拼过价格战,但是当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他开始转型,选做专业且高档的画材。画材领域因为有很高的专业性和对色彩质量稳定性的要求,因而建立客户关系非常慢,差不多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因此不像文具,客户见了就能下单。

在展会上,几个做外贸的朋友在一起聊天时,他们担心的不仅仅是短时期的订单影响,而是害怕印度、孟加拉、泰国等工厂趁此机会反超。国内工厂因为用工成本的问题已经在这些国家设厂,因为遇到管理问题后才撤回来,凭着更好的服务才弥补了成本的相对劣势。而一旦外贸停摆,其他国家的供应商尽管效率低,但客户也认了。“我担心的是客户会认为我们出口的货物有病毒,但是你想,在海上漂个半个月,病毒早死了,但是能理解这一点的人不多。”

严先生公司的出口业务占比90%。去年,因受贸易摩擦影响,业务量比2017年下跌一半,他开始加强国内市场和欧洲市场的拓展。

“我本想着经过2018年到2019年一年半的亏损后,2020年坚持一年,有希望不亏损,但是现在看着去往欧洲的航班一个个在取消,物流肯定会受到影响。另外,客户会问我们供应商中有没有武汉的,一听说有,立刻取消订单。”

四座大山:业务流、资金流、人力资源和房租

余女士拥有一家21人的货代公司,这在物流行业不大不小。人员配置属于非满负载状态,三个人干两个人或两个半人的活。“业务量下降,人员是多出来的,我会坚持一下,但是对很多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这两年,货代行业不景气,余女士的业务量下降了25%。因为面向全球客户,所以避开了单一国家的风险,还能勉力支撑。从去年开始,“剩者为王”成了货代公司的金科玉律,谁能活下来,就能从倒闭的公司那里分得一杯羹。

在资金流方面,余女士不乐观。很多客户资金紧张,拖延付款,以往物流公司以信用结算的方式可以给客人一月到半年不等的账期,她担心到时资金和收款都会有问题。去年有客户半年不付款,他们只能把客户的货扣在目的港,直至付款。

房租和人员工资更是越不过去的一个坎。一个办公室要几百平方米,像万达那样的免租行为只是个体。一半以上的员工来自外地,公司要提供宿舍。这时要把企业开下去,只能拿出家里的钱来支撑。

“能正常上班”也是从事国际物流的余女士的心病。年前,司机去港口送集装箱货物,这时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已经铺天盖地地传来。司机因为劳累,到港口咳嗽了几下,立刻被隔离,一车货眼睁睁地过了进港的时间,虽然最后花钱把问题解决了,但是后面怎么办?一旦员工回来有人感染,运输将中断;为了防控疫情,检查环节一定会延长,若是错过时间进港,是不是又将增加额外的支出?余女士有些心悸。

吕先生的客户和供应商分布在上海、江苏、山东、湖南、河北、河南、辽宁、浙江、北京。他担心,万一这些供应商或是自己的公司出现疫情,会不会面临着封厂?万一员工因为在公司接触了潜伏期的同事或供应商而被感染,这算不算工伤?老板自己如果染病,员工的工资还得照付,钱从哪里来?即使在2月10日复工,如果安排员工出差调试设备,到时有谁会愿意去?就算员工同意出差,其家人会否劝阻?

“假如这些情况广泛出现,不能在家办公的民营加工型企业怎么活?”吕先生有点不敢想未来,“2月10日对我而言,像是某种大限之日,宁肯度‘日’如‘年’,越晚到越好。”

业务流、资金流、人力资源和房租成为压在余女士和吕先生,也是众多小型民营企业身上的四座大山。

余女士说,“一个月不开工,24万的工资加房租还是要照付。”

吕先生说,“现金只够我们撑两个月。”

外贸杂货商会的夏会长说,“尽管晚开工,员工工资要照发,房租要照付,这额外的成本都得民营小微企业实实在在的扛着。”

所有的被访人在最后都会向《商学院》记者提及:“在非常时期,能不能在房租、税收以及社保上出台一些减免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这是来自底层的诉求。

在危难时刻,每个人的心底都在祈盼国泰民安。

危中有机: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难替代

外贸杂货商会的夏会长对疫情的分析颇具代表性:

首当其冲的是开工全面推后,政府要求不得早于2月10日,按目前情况来看,如果疫情如预期可控,2月20日左右全面到岗就非常好了,湖北籍的员工可能更晚。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出口货物要比原计划晚10–15天以上。年前很多工厂接单已经排到三月底,大多数订单都要同步往后延误。

其次,春节后往往是各国客商来华谈新一季采购订单的黄金时间,但是目前原定二月份前来的三批客户已经取消行程,三月上旬的客户要视疫情发展情况而定。

这些杂货产品需要提交样品,面对面的探讨,不是视频会议等手段能够解决的。显然,第二季度新订单的生产会受到影响。

另外,二三月本是外贸企业去各国参展并且拜访客户的时间,但是现在无法成行,包括三月初的华交会也明确延期。

“如果原定二月收货的客人能接受疫情是不可抗力这一免责条款,对企业还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如果客人不接受,甚至出现巨额索赔,这才是最可怕的。”夏会长说。

第三,疫情过后的影响也不容乐观,因为工厂悉数晚开工,部分原材料会因紧缺而有一波涨价,这会让利润微薄的外贸企业雪上加霜,因为订单价格年前就已经确认完毕,客户不可能加价。

德国文具展,王小姐为了防疫,破天荒地没去。虽然没去,但是她早早地就向客户宣传中国的供应商所做的防疫工作。“宣传得我自己都感动了。但是展会上客户有没有去中国馆我不知道。”

为了中国是否列入疫区国这个决定,她焦虑不安,“我都想好今年准备退休了。”

王小姐从事文具礼品业务,和设计师爱人一起创业,原先还开着一家工厂。2008年金融危机后,把工厂关了,改成开发产品、设计、服务为主,生产则外包给浙江的工厂。圣诞礼品通常是在一二月接订单,六月出货。

世卫组织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后,王小姐看到还留了一个贸易的口子,觉得比想像中要好一些。“现在要看客户是否愿意支付定金,二月是关键,如果疫情能过去,六月出货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如果已经做好的货不能出口损失就大了。”

好在1月31日当天,她接到一个老客户的订单,2月1日又接到两个来自丹麦的订单,下完单后,说了一句“Stay Safe(保持安全)”。

王小姐说,“客户要转移订单也不容易,浙江在文具上的价格有着无法想象的竞争力。有朋友去越南开工厂,结果发现除了人工什么都贵,日子一点也不好过。日本设计好但是价格贵,中国台湾的供应商有限。所以文具=中国,中国=浙江。我们难客户也难,双方都希望疫情早点过去。”

有了这三个订单打底,王小姐心情好一些。总算一切没有想像中那么糟糕,五个人的小公司在人人希望重启的2020年还可以再勉力支撑一下。“我们要比养活几十号上百号工人的工厂好一些。”

专家视点:造就新产业繁荣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朱天认为,从目前来看,朱天教授认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将体现在以下几个领域:

1、在供应链中的位置被替代。若是某些产业与东南亚企业只是疫情上的差异,本来可转可不转的,可能就此机会转了,这会带来一些影响,但这些企业应该是少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限。

2、本次疫情相当于自然灾难,短期对服务业、餐饮、旅游、零售、交通运输产生影响,也会对供应链产生影响,但长期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相比于2003年,这次的疫情控制更为严格。当时疫情冲击的主要是北京、香港,但这次扩散速度很快,是全国性的,因此对经济短期的冲击要比SARS大。如果这么严格的隔离措施在短时间内可以起效,那么对工业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大。

4、这次疫情可能会让政府更加重视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政策和投入。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针对新冠肺炎发表观点认为,从2003年SARS的情况来看,疾病影响经济一到两个季度,并不能改变经济的长期趋势。从上次SARS的经验看,决定经济中长期走势的是内在的基本面,而不是外部的冲击。

回顾非典时期会发现,中国经济2003年2季度受非典影响最大,但非典并没有改变当时经济上行的趋势。2003年4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1.1%、9.1%、10%和10%,2季度GDP增速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低1.5个百分点。

同时,许教授也提醒所有企业,控制疫情的隔离措施估计要持续较长时间,经济活动的节奏放缓,微观层面上企业可能会出现应收账和库存的积压。为了防止资金周转不灵,企业应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和足够的现金储备。投资者可以考虑买入现金流充沛、基本面良好的公司股票。

从微观层面来看,几乎每一场危机都蕴含着转机,能够加速企业进化。2003年的SARS成就了京东和阿里,也对各个行业进行了大洗牌。网易SP业务大幅增长,百度超越Google,PC端游戏风靡,成就盛大网络,网上投简历成就前程无忧。

这次疫情,《囧妈》退出春节档,在线上免费投放,传统院线的上映模式是否将就此改变?公众对于公共卫生和科学的关注,是否也将造就医药产业和健康产业的繁荣,将拭目以待。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湖北红会“道歉”背后谜团未解 与仁爱医院关系“暧昧”

    下一篇:湖北汽车工业“停摆” 全国车市下滑幅度或难守住个位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