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和去哪儿本是水火不容的对手,虽然早传绯闻,却在谈判过程中博弈甚烈,甚至还有检举垄断的撕脸之举,但最后还是在百度的强势介入下合体成功。
10月26日,百度和携程达成一项股权置换交易,业内称为“OTA(在线旅游)里程碑式事件”。
综合衡量,百度是本次资本交易的最大赢家。表面看,百度放弃了对于去哪儿的控股地位,只换得携程25%投票权,虽是第一大股东,但毕竟不是控股股东,也不能合并报表,好像不那么划算,其实百度是在谋划更大布局。
在BAT深化竞争的大格局下,百度当然看清了旅游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以及OTA业务对于百度当前和未来战略的重要性。从控股去哪儿转为持股携程:虽然由于美国会计准则原因不能合并报表,百度的营业收入会有所下降,但同时亏损也会大幅度减少,预期收益会有所增长(据去哪儿二季报,当期营收8.81亿元人民币,净亏损8.157亿元人民币)。股权置换后,百度营收预期可能减少5%左右,但利润却可能增长20%以上。
与此同时,百度布局O2O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强化,因为此次股权置换实际上打通了携程和去哪儿的战略资源合作,也让百度能够腾出手来,把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在自己的优势领域,为旗下OTA业务拓展提供更好支撑。
当然,一项成功的资本运作,只是投资方高兴是不够的,根本上还是要市场认可,即本次资本运作是否能够实现有关方市场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市场运营成本,开发新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价值。如果并购弱化了竞争,甚至形成了垄断,则可能降低投资者为消费者提供更好价值的意愿。但鉴于互联网条件下竞争态势的根本改变和OTA市场的竞争格局,本次并购似乎还不足以削弱竞争,更不可能消灭竞争。
本次并购,毫无疑问会引发政府监管问题。在OTA领域,携程和去哪儿的市场份额高居第一、第二位,两者合并市场份额高达近70%。如果按照传统的市场垄断判定标准,这已经是确凿无疑的占据了市场垄断地位了。
根据我国有关反垄断管理规定,本次并购应该属于反垄断审查范畴,但如何判断、如何认定却与传统的反垄断审查有很大不同。
首先,携程和去哪儿虽然占据了大半OTA市场份额,但远不能占据OTA市场的定价权,无论是对上游的服务提供者(酒店、航空公司等)还是下游的消费者,以及同类的腾讯、阿里系竞争对手。携程、去哪儿合并后或许不再烧钱打价格战,但他们却左右不了其他OTA服务商。
其次,我国旅游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线旅游只占10%左右的市场份额,远远低于欧美国家40%上下的水平。携程、去哪儿合并后的市场份额,仅占全国旅游市场的不到7%,而不同的旅游销售模式,又具有极强的替代作用。
第三,传统竞争条件下,70%的市场份额几乎意味着对于市场的绝对垄断。但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有了根本性变化,市场越来越平面化、直接化,生产商、服务商与消费者的连接不再遥不可及或成本巨高,而是可以点对点直接面对,这就对中介服务商产生了根本制约。
(马宇)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