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北京市才有的急救体系“999急救中心”,因南航急救事件引发诸多质疑。
2015年11月9日,辽宁电视台记者张洋经历了15个小时的“生死之旅”。张洋在沈阳飞往北京的南航CZ6101上剧烈腹痛,最终在北大人民医院切除0.8米的小肠,他认为,过程中有一系列救治漏洞。更质疑999急救人员在转诊过程中,为什么以“朝阳、协和医院挂不上号”为由,将其送至距离并不近的999急救中心。
“999”的单位名称叫作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其官网显示“999急救中心”隶属于北京市红十字会,是市编办正式批准的事业单位,属于非财政补助(经费自理)的单位。
除999紧急救援中心负责院前急救外,还有一个机构“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以下简称“999急诊中心”)。999急诊中心是社会资本办的,与“999急救中心”的人财物完全分离。
“急诊并不存在挂不上号的问题。”一位三甲医院急救医生表示。“急诊会存在床位不足的情况,这个床位不足不是通俗意义上的病床,而是包括相关的医疗设备,例如呼吸机等。床位不足时值班医生会提前通知急救中心分流病人。但如果送来的病人情况紧急,也会先行抢救。”
一位资深急救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转运一般会征求病人和家属的意见,送去医保定点医院。另外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就近、就急、就医院的能力转送病人。
中国裁判文书网刊载的案例显示,2009年7月13日晚北京市顺义区发生交通事故,伤者被999救护车送至首都机场医院,由于不具备救治条件,家属要求就近送到中日友好医院或诊疗条件较好的天坛医院。但随车医生以怕堵车为由(当时是晚上9点20分左右),将伤者送至距离事故发生地30公里的二级丙等医院——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并进行了开颅手术,伤者于次日死亡。
伤者家属认为,999舍近求远、舍好取次,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后经法院两审判决,“999急诊抢救中心”承担50%的过错责任,赔偿林某家属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共17万多元。
一方面是对“999”转运过程的质疑,另一方面,“999急诊抢救中心 ”的医疗水平也不被信任。
一位已离职的北京急救专家表示,急救中心的医生收入水平远不及大医院的医生,司机、担架工等人员的收入则更低。一趟急救车出车的费用包括诊费、车费和抢救费,车上医护人员的奖励收入分别按照总额的不同比例来划分。国家对于这部分奖金划分的标准并没有相关规定,而是各急救中心自行管理。
“送到大医院不会给急救中心费用,但一些营收情况不好的小医院可能会给回扣。”在问及急救中心与医院合作中是否收取相关费用时,上述急救专家表示,“过去送回急救中心会获得一些奖励。120急救中心的分离,正是为了避免这种利益链条。”
早在2005年,北京市卫计委就将120急救中心分离。120取消病房和院内治疗,各科室医生分流,只保留院前急救。至此,曾是三甲医院的北京急救中心成为历史。
而999急诊抢救中心由于不归北京市卫计委管辖,仍未分离。
2013年国家卫计委讨论通过《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并于2014年2月1日起实施。
该办法第二章第十三条规定,全国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为“120”。急救中心(站)设置“120”呼叫受理系统和指挥中心,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120”呼叫号码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院前医疗急救呼叫电话。
如今,“999”依然在办法规定之外持续运行。据了解,北京市有近一半的急救情况由“999”处理。
几位受访的急救行业人士表示,关于院内和院前急救是否能共存,并无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曾有观点认为,两家急救体系的存在将导致急救资源的分散。而关于实现999和120统一调度的呼声也早已有之。
2015年7月,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对《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草案)》进行一审,草案称将统一调度120和999量大急救网络资源,使紧缺的院前急救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120和999是否合并,如何统一调度尚未可知。
(裴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