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关村创业大街开街近两年来,这条200多米长的街道便被贴上了创业者圣地的标签,来自全国的创业者、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纷纷来此“朝圣”。由此,一杯咖啡缔造一个创业神话的事迹由此传遍大江南北。
“我是2015年5月以拓荒族店长身份入职的,是我们这些老人一手操办并见证了它的诞生。从2015年下半年正式对外营业至今,可以说倾注的心血是别人难以想象的,但是随着公司一纸违法的员工任免书却将我们彻底扫地出门。”孙鑫告诉记者。
据孙鑫介绍,拓荒族实际是由一家名叫优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府科技”)运营并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合同约定,孙鑫在入职后的两个月试用期内将以6500元/月的工资标准获得劳动报酬,转正后为8100元/月左右,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但是自拓荒族正式开业后头一个月便出现员工工资拖延支付问题,而2015年10月份至12月份则公司干脆全员停发工资。
据孙鑫介绍,拓荒族开业至今,唯一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咖啡售卖、场地租赁、易拉宝展位和办公位租赁等几大块。就售卖咖啡而言,经营最惨的时候一天0元业绩,平均下来收入也就是200元/天左右。“平均下来每月总收入也就是七八万元左右。”
一方面拓荒族盈利能力较弱,而另一方面公司却面临的是每月巨大的支出和“输血”无望。不仅如此,拓荒族至今由于房屋产权不清晰等问题而无法申请集中办公区,所以无法为创业团队提供包括公司注册等一系列深度服务,也就难以从政府手中获得相关资金补贴。“孵化器最重要的是帮助创业者解决融资问题,但优府科技至今连自有的资金池都组建不起来,而且还将大量的资金砸到了‘拓荒者’和‘开荒者’两个软件开发项目中,而这也正是拖欠员工工资最重要的原因。”
另据孙鑫爆料称,拓荒族还存在无餐饮卫生许可却照常售卖饮料、食品等问题,“据我了解是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根本就不批复类似的餐饮执照,而这也意味着这条街上凡是经营创业咖啡的都是无照经营。”
就此问题,拓荒族表示,“咖啡并非是售卖,而是赠送。相关餐饮卫生许可证从入驻中关村创业大街开始就已经在办理中。到目前为止没有获批集中办公区,没有审批下来不只是我们一家,所以这都属于待审批状态。”
据一位要求匿名并熟知中关村创业环境的人士透露,目前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的各种孵化器多数都是在赔钱经营,他们除了当“二房东”赚取房租差价外,还包括对外卖注册地址、争取政府补贴和烧投资人的钱,只有少数能够盈亏持平。
上述知情人还介绍,这些孵化器获得政府补贴主要来自中关村管委会认定的创新型孵化器可以获得80万~100万元左右,海淀园管委会有40万元左右的补贴费用,以及北京市科委认定的众创空间可以享受40万元左右的补贴,还有海淀区经信委支持的100兆宽带补贴。“大街上的孵化器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所以很难踏踏实实做孵化服务,为的是筛选好项目之后对其进行投资进而退出后盈利,很大程度上应该叫筛选器。只不过因为有一些明星效应和众多媒体宣传才看上去很美。”
资深创投专家、洪泰智能硬件孵化器CEO乔会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咖啡馆和众创空间在2016年将遇冷。创业咖啡只是一个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提供的交流平台,是一种手段而已,至于里面是卖茶还是咖啡并不重要,它存在的目的是达成二者的交易后获取盈利,而要想实现盈利需要突破两个门槛,首先是聚拢用户(创业者和投资人),其次是要有将用户变现的能力。现在很多创业咖啡舍本逐末,如同之前的百团大战一样,跟风之后却至今没有明确定位自己的盈利模式。“当下创业环境遇冷在我看来这本身并非是一件坏事,因为之前的非理性繁荣,所以度过这个调整期才能让投资人和创业者有更好的成长。”
而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创投界人士则直言,大街上的创业者多数都只是一些最原始的想法,项目质量并不高,而混迹于大街上的投资人也相对来说并非是投资圈的主流。中关村创业大街很大程度上已经沦为一个秀场或旅游景点。“真正的创业者非常忙,没有时间去那里喝咖啡,而且你见过哪个投资机构的负责人或合伙人是在那里看项目的?”
北京市海外学人中心原副主任赵峰认为,孵化器或创业咖啡的经营困难甚至倒闭都是正常现象,首先这是公司化行为,既然是公司就有生有死。另外,每家孵化器的背景、资源、管理水平都不同,虽然国家提倡创新创业,并不代表所有人来做这件事就能做好。“一家咖啡馆经营困难甚至是倒闭虽然不代表整条街不行了,但这也确实给整个创投行业提出了一个警示信号。孵化器未来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避免严重的同质化竞争。”
(颜世龙 中国经营报记者)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