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行相比,海尔是一家“爱折腾”的企业。
当西方学者加里•哈默称赞,“除了张瑞敏,目前尚没有人能够在一个6万多人的大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完成整体转型”时,当外界称呼张瑞敏为中国的“杰克•韦尔奇”时,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总是自谦地称,“我一向自以为非”。
“企业最不能做的就是满足于过去。有一次我同杰克•韦尔奇交流,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所有捷报出炉都应该扔进垃圾箱。’”张瑞敏说,“这不是说满足过去就会沾沾自喜,而是说,满足过去就会思维固化,就会用过去的成功方法,来面对今天和未来的‘考题’。事实上,所有的成功,都是留在海滩上的脚印。”
互联网时代的海尔,正在打破原有的企业组织架构,从传统组织向网络化组织转型。“小微”正在成为转型中海尔的重要组织形态。张瑞敏正在把海尔变成一个凯文•凯利笔下的分布式组织,他的职责和任务是如何变成一个设计师,把原来自己亲自建造的“航空母舰”拆成一个一个作战有力的“舰队”。这是最难的。
2015年,正值海尔向“人单合一”战略转型十周年,海尔自2005年开始的互联网转型也步入了深水区。
日前,《商学院》杂志第三十一期“走进名企•标杆学习”活动来到了位于青岛的海尔总部。携30位经理人社区会员及清华-北卡EMBA中方主任蔡临宁教授、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博导周庭锐博士,与海尔的小微主来了一次亲密接触。两位教授与张瑞敏进行了一场午餐会,360度探秘转型中的海尔。
组织之变: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当你用节点的思维来看企业在整个生态圈中的位置的时候,就很容易形成开放的思路和决策。”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转型,意味着企业的开放。张瑞敏认为,以往,传统企业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每个企业都在压榨上游,然后生产出产品,再凭借强势的宣传把它卖出去,所有企业都没有用户,只有顾客。如今,互联网改变了这种“封闭”的运营思维,封闭是赚不到钱的,企业必须和各方面资源融合,融合的中心是用户。
“当你用节点的思维来看企业在整个生态圈中的位置的时候,就很容易形成开放的思路和决策。”张瑞敏认为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不应该把自己看成一个系统,而应该看成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节点。这样一来,曾经认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人才问题、研发问题都能有解决路径了。“互联网时代,组织必须形成自组织。这就要求企业能进行‘正反复循环’,即,如何使得因果循环——因保证了果,果促进了因。在高目标的要求下,有更能干的人进来,实现了更高的利益同时有了更高的目标,如此往复循环。如何保证更好的人进来?开放。”张瑞敏说,“过去我们学习日本以厂为家。现在我们更应如庄子说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研发问题也如此。研发中心的人变成一个节点,一个对外的接口人,任务是接入全世界最好的资源。从原先的闭门研发,变成现在的向外整合资源。“‘分布式’”的管理方式把封闭变开放,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
在互联网时代,分布式管理是企业获得快速成长的较好方式。张瑞敏相信分布式发展比中控式发展更能让海尔实现第二次高速成长。“小微”便是这种分布式组织的重要组织形态。
从“人单合一”到“小微”化改造
张瑞敏认为,企业成长主要有两个支撑点——战略和组织,战略跟着时代走,组织跟着战略走。
应该说,“人单合一”和“小微化改造”并不是时间先后衔接出现的两个概念,而是在“人单合一”的互联网战略转型目标下,海尔逐步找到了一种更适应这个战略目标和时代的组织形态。
海尔是对互联网转型嗅觉最灵敏的企业之一。早在2000年张瑞敏参加达沃斯论坛的时候,就感受到未来互联网的影响力,回到海尔便在内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新经济之我见》的文章,其主旨大概是——不触网就得死。起初海尔人对此并不理解。2005年,海尔提出“人单合一”的转型目标——“人”是员工,单是用户,意指要跟用户融为一体,实现“用户付薪”。2012年,张瑞敏在海尔内部提出网络化战略;2013年,在海尔集团内部推行“创客文化”。随后“小微”如雨后春笋一般诞生。
互联网转型并非简单地让企业互联网化,而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思考每个节点与外界交互的效率和价值。也因此有了“无交互,不海尔”的提法。互联网让用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企业和用户之间必须实现零距离,实现交互,才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流水线代表着大规模制造,互联网上的用户则需要大规模定制。
张瑞敏认为,以往企业先制造后销售,是在为库存生产,现在必须先想到用户、与他们互动甚至让他们参与产品的设计,再去生产,这才是为用户生产。人单合一的思想,是为了适应互联网带来的企业和消费者需求间的变化。而能提供满足这种变化产品的和足以推动海尔转型的,就是企业组织架构的调整:小微化改造。
其实,曾经有人问过张瑞敏,为什么要从组织变革来驱动转型,而非商业模式或者产品驱动?张瑞敏认为,企业成长主要有两个支撑点——战略和组织,战略跟着时代走,组织跟着战略走。无论发展多迅猛的公司,长大后也面临组织的问题,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需要组织再造。企业几次再造后才能更适应市场。“但这不意味着不重视技术改造的能力,而是通过这样的组织架构调整,使得所有的小微公司必须有过硬的技术——技术的诞生不再拘泥于公司内部,也不能靠内部人说了算。只有把自己看成节点,去整合世界上最好的资源,才会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价值。”张瑞敏说。
因此,对一个传统企业的战略转型来说,战略和组织架构的调整,要比技术更加基础。未来,小微公司将成为海尔组织的基本单元,海尔借小微实现互联网转型,改变传统制造企业的发展路径。
也有人曾经担心,这样的“自组织”会不会失控?包括海尔自己一开始也有这样的担心。张瑞敏认为,这取决于这些小微能不能自控。在传统的组织里,我们看到太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然后“上面”出台更多更细的管控政策的事情了。结果,组织把什么都控制住了,但是人的创造力没了,大企业病就产生了。
小微化改造,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但更给了每个人创造了他可以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让更多人都获益。如同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可罗•马基雅维利所言,“如果一件事不能使参与的所有人都得利,那就不能成,即便是做成了也不会持久。” 企业关键就是要发挥“人”的价值,“企业的‘企’字,如果没有了上面的‘人’,它就是个‘止’。”
而海尔小微化这样的组织架构改造,把个人的想象空间与企业的创新价值,绑在了一起。
实现小微引领 ,从0到1的转变
引爆的目标是引领,即实现从0到1,而非原有的从1到N。引爆创造的是用户流量而非无法交互的顾客销量。
2015年,海尔集团的发展主题是引爆引领。“引爆是质的突破,而非对原结构的修补。引爆的目标是引领,即实现从0到1,而非原有的从1到N。引爆创造的是用户流量,而非无法交互的顾客销量。”张瑞敏说。
引爆的前提是人人创客,人人创客的前提是搭建起两个平台,即,机制驱动平台和统一共享平台。机制驱动平台,也就是自创业、自组织、自驱动的三自平台。目的是从“断奶”切入,通过事先算赢,实现小微生态圈引领目标的不断升级。统一共享平台,是因为企业平台化后,企业与小微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不是管控平台,而是服务平台,目标是让小微引领。
现在海尔有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平台主的目标是这个平台是不是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如果这些小微企业成长不起来,就是平台主的责任。小微主和创客实际上是合二为一的,大家共同去发现市场。
“雷神”团队是海尔小微化改造中杰出的代表,在互联网思维的培育下雷神一跃成为游戏笔记本中的佼佼者。雷神完全根据用户需求设计产品,对产品进行公测——改进——再公测——投向市场。通过上市产品吸收用户反馈,推出迭代产品。在2015年3月31日进行的京东众筹平台上,共筹集3000多万元,这里有1500万元由雷神获得。由此,大股东海尔将让出雷神10%的股份。海尔不仅提供对创业者前期的孵化,还有开放的生态资源作为支撑。原来的员工变成小微、原来发工资的企业变成平台,为小微的发展提供资源。而且,这些小微有了经营决策权,会倒逼海尔平台给小微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如果海尔不能提供,小微企业可以去社会上寻找,通过比较来选择。
从海尔孵化,到走向社会,到逐步稀释股权,以雷神为代表,海尔与小微企业双赢局面正在打开。而张瑞敏希望通过小微实现的“引领”,也正在慢慢实现。
截至目前,海尔集团已经拥有了183个小微生态圈。如今,这些“小微”不断地通过互联网探知用户需求,和用户实时交互,从而将各种好的创意变成产品,打造生态圈。“小微”颠覆的是原有的组织架构和固化的思维,创造的是更符合用户需求、足以构建生态圈的产品和模式。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不用害怕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力量,它正是企业的机会;不能再依靠那些源自西方的管理理论,而应该找到中国式的管理方法;面对外界的流言蜚语,要有坚定的心。
自2005年以来,海尔专注地做了一件事:如何颠覆自己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张瑞敏希望海尔成为旧模式的破坏者。
到现在,海尔依旧走在变革的道路上。面对外界环境张瑞敏更愿意用著名的“三不足”论断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出自《宋史•王安石列传》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提出了著名的“三不足”论断:“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原意是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种所谓“天生异象”的奇谈怪论来攻击新法的回应,同时透露出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进步,就要修改甚至废除,不能盲目继承效法;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这既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思想武器。
放在今天的环境,张瑞敏乐意做一些引申,即,不用害怕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力量,它正是企业的机会;不能再依靠那些源自西方的管理理论,而应该找到真正中国式的管理方法;而面对外界的流言蜚语,还是需要有坚定的心。
而我们,更愿意把这个新“三不足”,看成是海尔不断革新的精神。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