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物流企业而言,11月11日之后的很多天,才是真正的考验。暴增的订单,如山的货品,绝对不是简单的加仓、加车和加人这么简单。
11月11日下午15时,位于上海青浦的百世物流的“上海一号仓”,已然是“战斗”的场景。占地43000平方米的仓库,平时仅有200人在这里作业,而这天却增加到2000人,各个岗位都有临时招来的员工。
作为第三代百世云仓的“上海一号仓”主要服务百世物流的两个战略合作伙伴——李宁和联合利华。消费者无论是在天猫、京东还是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下的订单都会首先传递到“上海一号仓”。这里只需要4~6台高速打印机打电子面单和拣选单,而11日这一天为了应对暴增的订单,打印机需要增加到24台才够用。
尽管订单暴增,人员也增加了十倍,但是整个货仓还是井然有序的。这是因为拣货区是根据订单特点划分的,包括单件订单集货区、波次订单二次分拣区、多件订单集货分拣区。基于订单的特点,通过WMS系统对订单进行梳理和波次建立,实现各类订单有效分配与拣货路径的最优化。
验货包装区是最繁忙的,绝大部分人工都在这个环节,大约有1500人。140多条验货包装线,可以满足日出货单量35万单。
百世物流总裁周韶宁说,百世物流2010年开始做“双十一”,当年一天才十几万的订单,都已经完全无法招架,这件事对自己震动很大。“双十一”对于物流行业的企业其实就是一次全面的大考。
广东东方精工副总裁、物流行业资深专家谢威炜认为,在物流企业面对“双十一”的订单压力时,企业必须要考虑长期投入和短期回报的矛盾。国内的物流体系普遍有短板,例如自动化仓储、信息化管理等需要大力度高密度的投入和收效长期的不对称。此外,服务诉求的多样化和服务标准的通用化的矛盾,物流节点和配送的节拍不一致等问题,都是考验物流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双十一”只是一次集中检验而已。
(赵正)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