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回暖迹象不明显 部分产业加大新兴市场投资

鹰巢VOL62 2016-04-24 2668 0

业内专家表示,过去35年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端参与国际分工的贸易方式已经结束。新常态下要凭借国际竞争力、人才、营销、品牌、质量、效益等来参与国际分工。  


但专家认为,转型不能集中在高端市场,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们有足够的多元化生产能力,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瞄准不同的市场发力。


外贸回暖迹象不明显  部分产业加大新兴市场投资


“三四月订单有所增加,但跟去年同期比并无太大差异。”多位广交会参展商这样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在经历了9个月的外贸出口低迷后,3月份出口数据大幅反弹,但这是短暂回暖,还是根本趋势向好?从业界到学者看法不一。对于我国外贸发展的前景,各界谨慎乐观,并寄望于通过转型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3月出口“反弹”

    

4月13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在经历了9个月的负增长后,按人民币计,3月出口总值达1.05万亿元,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长18.7%;进口总值为8555亿元,同比下降1.7%,跌幅较上个月收窄,远远好于市场预期。

    

不少观点认为,3月出口数据反弹,意味着我国外贸形势开始回暖,并表示,这些迹象或将在春季广交会上有所体现。然而,如果剔除春节长假因素,这个数据可能并没有那么乐观。

    

按照海关总署数据,经过季节调整后,3月出口增幅仅有0.9%,排除汇率等因素后,3月出口数据可能仍为负增长。

    

记者采访了多家广交会参展商均表示,三四月的订单量有所回升,但比起去年同期只是维持稳定,并无明显增长。外贸开始回暖的迹象,似乎并不能从企业方面得以证实。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在广交会上参观企业时,多次询问企业经营有什么困难?对下半年的外贸形势是否有信心?钟山指出,今年以来,外贸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仍然很大。

    

政府的重视或许是外贸形势仍不乐观的侧影。

    

“政府在帮助企业的力度上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强势。”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霍荣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内忧外患

    

中国出口范围辐射面广,既有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也有新兴经济体。有观点认为,美国经济复苏将有利于我国出口,但业内专家认为,受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排他性区域化等因素影响,加之一些新兴经济体政治、战争等因素影响,全球需求仍然低迷。与此同时,国内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等也给企业带来了多重负担。

    

“内忧外患”下的中国外贸复苏举步维艰。

    

“劳动力成本占到我们利润的20%多,用不起人啊。”一位宁波家电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工资一年一年在涨,养老、医疗等保险都得给工人买,这部分负担很重。”

    

持同样看法的企业主不在少数,记者在广交会上采访到的近三十家企业中,超过一半的企业表达了人工成本攀升的压力。不仅如此,除部分开始采用机器代人的大型企业外,多数企业或多或少面临着招工困难的问题。

    

庄芮表示,我国外贸处于优化升级的转型期,人口红利等旧有优势正在丧失,新的优势还没有培养出来,这样的时候,企业比较难过。

    

中国外贸转型的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沈丹阳表示,从已经公布的外贸数据全球32个主要经济体前两个月出口情况看,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下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无论是亚太地区还是欧美地区,外贸数据都是往下走的。


张燕生认为,全球需求不好仍将影响外贸形势。欧洲和日本的经济都不好,美国经济虽然有所复苏,但复苏的进程并不是很强劲。全球需求不好,就意味着外贸如果想特别好,也非常难。今年下半年、明年全年,不好过的日子恐怕是中长期的,因此企业必须要转型。”

    

转型艰难

    

“政府谈转型、鼓励技术创新,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儿。技术要跟得上发达国家水平,我认为至少还要三十年。”一家机械制造商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据了解,该企业还是行业龙头,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张燕生表示,外贸企业现在非常困难。过去35年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端参与国际分工的贸易方式已经告一段落了,现在是凭借国际竞争力、人才、营销、品牌、质量、效益等来参与国际分工,企业转型面临五缺。“缺技术、缺品牌、缺人才、缺资金、缺转型的经验和能力。未来三十年就是要解决五缺的问题。”

    

尽管转型困难重重,但记者在广交会上了解到,一些企业通过转型抢占高端市场份额,正在向拥有设计研发能力的高端制造业蝶变。

    

“去年之前我们的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份额比例是3:7,现在反过来了,高端市场份额占有率达到七成。”霍荣铨告诉记者。

    

易事特集团一位负责人也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去年的订单量增长了20%。现在市场变化快,企业的竞争主要靠科技创新和高端市场。” 

    

与往年不同的是,记者发现,近两年加大创新和研发投资的企业越来越多。“我们每年的创新投资至少在一二百万元。”一家中小型瓷砖生产企业主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在谈及高端市场出口量逆势增长的问题时,多位专家均表示,高端市场弹性大,需求相对稳定,不容易被替代,但我国产品在发达国家的竞争力依然薄弱。

    

“外贸转型是想培育新优势,提高质量是一定的,但是不要集中到高端市场,有些企业还不具备技术优势,强调做高端未必适合。”庄芮认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电、建材、光伏等产业的多家受访企业,已经在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投资。尽管承担着人力成本上升、外部需求低迷等压力,仍有一部分企业实现了从代工向自主品牌的成功转型,在不同市场发展自主品牌、加大技术研发。

    

但大量依赖代工模式、缺乏创新和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仍未找到出路。


(裴昱  中国经营报记者)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融资租赁行业资本扎堆,转型仍存难题

    下一篇:​ 新马高铁明年初招标 将成中日角力新战场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