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与多位民宿业人士交流发现,不少民宿因为租金上涨、入住率低而经营不佳,20%盈利、80%持平或者亏损成为行业现状。即使在民宿业发展的典型地区莫干山,当地民宿业人士也在讨论民宿的升级方向。
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不看好如家等酒店集团大举发展民宿和非标住宿,他表示,大规模商业化民宿投资违背了民宿分享体验的初衷,违背了民宿存在的天然需求。
早在今年年初,如家就宣布启动民宿运营,以合作形式将符合条件的民宿业主纳入旗下品牌“云上四季民宿”。不过,从如家小镇的推出来看,如家民宿平台的推进并不理想。
如家酒店集团云上四季民宿总经理、如家小镇项目负责人李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启动后,如家已在全国18个城市签约了60多家民宿。如家想做的是一个民宿平台,通过如家的客源和资源整合线下民宿资源。
在对民宿平台近一年的探索后,如家对外发布了如家小镇,“小镇”将由集装箱、帐篷、房车以及小木屋等“非主流”的酒店客房组成。从功能上看,如家要做的民宿平台和如家小镇类似,针对的都是非标准的度假旅行市场。从民宿平台到如家小镇,经济型连锁酒店如家在非标住宿上不断尝试,背后是经济型连锁酒店面临的转型冲动。
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赵焕焱对本报记者表示:“如家小镇是配合乡村游和自驾游的简易住宿,有一定市场,但是不是主流,不适合品牌化,大规模投资。大规模商业化民宿投资违背了民宿分享体验的初衷,违背了民宿存在的天然需求,其效果还有待观察。”
夏雨清介绍,中国民宿领域的爆发期发生在 2013 年,彼时整个非标住宿行业逐渐从以大理、丽江为代表的客栈,往以莫干山为典型的民宿发展。推动行业升级的原因一方面是受 C 端消费升级浪潮波及;而另一方面,是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
但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以大理、丽江、莫干山等为代表的区域性民宿集中发展,部分地区已经接近饱和。以莫干山为例,据当地人士透露,民宿数量已经突破600家,以至于当地政府开始严格管控民宿发展,提高前置许可门槛,在土地出让上有所管控,以防止民宿发展过热。
前期投资巨大、租金快速上涨以及同质化竞争使得民宿产业利润趋薄。一位民宿业人士告诉记者:“以前一年几万块钱的租金这几年间涨到数十万元,改造费用也是水涨船高,两三百万元只能改造四五个房间。加上淡旺季,如果不上规模,单体已经很难赚钱。”
李论告诉记者这一年来摸索调查的结论,“民宿参与门槛比较低,很多投资人和企业在做,业态有很多品牌,单体规模都非常小,能盈利的门店不多,估计80%都不赚钱,盈利的能有20%就不错了。”
据本报记者调查了解,民宿入住率呈现冷热不一。一些名声在外的民宿一房难订,预订都排满了日程,而一般民宿则入住率不足50%,双休日还有些客人,工作日几乎无人光顾。
面对近几年发展迅猛的民宿产业,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行业存在问题突出,包括准入门槛趋严、配套设施不足、缺乏评价标准,以及发展过快、同质化严重、缺乏文化特色等。
更令民宿业者担心的是同质化和消费者体验度的丧失。千里走单骑创始人王冠对本报记者表示:“现阶段市场需求远大于供给,但一定要把当地生活趣味和当代艺术结合,装进房间。”做了12年的千里走单骑如今已经拥有6家民宿,但仍然“只做小而美的精品酒店,房间不超过个位数”。
“危机感在于,民宿业发展面临升级,初级阶段是造房子和服务,但是未来一定是文化和乡村体验。”莫干山民宿联盟联合发起人、大乐之野创始人吉晓祥告诉本报记者,他们现在做的事是,集合莫干山几家知名的民宿品牌一起出走松阳,抱团打造“最后的江南秘境”。
(熊晓辉 中国经营报记者)
全部评论