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都挺好》回归小荧屏,在电视屏幕上消失许久的姚晨,刚回来就打了一次漂亮的翻身仗。
整个采访,姚晨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她的清醒,她提到自己很喜欢自省,经常会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审视。
说实话,我蛮吃惊的,现代社会,逃避和忽视已经成为了下意识的行动,对于那些我们不想听的东西,我们总会下意识去屏蔽和反驳,而不会选择多加思考。
就像照镜子,我们总是会选择一个最好看的角度,然后相信这就是自己的样子,同样,我们对待自己的判断亦常常如此。
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我们欺骗了别人,也欺骗了自己。
还记得《请回答1988》中有一个情节,新学年到了,德善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于是跟家里人说她要去读书室。
可几乎每一次在读书室,她都只是将书本摊开,然后不是睡觉就是做别的事。
可偏偏因为她经常在读书室待到凌晨,所以导致她经常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已经十分努力。
剧中的这种情节,现实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
晚上加班到凌晨,觉得自己工作太辛苦了,太勤奋了,其实只是因为白天一直分心,效率低下;
周末从不休息,每周都在加班,觉得老板不看到自己的付出就是眼瞎,其实只是因为能力不够,不得不用多余的时间来弥补;
做了几个月的项目出现问题,总是把问题归咎于环境和他人,觉得老板能力不够,觉得团队同事不够给力,却没想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出了几分力;
人是天生会欺骗的动物,自我欺骗更是无时无刻都在发生。
我们假装很努力,假装已经用尽全力,却没有意识到,不管我们怎么逃避,这终究只是自我欺骗。
一个人如果不自省,最终只会在这样的自我欺骗中失去清醒的自我认知。
梭罗曾在书里描述过这样一个现状:“他一边喝咖啡,吃面包卷,一边读报纸,知道了这天早晨的瓦奇多河上,有一个人的眼睛被挖掉了;一点不在乎他自己就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深不可测的大黑洞里,自己的眼睛里,早就是没有瞳仁的了。”
罗振宇曾说过:成长是变得复杂。
现代社会,生存的压力和生活环境的复杂总是无可避免让我们发生变化,可是若发生变化时,我们没有做好充分的自我审视,就难免会变成一个没有瞳仁的人,慢慢地一点点变成我们所讨厌的样子。
还记得前两年看《消失的爱人》。
男女主角从热恋走到冷淡,男主角只一味抱怨妻子从有趣美丽的女人变成了无趣刻板的中年妇女,却从未想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女主角也只看到丈夫从才华横溢的才子变成流连网络的中年男人,也没曾想过自己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于是两个人变得冷漠,互相厌恶,婚姻最终还是成为了名存实亡的牢笼。
很多时候,当问题发生,责怪别人并不会将事情变得更好,只有自我审视,看清自己的变化,才能更大程度认清事态的发展。
《第一炉香》里,女主角葛薇龙原本是一个上进可爱的女学生,可对自我的忽视和对物质的渴望却让她渐渐迷失在旁人的夸耀与评价中,最终一步步沦为他人的傀儡,成为了以前自己最为讨厌的那种人。
据传,一位智者曾感叹:“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一半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自省,能给我们带来最清醒的认知,帮助我们不迷失在他人带来的错觉,和自我的欺骗中。
一个人,只有清醒地看待自己,看待自己在社会以及一段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才能更好地往前走。
记得很久之前看到过一个段子,说当代成年人每天三省吾身:装什么逼?矫什么情?作什么死?
虽然是一个段子,其实也大致涵盖了自省的方方面面,即正视对自己的过度美化,勇于面对自己的不堪与不足。
之前看《老友记》,就很欣赏剧中Monica和Chandler对自己的认识。
两个人作为一对情侣,在相处过程中,总是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问题和分歧,可是两人都不会去逃避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问题。
比如Monica控制欲很强,强迫症也很严重,Chandler害怕承担责任,对待亲密关系有根深蒂固的恐惧。
每当遇到这些问题,他们也可能会发生争吵,但最终的结果一定不是互相指责,而是在正视自己问题的基础上去互相理解与包容。
姚晨在采访中提到黑泽明曾在书里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据说,在日本的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比一般的蛤蟆多长了几条腿的同时,外表还奇丑无比。
人们抓到他后,将其放在镜子前或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被自己吓出了一身油。
这种油,也是民间治愈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
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只蛤蟆,只是有些人没有在镜子里看到过自己,而有些人一直在正视镜子里的自己,发现自己的丑陋,承认自己的美好,并用尽全力让自己好看一点,避免让自己惊出一身油。
希望,我们都不要成为那只被惊出一身油的蛤蟆。
多年后再看,仍然能喜欢镜子里的自己。
(文章来源:极物公众号)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