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虽然该办法是对养老保险基金入市的极大推动,但由于各级养老保险基金需要进行省级统筹,涉及金融、市县权利等地方利益问题,因而短期内很难有大规模资金入市。
《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作为养老基金委托投资的委托人,可指定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财政部门承办具体事务。”委托人“制定养老基金归集办法,将投资运营的养老基金归集到省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
也就是说,地方把养老保险基金上交给省级部门,之后,由省上交给中央。
目前是各个市县自己确定的银行,对于银行而言,能够参与到养老基金的发放,对于提高储额会有很大的帮助。一旦社会保障基金掌握话语权后,情况将转变。对于将数额巨大的养老保险基金上缴给省一级机构,从地方政府角度而言,也并非“心甘情愿”。此外,地方作为委托人进行委托投资之后,其地方利益具有固化和显性化的趋势,与实现全国统筹有潜在的冲突。
数据显示,养老保险基金从2004年的3260亿元(城镇2975亿元,老农保285亿元),激增至2014年的35645亿元(城镇31800亿元,城乡居保3845亿元),10年间增加了10倍。存银行的管理体制显然已不适应新的形势,收益率不到2%,低于CPI增幅。
虽然养老保险基金入市的消息漫天飞,但是养老保险基金很难成为股市的定海神针。
“不要设想养老基金是用来支撑股市的,因为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不可能在目前股市剧烈动荡的情况下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专家表示。
该人士还透露:“就养老基金投资问题,人社部近一段时间讨论过,养老基金投资的第一大要素就是安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说,预计扣除预留支付资金外,全国可以纳入投资运营范围的资金总计约2万亿元。《办法》规定投入股市的上限是30%,但即使运营15年的全国社保基金也从未达到股市投资上限,这显示受托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谨慎态度。
按照这一计算方式,预留备付资金之后,再考虑投资股市的比例,实际上最多能入市的资金规模约6000亿元。
沉淀于地方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预留一部分支付费用之后,可用于投资的最大理论值应接近3万亿元,但考虑到地方上解程序渠道和最大限度减少对地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因素,真正能上解到中央进行投资的规模约为2万亿元左右;如果再考虑到资金上解过程肯定是逐年分期完成,启动之初应有几千亿元的盘子。此外,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之后,基本养老保险每年形成的缴费就达5600亿元(单位和个人),这部分基金流当年即可直接上解到中央受托机构。于是,按《管理办法》规定的30%权益类产品投资比例上限推算,每年进入股市的规模能有几千亿元。
在经历了多轮暴跌后,A股的总市值缩水至41万亿元,6000亿元养老基金仅约为A股总市值的1.4%。
(索寒雪)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