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观察人士看来,一方面随着爱屋吉屋破除原来的“0”佣金模式开始收取租金,造成了部分客户的流失。
另一方面该公司投诉多发引发信誉危机、员工讨薪维权等一系列事件让公司陷入信誉危机。加上越来越多的公司诸如安安租等加入低价拓展市场的大军,行业竞争加剧,都是导致公司上海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
以爱屋吉屋、房多多为代表互联网房地产中介,自称是传统中介行业的“搅局者”们对业绩和市场份额讳莫如深。而一份来自权威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以上海市场为例,爱屋吉屋在上海的二手房市场份额近期出现大幅下滑。
此前《法治周末》与第三方舆情监测公司谷尼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分别就传统房地产中介和互联网传统中介的舆论口碑进行统计分析,监测维度包括骚扰电话、假房源、抬高房价、金融服务、转型等方面。监测数据显示,互联网房产中介中,投诉爱屋吉屋的媒体关注度最高。
去年初,房多多对外称2014年帮助开发商代理销售19万套房源,业绩增长500%。针对业界非常关注的公司2015年全年业绩,《中国经营报》记者数度致电致函房多多媒介负责人,截至发稿前,对方回应称公司业绩不便回应。
与此同时,满懿(上海)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公关部工作人员在收悉记者采访函之后,数度为记者设置各种采访门槛,在答应回复采访的截止时间过去之后,记者致电联系对方,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随着爱屋吉屋、丁丁租房、安安租等互联网房地产中介的强势杀入,倒逼传统中介进行自我变革。而在一些一线城市的繁华街区,随处可见的是这些房地产O2O平台的广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走在“烧钱模式”前端的爱屋吉屋和房多多。
就在业界质疑房地产O2O平台烧钱模式难以为继的时候,一向打着低价招牌冲击传统房产中介市场的爱屋吉屋,开始涨价了。
上海一家知名的房产O2O企业高管向记者透露,很多房地产O2O企业还在坚持做一单通过烧钱,看似是互联网的模式,但实际上是无法持久的。以房多多为例,房多多的盈利模式我认为是不清晰的。他们最早提出是抓中介,中介抓不住了,现在说做C端,整个商业模式,基本上在赔钱。
针对房地产O2O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烧钱等问题,房多多方面在采访回函中强调公司并未采取烧钱的发展模式,并表示烧钱模式见效快,但不可持续。刚开始发展过程中,爱屋吉屋用2~3倍底薪到处挖人,迅速组建了一个1.6万人的大军。
相比传统中介,房地产O2O中介的一大竞争就是高昂的佣金提成,最高时期爱屋吉屋的佣金提成高达65%,Q房网甚至达到了惊人的80%。互联网地产中介企业在经纪人方面的竞争迅速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然而,随着去年底数百位“被裁员”的上海爱屋吉屋员工在市中心掀起了大规模维权之后,控诉爱屋吉屋“卸磨杀驴”变相裁员。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二手房买卖还是租赁,都需要大量的优秀的经纪人来完成。如何把优秀经纪人聚拢在这个平台上,让经纪人更有尊严工作,是平台长期、稳定发展根本和正确做事情的路数。很显然,爱屋吉屋“强洗经纪人”的做法意味着其不太愿意这么做。
从成立之初至今,房多多屡屡被曝出截留正常到访客户和销售数据、买通置业顾问和营销经理导出买房人信息、利益共享,以及造假订单、做高数据等负面信息。而爱屋吉屋也存在类似问题。投诉多发成为了这些“搅局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房地产O2O平台,为了满足投资方或者资本方的需求,就是短期内做数据。对于该行业频频曝出的经纪人造假事件,实际上犹如默许的‘行规’一般。毕竟,短期内资本市场好看的数据更重要。”上述房多多离职员工指出。
居住在上海闸北、曾经通过爱屋吉屋平台租房的徐小姐也表示,此前通过爱屋吉屋预约看房,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还不错,但是业务专业度实在是跟不上。
在上海一位卢姓行业观察人士看来,对于房地产O2O平台来说,没有门店成本是很低,除了形象体验感的缺失之外,其公信力和可信度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实对于目前中介行业来说,更多比拼的是服务,在传统门店,房屋成交要由不同部门安排不同的后续工作,比如签约、贷款甚至后台管理等流程是流水线式的操作,这样不仅要求中介服务的面要广,对于服务的专业性要求也比较高。
而对房产电商非常熟悉的业内人士柴胜告诉记者:“地产电商,类似于空手套白狼的圈钱模式。”
严跃进表示:“近期类似房多多等企业的新闻和创新少了,很大程度上在于市场交易的份额已经重新为传统经纪机构所获取。对此类企业来说,如何寻求新的业务方向和创新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石英婧 中国经营报记者)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