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并购沃尔沃不仅是中国企业成功并购外国汽车品牌的单一案例,更是中国汽车业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众所周知,治学严谨的全球各大顶级商学院,对于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和研究非常慎重,可谓是“万里挑一”,门槛极高。而吉利控股集团与沃尔沃汽车的 “跨国联姻”就被哈佛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等全球各大知名院校长期关注并持续进行研究分析。
吉利控股集团并购沃尔沃汽车,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海外车企并购案,也是被全球各大顶尖商学院课堂收录最多的汽车行业成功跨国并购的案例之一。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凭什么能频频叩开顶级商学院的大门?
时代的“危机”与“机遇”
每一段伟大的征程都始于一个时代的契机。对于吉利控股集团并购沃尔沃汽车的背景,哈佛商学院案例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Acquisition of Volvo Car(《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中提道:“到2010年初,中国汽车市场达成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30%。通过合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均衡合作,生产由国外设计的车辆或进口整车。”
2010年正值全球金融危机的低迷期,大宗收购存在的风险也会被放大。当时的吉利控股集团正处在转型阶段,从生产廉价车转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一方面加快人才培养,同时也希望通过并购海外成熟的技术和汽车公司,实现更快速地发展。彼时,沃尔沃汽车所属的福特汽车集团也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承担着巨额亏损,出售濒临破产的沃尔沃汽车已经提上日程。这是吉利控股集团并购沃尔沃汽车的契机,也是需要迅速决策和把握住的机遇。
吉利的“创变”与“逆袭”
吉利控股集团在浪潮澎湃的国际市场中找到了这枚“定海神针”,当然取经之路才刚刚开始。中欧国际商学院在文章《吉利-沃尔沃:通往幸福的跨国婚姻之路》中分析了刚刚完成并购时双方的困难:“摆在新沃尔沃团队面前的是机遇,更是挑战。并购后的沃尔沃全球战略如何调整?如何在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市场取得突破?沃尔沃中国工厂将选址何处?更重要的是,新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公司,在紧张地迎接市场挑战的同时,也要谨慎应对内部的文化冲突。”
但吉利与沃尔沃汽车一路稳扎稳打,最终取得了各自满意的进展。吉利既尊重沃尔沃汽车品牌的独立性又重视协同发展,这是实现双赢的关键。对于这场“跨国并购”的成功策略,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 Willy C. Shih在案例中写道:“李书福的‘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策略确立了两个汽车品牌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协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沃尔沃汽车的销售数据和财务业绩都获得大幅提升,这足以证明该策略的成功。”
品牌和技术是吉利的短板,市场和规模是沃尔沃汽车的软肋。通过一系列战略整合,吉利将自己对本土市场的熟稔嫁接到沃尔沃汽车上,把沃尔沃汽车在技术、研发和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嫁接到吉利上,实现优势互补。最终,双方促成了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后“1+1>2”的重大成效,吉利也由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首家中国汽车跨国公司。
未来的“协同”与“共赢”
确认过眼神,是一路同行的人。经过十年发展,吉利控股集团与沃尔沃汽车共同站在了新的起点上。2020年2月10日,在吉利全资并购沃尔沃汽车十周年之际,双方宣布,正在筹划将沃尔沃汽车集团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的业务进行整合,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铁民在其执笔的案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海外并购与全球化发展之路》中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吉利和沃尔沃之间自然而然地有了更多的相互了解。但更为难得的是,当并购后的吉利和沃尔沃汽车都变得比原来更强、更好时,双方的互信也大大增强。在并购沃尔沃汽车中所表现出来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对所做承诺的坚守,也为吉利控股的后续海外投资与并购提供了信用和实力的背书。面对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的智能网联、新能源、共享出行等种种变化,吉利与沃尔沃之间开始寻求新的协同。”
未来,通过业务重组,双方将更具规模优势,并拥有更强的专业能力和资源来持续引领行业变革。重组后的新业务集团将通过香港吉利汽车上市主体来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下一步还将考虑在斯德哥尔摩上市。两家公司更深度的联手,这无疑又将是一次双赢。
从备受争议到叩开世界各大商学院的大门,吉利与沃尔沃汽车走了短短十年。一个企业案例从初始萌生到最终进入案例库,要经历长时间的前期调研。很多企业因为实际调研中被发现其发展或管理模式不具备参考性和成长性,而不能成为商学院案例研究的对象。因此,能真正进入案例库的属于极少数的佼佼者。吉利与沃尔沃的“跨国联姻”正是这其中之一。正如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八年磨一剑: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的战略整合与协同效应》总结的:“这不仅是中国企业成功收购外国汽车品牌的单一案例,更是中国汽车业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