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根治雾霾,治理大气污染,仍要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而近期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也颇为“应景”。其中提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可替代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将对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作为引导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项重要文件,《规划》描绘出了“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版图”:到2020 年,全部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7.3 亿吨标准煤,将新增约2.5 万亿元投资。并对可再生能源经济性指标、并网运行和消纳指标、考核约束机制指标做出了要求。
“以前政策多关注新能源的投资建设,未来将更侧重于新能源的成本降低以及消纳问题。”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林伯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的电价政策将调整,平价上网将逐步实现,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中明确,可再生能源的现行差价补贴模式将转变为“定额补贴+绿色证书收入”模式,再加上即将推行的全国碳市场交易机制,“十三五”期间,清洁低碳的可再生能源的环境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将有更大空间。
2015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11.82%。按照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减排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到2030年,这一比重将上升到20%。
要实现上述目标,发展清洁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
从具体的发展目标上看,到2020 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折合7.3 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利用量5.8 亿吨标准煤;从发电指标上看,到2020 年,全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8 亿千瓦,发电量1.9 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7%。从可再生能源供热和燃料利用指标上,各类可再生能源供热和民用燃料总计约替代化石能源1.5 亿吨标准煤。
记者注意到,对于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十三五”期间的任务也将有所不同。其中,水电发展强调“积极稳妥”发展水电,也提到要转变观念优化控制中小流域开发。
在风电领域,则是“全面协调推进”,主要将加快开发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电,有序建设“三北”大型风电基地,积极稳妥推进海上风电开发。
而对于太阳能,要推动“多元化利用”,将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和各类“光伏+”工程,有序推进大型光伏电站建设。
从《规划》提出的投资目标上看,到2020 年,水电新增装机约6000 万千瓦,新增投资约5000 亿元,新增风电装机约8000 千瓦,新增投资约7000 亿元,新增各类太阳能发电装机投资约1 万亿元。加上生物质发电投资、太阳能热水器、沼气、地热能利用等,我国“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或将新增投资2.5万亿元。
据可再生能源“十二五”的规划预计,期间的投资总计约为1.8万亿元。意味着,“十三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投资增速约为39%。
实际上,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经十分迅猛。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的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量都完成了预期目标。特别是光伏发电量,2015年底为4318万千瓦,而“十二五”规划的预期目标只有2100万千瓦,相对于2010年底的80万千瓦,年均增长率为122%。
“从投资的角度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仍然是很大的。”北京慧能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CEO任凯告诉记者,近年来各路资本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在分布式光伏领域,不仅自己公司规模、效益增长很快,也明显感受到有更多的资本在进入这个领域,因为竞争正在越来越激烈。
由于风电和光伏上网电价均高于煤电,按照政策,财政会对高出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差价部分进行财政补贴,资金来源主要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另外,新能源还享受着多重税收优惠政策,比如所得税“三年三减半”——前三年免除所得税,后三年免收一半的所得税。同时,增值税享收50%的退税政策。
在林伯强看来,可再生能源之所以在中国发展如此迅速,离不开政策推行的电价补贴、税收优惠。但过度依赖政策,也造成了新能源发展的存在一些问题。
“之前新能源的一大问题就是价格比较高,相较于煤电竞争优势较弱。”国家发改委一位人士认为,随着风电机组造价和光伏组件的造价不断在下降,企业成本下降,“平价上网”(和燃煤电价上网电价相同)将逐步实现。
该人士认为,国内很多地区的陆上风电已经具备了“平价上网”的条件,而光伏业将在三年时间实现这一目标,财政对新能源的补贴将逐渐减少,最终的目标是不补贴。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中也提到可再生能源的三个“挑战”:现有的电力运行机制不适应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需要、可再生能源对政策的依赖度较高、可再生能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尤其着重强调了电价目标:到2020 年,风电项目电价可与当地燃煤发电同平台竞争,光伏项目电价可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
林伯强认为,由于还要考虑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电价补贴将 “逐年递减”,新能源企业投资也要考虑这一因素,从《规划》表述来看,电价补贴改革或加速进行。
任凯告诉记者,在公司的实际运作中,除了并网审批手续过于繁琐外,另一大困扰就是度电补贴不能及时到位。
但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现的现状却是补贴资金存在缺口,拖欠问题比较严重。
2016年8月,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仰哲在一次公开会议上称,截至2016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累计高达550亿元,决策部门面临着较大压力。
“这并不意味着政策不需要继续支持可再生能源。”林伯强表示,应适当调整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政策,由目前的上网电价补贴转变为加强对分布式、储能环节的补贴。
“现在的一大困扰就是弃风弃光问题比较严重。”华能新能源公司一位风电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除了补贴之外,消纳问题的解决同样至关重要。
《规划》中指出,将落实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逐步建立新型电力运行机制和电价形成机制,探索多部制电价机制,建立煤电调频调峰补偿机制。
如果实现“平价上网”,是否意味着可再生能源没有了竞争力呢?答案是否定的。在《规划》中,也提到了再生能源将在“十三五”通过一些交易制度,通过其本身的环境效益转化为环境效益。
现在,由于全国碳排放市场尚未建立,目前的能源价格和税收制度尚不能反映各类能源的生态环境成本,没有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经过了多地的试点,2017年中国将启动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除此之外,实施“绿色证书交易”交易机制的呼声在业内也越来越高。
所谓的“绿色证书”是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合法的认证,这个证书可以在能源企业间买卖,价格由市场竞争决定。
林伯强表示,绿色证书交易能否有效的关键,就需要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结合。首要要设定燃煤发电机组及售电企业的可再生能源配额指标,达不到的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绿色证书完成可再生能源配额义务。
《规划》中也明确,要通过绿色证书市场化交易,补偿新能源发电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将现行差价补贴模式转变为“定额补贴+绿色证书收入”相结合的新型机制。再加上碳交易市场相对接,取消对可再生能源补贴也将具备条件。
(王力凝 中国经营报)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